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華人畫家”的女子去世了

(2024-04-04 16:51:33)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X7osfee8L2O2y89wUZql-A

那個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華人畫家”的女子去世了

Yanzi 美國華人雜談 2021-08-30 19:33
 

Image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Image
 
作者 | Yanzi
全文共 2699 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鍾

 

“劉虹把曆史的靈魂召喚到現在。實際上,她將老照片變成了新的繪畫”

 

-劉虹的網站(hungliu.com)

 

《華爾街日報》稱劉虹為“美國最偉大的華人畫家”

 

北加灣區奧克蘭華裔美國藝術家劉虹(Hung Liu)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3歲。

 

作為兩次國家藝術基金會繪畫獎學金的獲得者,劉虹在2011年獲得了南方國際版畫委員會頒發的版畫終身成就獎。在她的“召喚幽靈。劉虹的藝術和生活”2015年的全國巡回展中,《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劉虹是 "美國最偉大的華人畫家"。她的作品被廣泛展出,並被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國家藝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和洛杉磯縣博物館等收藏。她是米爾斯學院的名譽教授,自1990年以來一直在該學院任教。

 

劉虹於1948年出生於中國長春,即將從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畢業之際,她被下放到農村接受“再教育”,勞作了四年。早年間她嚐試攝影,拍攝一些關於她所在村莊的照片,這些照片在那個動蕩和流離失所的時代,記錄下劉虹眼中的人文主義。

 

Image

圖源:hungliu.com

 

Image

圖源:hungliu.com


在鄉間,她為當地農民和家庭畫人物肖像素描,也是能從中讀出畫者的細致觀察和溫和的心境。

 

Image
圖源:hungliu.com

 

Image
劉虹早期的風景畫“我的秘密自由”,圖源:hungliu.com

 

1979年經過全國性高考,劉虹被中國知名藝術院校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錄取,主修美術。她在敦煌壁畫臨摹了40天,隨後開始創作《大地之音》,這是一個為中央美術學院留學生餐廳設計的畢業壁畫項目,她也在中央美院任教幾年。

 

Image

劉虹《大地之音》壁畫,1995年

 

1984年,36歲的劉虹離開中國來到美國發展,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攻讀研究生,此後一直住在加州從事藝術的教學和創作。

 

她對拍照的興趣漸漸成為其作品的核心,她的作品常常將曆史照片與她共情的肖像人物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名畫家,她將中國曆史照片置於更具反思性的繪畫過程中。她最具代表性的繪畫作品中以滴落的亞麻籽油洗滌出特色,溶解了記錄的圖像,暗示記憶進入曆史,賦予圖像一種攝影之外的文化和個人敘事

 

Image

母女(1997年)油畫,80" x 140",Kemper藝術博物館

 

Image

扛玉米者,1999年,布麵油畫,80" x 70",私人收藏

 

劉虹發明了一種“哭泣的現實主義”風格,不是直接複製這些照片,而是用色彩和深度使被拍攝的對象栩栩如生,在“保留和破壞”原始圖像的過程中使人物形象再生。有評論形容如同把曆史的幽靈召喚到現在。

 

她的繪畫主題多樣,有妓女、難民、勞工、街頭藝人和囚犯等等,在這些主題中帶著對曆史的記憶,她也偏愛刻畫女性及兒童。

 

Image

《小蘋果》(創作中國妓女畫作其中一幅),1996年,布麵油畫,木材,大理石,28" x 48",私人收藏

 

Image
《在巴比倫的河邊》(在河邊逃避戰爭的難民),2000年,布麵油畫,78" x 114",私人收藏

 

Image
《難民:小女孩》,1999年,布麵油畫,68" x 60"

 

Image

《白飯碗》,1997年,布麵油畫,80" x 80"。私人收藏

 

Image

《扛水者》,2014年,布麵油畫,80" x 80",圖源:waltermacielgallery.com

 

在描繪中國老照片的同時,劉虹還試著描繪出在美移民的現實生活。在其後期的作品中,她描繪了淘金熱期間愛達荷州和加州的華裔社區,想象著移民文件上寫著“Cookie,Fortune”。

