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中國加入WTO所作的承諾兌現了麽

(2023-07-04 19:43:54) 下一個

微信評論很開放嗎哈哈加油鼓掌握手鬼臉

好像沒兌現承諾的,中國政府在國內賴人民習慣了,就如同中國人出國旅遊,把惡習帶到外國,引起反感,是一樣道理,說到底中國政府是受軍隊高官國企這兩個貪腐集團控製的,老百姓隻能被動挨打

我是流氓,我想咋辦就咋辦。一果二痣,實際我就一痣,50年不便,實際我想便就便,石市球視,我可以不球市,誰能怎麽得了我呢?

 

2001年中國加入WTO所作的承諾兌現了麽(附:中國入世承諾表)

財探長 2018-11-29 21:05

回望曆史,世紀之初的中國人,正滿懷希望進入千禧年,與美國曆經了多年談判,終於在2001年加入了WTO,那時的美國對要不要讓中國加入WTO,經過了漫長的辯論,時任總統克林頓,發表了著名的演講《請支持中國加入WTO》,認為發展將使中國變得開放,然而這17年來美國是失望的,中國並未如他們期待的那樣演化,而是變成價值觀完全不同的強大對手。現在有美國記者再去問克林頓對於當年允許中國加入WTO的看法,他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歐洲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如果說美歐還沒有從官方層麵定性,也就是說還有得談,那麽昨天日本直接從官方層麵不承認中國市場地位,就是沒得談了的意思。

 

市場經濟地位有那麽重要嗎?市場經濟地位一定要他人承認嗎?

關鍵在於,如果你是市場經濟地位,那麽他人對你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時候,隻能依據你的生產成本來判斷是否以低於成本價格在傾銷。但如果你不是市場經濟地位,那麽他人就可以依據替代國的生產成本來做判斷。今天中國生產成本顯然比越南高,如果以越南的生產成本來判斷中國是否以低於成本價格在傾銷,那麽中國就會麵臨大量的反傾銷訴訟。

可為什麽今年市場經濟地位才成為問題,難道這些年中國就具有市場經濟地位嗎?

 

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主要由五條組成:

(1)決策沒有明顯受國家幹預;

(2)有一套按國際通用準則建立的會計賬簿;

(3)生產成本、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經濟體係的顯著影響;

(4)企業成立或關閉不受政府幹預;

(5)貨幣匯率由市場決定。按此要求,顯然中國還有差距。

 

中國加入WTO有15年的保護性過渡期,在保護期內,中國享受特惠國待遇。然而從2016年12月11日零時起,中國加入WTO的15年保護性過渡期正式結束了。

當年西方接受中國加入WTO,雖然主要是看中了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但是他們也想以此把中國拉入市場經濟的大家庭。須知,當年進行加入WTO談判的時候,中國正在姓資姓社之間搖擺。對於美日歐而言,萬一中國姓資了呢?所以克林頓說,中國雖然不符合加入WTO的標準(市場經濟地位),但如果不讓中國加入WTO,它將失去改變的機會。

 

遺憾的是,十五年前美日歐搞不明白中國姓社還是姓資,十五年後,依然不是很清楚。

 

那些不考慮具體情況,認為全球化、自由貿易對雙方都好的人,其實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自由貿易對雙方都好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都搞市場經濟,實行市場配置資源。

假如某個國家國有經濟比重高、政府介入經濟活動深,產能嚴重過剩,經濟過度波動,那麽就可能擾亂市場。這種情況下,這個國家的錯誤就可能通過貿易傳導到其他國家。

 

在正常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全球化、國際貿易促進各國按照比較優勢分工和專業化,會增加所有各國的就業,增加所有各國的福利。但是在歐美國家通過赤字財政搞高福利,從另一個方麵破壞了市場的情況下,全球化、國際貿易就未必增加其國內的就業和福利了。

 

當然,錯不在於全球化、自由貿易,錯在於他們破壞市場,讓市場失去彈性。

作為堅定的自由貿易主義者,我們甚至寫文章呼籲中國單方麵放開關稅又如何?然而必須承認,給定西方國家高福利,勞動市場缺乏彈性,自由貿易的確會減少他們的就業。

 

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川普的反全球化以及西方廣泛存在的貿易保護主意傾向。

川普反全球化,我們自身也要反思:為什麽這些年我們的市場化改革推進緩慢?在要求他人遵守規則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檢驗一下自己為加入WTO所做的一係列承諾。

 

在2015年7月9日前,(1)取消電信與通訊壟斷了嗎?(2)取消絕大部分關稅保護了嗎?(3)取消80%以上汽車關稅了嗎?(4)開放銀行金融行業了嗎?(5)開放傳媒與影音了嗎?

 

當年中國不隻和西方改善關係,和蘇聯也改善關係,全方位和各國改善關係。

網上有小平上世紀70年代末訪日答記者問的視頻,那時可以擱置爭議,中日友好。後來日本給了中國很多援助、低息貸款,又在中國大量投資,中國反倒仇日了,讓人怎麽想呢?

 

如果美日歐都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實行嚴厲的反傾銷政策,我們怎麽辦?

 

是不是可以開發其他市場呢?畢竟,如商務部所說,全世界80多個國家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隻有美日歐等一小撮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先看看那多個國家中最牛逼與我們最鐵的俄羅斯。如此牛逼、如此鐵,中俄貿易也隻有830億美元。現在俄羅斯的GDP還不如中國的一個廣東省,80多個國家加起來又有什麽用?

