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2/0229_2663_418120_3.shtml
1979年年初的一天早上,他起身準備吃早點,長年照顧他的護士李大姐發現鄧樸方的背後鼓起一個大包,他自己動動身體,沒有任何感覺,身體內的脊椎骨又嘎吧嘎吧作響,家人立即送醫院檢查的結果發現,他的脊椎骨再度骨折。醫生們說,這種骨折很危險,一旦骨頭刺破脊椎兩旁的動脈,就會導致內出血,萬一骨折後的脊椎刺穿皮膚,露出體外,可能會感染致命的腦炎。當時中國大陸的醫學界對他的病況束手無措。聽到這個消息,他除了笑笑,別無選擇。
過了一年,也就是1980年,鄧樸方的救星到了。當時剛當選美國骨科協會下屆會長的馬昆醫生率領該協會執行委員會全體委員到北京開會。於是,三○一醫院的幾位骨科醫生趁機要求馬昆醫生給鄧樸方進行檢查。
現任美國新奧爾良兒童醫院小兒骨外科主任的馬昆醫生回憶他當時為鄧樸方檢查的經過時,說:“他們要求我為一位特殊的病人進行檢查,當時我也不知道此人是誰。有天早上我被帶到一家軍醫院,事後我才知道那是三○一醫院。他們告訴我病人是鄧小平的兒子鄧樸方。並告訴我,他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人扔出窗外,從此胸部以下的肢體癱瘓。我也知道,他曾經由蘇聯方麵的醫生動過手術,他們取出鄧樸方體內的脊椎骨斷片,用一種特殊方法把脊柱固定,但是下半身自腰部以下已失去知覺,產生動作失調,他坐起來的時候,身體因而往前傾,脊椎沒有了支撐的作用。他們把病況告訴我之後,詢問我有沒有其他治療的辦法,但是,我們可以用脊椎手術,使他能夠坐起來。”
馬昆說:“我當時告訴三○一醫院的大夫及一位曾在美國留學過的吳之康大夫,這種手術難度很大,必須在一處設備完善的手術室進行。中國大陸顯然沒有這種設備,因此他們要求我是否可以在北美洲找一家醫院,為鄧樸方開刀。“行醫這幾十年來,我個人的作風是,在醫學問題和治療的過程中,有任何挑戰,我必定設法克服。我把鄧樸方的案例當成一種挑戰,原因不在於他是鄧小平的兒子,而是因為他是個急需救助的病人。“鄧樸方當時所遭遇的困難是:這種手術的開刀費用大約是25萬美元左右,加上手術後的住院費用及其他醫療費用,總共可能要花50萬美元。而鄧家湊不出這筆經費,中國政府也不能用國家的錢為鄧樸方治病。於是我回美國後,曾想和華府的華特裏陸軍醫院聯係,希望他們能免費為鄧樸方治療。但是,由於鄧樸方沒有一點軍方的背景,而當時中、美雙方雖然已經建交,但許多管道還沒有通,國務院方麵也不太能插手這件事。“後來我想到我的好友、世界聞名的脊椎外科專家,哥登·阿姆斯特朗,當時他是加拿大渥太華市立醫院的主任醫生,我和他是至交。他一聽到這件事,馬上答應全力促成。”
今年69歲、現在已退休的阿姆斯特朗醫生在世界脊椎外科界聲譽卓著,成就不凡。他說:“我和馬昆大夫是多年好友,是他促成這件事,我不過是通過醫院向加拿大政府要求協助,我自己不要分文手術費。當時加拿大政府支付了全部醫療費用,據說這是總理杜魯道親自批準的。鄧樸方則支付他本人和護士到加拿大的旅費。這件事我的印象深刻是因為,身為鄧小平的兒子,他們居然湊不出急待救命的醫藥費,而且在手術完畢,他需要複原期間,為了省錢,他不能住進康複中心,隻好搬去中國駐渥太華大使館住。”據鄧樸方說,連那筆旅費也是全家人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