 

Image

《波莉·貝米斯》(在愛達荷州的中國人係列),2004年,布麵油畫,66" x 70"。私人收藏

 

Image
《波莉·貝米斯》(在愛達荷州的中國人係列),2004年,布麵油畫,66" x 70"。私人收藏

 

她也創作過多幅以攝影師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在大蕭條時期拍攝的美國塵暴中的移民肖像為主題的係列畫作。在“應許之地”這一係列的畫作中,她偏離了她已知的流體風格,即亞麻籽油的滴落和衝刷溶解了基於照片的圖像。

 

她在作畫中的一個小意外為畫作帶來了新的風格。在這些繪畫作品中,因為木炭用完了,她用起了彩色線條去為人物素描打底,使得人物邊緣、輪廓和細節被彩色線條和方格圖銳化,周圍環境變柔和,人物本身卻顯堅挺,也仿佛將人物從畫中解放出來。

 

Image
《知更鳥》,2017年,布麵油畫,48"x48"

 

Image
《南方》,2017年,布麵油畫,60"x48"

 

Image

《銀桶,黃天》,2019年,布麵油畫,80" x 96"

 

Image

《手扶額頭》,2018年,布麵油畫,48" x 48"

 

Image

《庇護所》,2019年,布麵油畫,80" x 72"

 

“那裏有一堵大高牆,試圖阻止我。

牆上畫著牌子,寫著私人財產。

但在背麵卻什麽也沒說。

這片土地本屬於你和我。”

 

劉虹這些新的畫作與蘭格的照片將事實交織在一起,雖然人物多有沮喪深情,但也有些透露出意外的歡喜。比如上麵的這幅《庇護所》,墨西哥女子抱著嬰兒坐在木棉樹下,向上看並微笑著,似乎是度過長河後的重獲新生。這種釋放出色彩的能量,就像從曆史的灰暗色調下發出的希望的光芒。

 

當劉虹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胰腺癌時,再過兩個月,她就要在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國家肖像畫廊(Smithsonian's National Graphic Gallery)舉辦一場大型畫展。

 

劉虹離世之後,來自藝術界的悼念之詞如潮水般湧來。國家肖像畫廊負責人金·薩傑特(Kim Sajet)在一份聲明中讚揚了其“非凡的藝術眼光”,並表示她的作品“始終植根於曆史,將邊緣化的人物描繪成了紀念碑式、英雄式的當代人物。”

 

Image

國家肖像畫廊悼念劉虹去世,圖源:國家肖像畫廊官網

 

曾在2013年舉辦過劉虹作品回顧展的加州奧克蘭博物館(Oakland Museum of California)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說“劉虹的作品溝通了文化,跨越了曆史,並連接了世界各地的心靈。”

 

目前仍在展出劉虹作品的舊金山德揚美術館(de Young Museum)稱她為“亞裔藝術家中的開拓者”。博物館發出的聲明中寫道,“作為灣區乃至全世界的藝術家群體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劉虹本人的藝術品和藝術教育是極其深遠的。劉虹的藝術實踐側重於恢複那些在傳統曆史敘事中經常被遺忘的人的故事。她留下的遺作將繼續代表來到美國並幫助建設我們國家的人。” 

 

國家肖像畫廊證實,雖然劉虹過世,但是她在該畫廊的展覽仍將繼續舉辦。而且這一展覽將是亞裔美國婦女首次在國家肖像畫廊舉辦個人展。

 

劉虹也非常支持華人社區的各類活動。1988年,她畫了一幅複雜的壁畫,環繞著亞裔組織華人權益促進會(CAA)的社區房間。這幅名為 "閱讀室 "的裝置作品以橫向卷軸的形式排列,展示了古代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陶瓷器皿和工藝品,以及華人移民在天使島寫下的詩句。

 

作為一個整體,該壁畫代表了中國書麵語言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的演變。對美國華人協會來說,它是一個美麗的提醒,提醒我們古老的傳統,這些傳統如何改變,以及我們在改變傳統中的作用。

 

劉虹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教師、活動家和創造性的靈魂,許多人都會深深地懷念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