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沈嘉蔚畫馬科斯夫人挽著毛澤東

(2024-12-24 12:13:29)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lQ_8HUQms64OsoycPhi-UA

沈嘉蔚的新書

 丁邢 丁東小群 2020年06月20日 20:05

 

Image

               

近日,三聯書店出版了沈嘉蔚的新書《自說自話:從黑龍江兵團到澳大利亞》,為了先暏為快,我們立即從網上購了一冊。果然圖文並茂,讀後感慨頗多。

   

沈嘉蔚今年72歲。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術道路,既坎坷不平,又波瀾壯闊。本書從他生平的重要作品切入,娓娓道來,講述了每一幅畫作背後的故事。早期的作品《我為祖國守邊疆》,曾風行全國,我們當時都通過印刷品上看過,但和他的姓名對不上號。

 

Image

 

人到中年,他才進入專業創作。1984年完成的《創傷》,畫的是白求恩,有明顯的變形。當時參加全國美展,幾乎被封殺,後來有識者力挽狂瀾,才得以入選獲獎,最後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他說是受了格列柯的影響,有一種騷動與不安的緊張旋律。格列柯是西班牙16到17世紀的畫家,在我們看來,可稱現代藝術的先驅之一。我們到西班牙旅遊,在普拉多美術館觀看格列柯的原作,很受震撼,比戈雅、委拉斯凱茲那些名作,給我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Image

 

 

《創傷》從某種意義上,也是曆史畫在中國創新的一個嚐試,到了《紅星照耀中國》、《寬容》,這種探索就更進一步了。

 

Image

 

不惑之年,他放棄故國已經獲得的盛名,到澳大利亞重新起步。從街頭畫像開始,經過幾年艱難掙紮,再次被當地社會刮目相看。他在當地最重要的畫展上接連入選獲獎,當地學界、政界要人紛紛委托他繪製正式肖像,其中有多位大學校長,也有總督、總理、議長、市長,還有梵蒂岡的教皇。

 

Image

 

 

麥王妃瑪麗出生澳大利亞。2005年,澳大利亞肖像藝術館決定為這位平民出身的王妃畫一幅正式肖像,由瑪麗本人選擇畫家,她從眾多候選者中選中的也是沈嘉蔚。他還應邀為公共領域創作巨型曆史畫,成為那裏最有影響的畫家,一些重要的作品被知名博物館、藝術館、肖像館收藏。這本畫冊,展示了他的家庭,讓我們看到他的父母雙親和同為藝術家的妻子在畫布上的身影,還看到沈嘉蔚用藝術的方式表現自己的生命。

 

Image

 

 

我們和沈嘉蔚相識已有15年了。2005年底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編的三卷本畫冊:《莫理循眼裏的近代中國》。責任編輯冠珍送一套。莫理循早年是英國《泰晤士報》駐中國記者,當過袁世凱的政治顧問。他用相機記錄了不少民國初年中國的真實生活場景,涉及的社會場景和地域範圍相當廣泛。這批資料在悉尼的儲藏室裏已經靜靜地躺了將近一個世紀。為了整理出版,沈嘉蔚先後用了七時光,不光要編選圖片、撰寫說明,還要洽談版權、申請資助、尋找出版社。那些說明文字看似簡要,背後不知付出多少心血,其考證功夫一點也不亞於專業史學家。當時,丁東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評論。20062月,丁東到悉尼參加學術討論會,正逢悉尼圖書館舉行這套畫冊的首發式。與會者將近200人,其中有澳大利亞政界界的名流,也有一些旅居澳洲的華人不分膚色,都向沈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沈嘉蔚贈送我們一本匯集他部分曆史畫的畫冊。我們才對他反思曆史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感悟。他對曆史的探索,這本新書不便全麵展開,但我們心裏是知道的。我們是同一代人,曆史觀有同樣的拓展更新軌跡。年輕時,我們生活在個人迷信的氛圍裏,一個領導人的曆史觀,控製了一個民族國家的曆史觀。文革結束後,這一代人的曆史觀才有了棄舊圖新的機會,從以一個領導人為本,到以一個政黨為本,再到以一個民族為本,最後到以整個人類文明為本。每一步開放,都意味著對謊言的醒悟,對蒙蔽的穿越,對真相的回歸,而對個人來說,都要經曆脫胎換骨的陣痛。有的人一直往前走,有的人走一兩步就停下了。沈嘉蔚的曆史題材畫作,就呈現了這樣一條不斷求索,不斷開放的清晰軌跡。因此,我們認為,他和好友李斌,代表了當代畫家反思曆史的最高水平,稱他們為曆史畫派。前幾年,趙國君應邀為天津泰達美術館擔任策劃,他邀我們去天津看該館的油畫收藏。我們看了以後,覺得雖然有些收藏不錯,但還沒有看到我們心目中最好的油畫。趙國君問我,你心目最精彩的當代油畫作品是哪些。我說,你到網上搜一搜沈嘉蔚的《第三世界》、李斌的《夢境:正義路五號》、陳丹青的“毛澤東”係列。他搜過之後,和我感覺相同:這才是當代油畫的曆史高度!我們知道,沈嘉蔚還有反思人類文明史的更宏大的創作計劃。在這部新書中,僅僅露出一點端倪而已。

