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N8m1P8_dHsFgxRK0okcGw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疫情後“恢複元氣”的一年。我們常在網上、朋友圈裏看到,網友吐槽一些城市人氣下降了。那麽,到底有沒有一個指標,能讓我們比較信服地看到:哪些城市人氣恢複到了疫情之前,哪些城市恢複得慢一些?交通運輸部,以及各地交通部門公布的“市內交通客運量”(中心城市客運量),就是一個很好的反映城市人氣的指標。“市內交通客運量”,是指一座城市公共汽電車、地鐵輕軌、巡遊出租車、輪渡等的客運量總和。不包含跨城市出行的客運量,比如民航飛機、長途汽車、跨城火車等。2022年12月之前,交通運輸部每月在官網上公布36個大中城市的城市客運量。從2023年1月起,統計範圍變為省級區域,改為公布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的每月客運量數據。這讓我們的研究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下圖)在各地交通運輸局網站上,隻有深圳、廣州、南京等少數城市公布每月的數據,多數城市對此“守口如瓶”。我們隻查到了8個城市2023年1到11月“市內交通客運量”的累計數據,然後跟疫情之前2019年1到11月進行了對比,得出了下麵這個表格:天津是人氣下降最大的城市,2023年1到11月市內客運量隻有9.94億人次,而2019年同期有18.16億人次,下降了45.3%。其次是南京,1到11月的客運量為14.53億人次,2019年同期為20億人次,同比下降了27.3%。廣州、武漢、上海、北京也都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6%到22%。人氣下降最少的是深圳,下降了4.4%;其次是重慶,下降了7.1%。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年大城市增加了很多私家車,尤其是電動汽車除北京外基本上不限牌,部分人的通勤從公交地鐵轉到了私家車。下麵是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內地城市汽車擁有量排行,最近幾年增長都不少:各地電自行車擁有量也在激增,很多人買了私家車也要再買電動自行車,方便在擁擠的道路上短途出行,比如接送孩子。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的激增,也改變了大家的購物方式,很多人已經不去菜場買菜或者外出吃飯,而是點外賣,這也降低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雖然有這些因素,但整體而言,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地鐵、出租車、公交車、輪渡)仍然是反映城市人氣的重要指標。8大城市城市公共交通運輸量顯示,主要城市在2023年的“人氣”尚未恢複到疫情之前。其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比如一些傳統商業區人氣不足,關閉的門店也時常能看到。無論是餐館老板、出租車司機,也都反映生意不太好做。2023年“城市公共交通運輸量”同比2019年同期下滑,還有一個原因不容忽視:2023年1月,以及2月初,仍然是疫情闖關時期。這拉低了全年的客運量數據。不過在地鐵客運量方麵,很多城市不斷創出曆史新高。這跟地鐵通車裏程不斷增加,居民出行方式發生變化有密切關係。比如深圳地鐵日客運量在2023年8次創新高,並首次突破了1000萬人次大關。下圖是主要城市地鐵日客運量最高紀錄,以及創紀錄的日期、當時的運營裏程和強度(“地鐵客流及運輸研究阿牛”製圖):不少城市的地鐵客運量都在疫情之後創了新高。但在北上廣深港5大一線城市裏,隻有深圳創了新高,另外四個城市的最高紀錄都停留在2019年。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到工作日,上海、北京地鐵客運量比廣州、深圳多200萬人次左右;但到了周末,廣州深圳反超京滬,這種現象持續了大半年,並明顯加劇。下圖是主要城市12月31日跨年時的地鐵客運量,京滬明顯不如廣深。究其原因,大概是:北京、上海白領通勤裏程更長,上班更累,到了周末不願意出門;而廣深天氣比較好,人口更年輕,白領通勤裏程相對較短,到了周末更活躍。還有一個數據,也放在文章裏供大家參考:根據深圳出入境部門剛剛公布的數據,2023年通過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主要是去香港或者從香港入境)一共有1.6億人次。而在2016年到2019年,這個數據分別是2.39億人次、2.41億人次、2.5億人次、2.4億人次。也就是說,2023年深圳口岸通關人次隻恢複到疫情之前正常水平的66.7%。對於深圳來說,相當於每天損失了22萬人次的通關量,會拉低全市的交通客運量。即便如此,深圳仍然是市內客運量恢複最好的大城市,2023年1到11月隻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是已知大城市裏人氣下降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