 

Image

   

   二

 

嘉蔚兄雖然已經是享譽世界的畫家,但他為人仍然十分誠懇謙和。

小群去年才開始學習鉛筆人像素描。她沒有任何科班基礎,連透視、解剖、結構的常識都要從零起步,卻得到了嘉蔚兄誠懇而耐心的幫助。2019年12月28日是法學江平90大壽,小群找到一張江平先生很有氣場的照片,試著畫了一張肖像。當時,我們剛剛和嘉蔚兄恢複了微信聯係。小群希望這幅畫不要留下太多的毛病,於是不但發給李斌,也發給在澳洲的沈嘉蔚。

沈嘉蔚看了小群的江平畫像,馬上作了十分具體的指導。他說:後一張發來的有進步,注意到嘴部的改動,如果下唇再畫鬆一點,如照片上上下唇間略有縫隙,略有要啟齒講話狀便生動了。這張照片透視很大很難畫。目前上半頭部畫得很好,體積感也出來了。明顯毛病第一是鼻子透視錯了。你仔細比較照片上兩個鼻孔,近的大很多。另外由於透視原因,圖左的肩部幾乎抵上耳垂。你要注意那裏有領子和肩兩部分,不能略去領子(也即頸部)。另外腮部與耳朵的位置要再往照片靠靠(我明白你主觀上想減弱透視的變形)。為了讓小群能看清問題,他還畫了一幅草圖:

 

Image

 

小群按照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他說:衣服這樣處理已經可以了。整幅肖像現在比較耐看。這種較特殊透視角度的照片非常難畫,你的耐心和毅力超出我象。也因為我吹毛求疵,差點耽誤日子。麵部表情現在讀了丁東文覺得十分匹配。

為了提升小群的自信,沈喜蔚還在微信中說:小群您好,我也是自學的,等三十出頭到央美進修,早已定型,所以不會畫學院派素描。自學的話,注意要形準,可以隨時用鏡子來檢查糾錯,畫錯了堅決改過來。透視和解剖是躲在背後的東西,你把形畫準了,這兩者都會解決。因為您在這個階段是對照片畫,照片是不會出錯的。等您訓練到對形準有了足夠的火眼金睛,那時對模特畫也可以八九不離十了。

後來,他在微信中看到小群的自畫像,又提出具體的批評:您的自畫像可以將畫照一下鏡子,就會發現左右不對稱得厲害。為此,他又畫了一幅草圖,對小群作了具體指導:

 

Image

 

後來,小群為茅於軾先生畫像。茅先生的形象多是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樣子。小群有意識地選擇了一張麵容較瘦的沉思狀照片。她把初稿發給沈嘉蔚,請求指正。嘉蔚兄起初覺得不太像。小群又發了畫冊上照片,他來信說:“我考慮將上唇中間那個尖凸強調,(仔細對照照片)這是他的特點。另因為手撐著臉,人中從鼻底開始要略向左手那邊斜過來一點,而非鼻梁延長線方向。相應上嘴唇也應該往手的方向左移一點。下唇要縮一點,上唇尖要蓋住。”

小群能夠得到嘉蔚兄如此悉心的跨洋指點,可以說比美術學院的學生更加幸運。嘉蔚兄如此誨人不倦,從另一個方麵,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他的人格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