 

再看看中國與美日歐的貿易額。中美貿易額達到逆天的5583億美元,而且主要是製造業商品,沒有石油濫竽充數。中歐貿易雖然比中美貿易額低,但也有5210億歐元。最後,中日貿易額雖然在這兩年狂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達到了3033億美元……

 

不管我們承與否,中國存在嚴重的投資衝動和消費壓抑傾向。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發生在加入WTO以來的這些年。現在,麵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的出路在哪裏?

 

川普當選以來的一係列舉動耐人尋味。如果說選舉期間指責中國搶了美國的工作崗位、操縱匯率,揚言要對中國產品征收35%的關稅,是出於選戰需要,那麽當選後對中國南海問題、不履行WTO的指責,特別是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含義就極其不一般了。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得了實實在在的對台軍售的好處,中國大陸隻是要了個承認一個中國的名分,何必還要去把這一層虛的麵子捅破呢?你可以理解為川普政治上缺乏經驗,但我們認為這是他打算跟中國全麵重新討價還價。

 

川普的確是一個精明的商人,膽大、心細,他一定會抓住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嚴重的機會,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用虛的換你實質的讓步。

 

中美全麵冷戰的可能性大不大?世界經濟陷入困境,短時間看不到解困的希望,各國都有對外轉移矛盾的需要,陣營劃分於是就很容易。

 

在意識形態、軍事領域,中美其實一直是敵對的,全靠經貿關係緩和矛盾。中美如果不再經貿往來密切、經濟相互依賴,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就將大為增加。關鍵是,隨著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的製造業發展,中國手裏籌碼已越來越少。

 

當然他們全麵替代中國還需點時間。所以能否成為市場經濟國家,關係中國前途與命運。目前中國還可以還點價,但沒有實實在在往市場經濟方向改變,遲早會蛋打雞飛。

 

中國入世承諾表

 

非關稅壁壘

----進口許可證要求及招標要求將於2005年被取消,所有的進口配額在2005年以前逐步被取消。

 

關稅減讓

----工業產品的平均關稅2004年降至8.9%。

----農業產品的平均關稅將降至15%,農產品進口和銷售無須通過國營企業和中介機構。中國國內農業補貼上限為8.5%。取消對大麥、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進口關稅配額體製。

----信息技術產品關稅最遲將於2005年被取消。

 

貿易權

----入世後的第一年,外資占少數股權的合資企業將全部獲得進出口權,在加入WTO後頭兩年內進一步擴展至外資占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入世後三年,所有中國境內企業都將獲得貿易權。

 

流通領域

----兩年內允許外資在合資批發公司內擁有多數所有權,屆時地域或數量限製將不複存在。

----除了圖書、報紙、雜誌、藥品、殺蟲劑和農用薄膜商品的分銷將在三年內放開,化肥、成品油和原油在五年之內放開之外,一年之內合資企業將可分銷一切進口產品及國內生產的產品。

----外國投資的企業可以分銷其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並針對其分銷的產品,提供包括售後服務在內的相關配套服務。

----所有的省會以及重慶市、寧波市將在兩年內向合資零售企業開放,三年之內將取消地域、數量限製和企業股權比例的限製。

----除了藥品、殺蟲劑、農用薄膜和成品油的零售將在三年後放開,化肥在五年後放開之外,所有產品的零售(除了圖書、報紙和雜誌)將在入世後一年內放開。

 

特許經營

----入世三年後將無限製。

 

交通

----對公路運輸,將分別在一年和三年後允許外資占合資企業多數股份和全資擁有子公司;對於鐵路運輸,將分別在三年和六年後允許外資占合資企業多數股份和全資擁有子公司。

 

倉儲

 ----分別在入世一年和三年後允許外資占合資企業多數股份和全資擁有子公司。

 

貨運代理

 ----分別在一年和四年後允許外資占合資企業多數股份和全資擁有子公司,合資企業經營一年以後可以建立分支機構。

----外資貨運代理公司在其第一家合資公司經營滿五年後可以建立第二家合資公司。入世兩年後,此項要求將被減至兩年。

 

海上運輸

----允許開展國際海上貨運和客運業務(如航班、散貨和不定航線貨船)。外資占少數的合資企業還可以中國國旗作為國籍旗進行經營注冊。

 

郵遞服務

----分別在一年和四年後允許外資占合資企業多數股份和全資擁有子公司。

----可以涉及國內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的郵遞服務,但郵政部門專營的服務除外。

 

通信和互聯網

----增值服務(含互聯網服務)與尋呼業務:入世後上海、廣州及北京允許合資企業外資占少數30%股權;入世後一年內推廣至成都、重慶、大連、福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沈陽、深圳、廈門、西安、太原、武漢(以下稱“其他城市”),外資所占股份可增至49%;入世兩年內取消地域限製,外資所占股份可增至50%。

----移動話音與數據業務:入世後,外資占少數(25%)股權的合資企業可以在上海、廣州、北京及這些城市之間開展業務;入世後一年內推廣至“其他城市”。外資所占股份可增至35%;入世3年後,外資可占49%;入世5年後取消地域限製。

----國內與國際業務:入世三年內,外資占少數(25%)的合資企業可以在上海、廣州、北京及其之間提供服務;入世五年內推廣至“其他城市”。外資所占股份可增至35%;入世後六年內取消地域限製,外資可占49%。

 

銀行金融

----所有地域與客戶限製將於入世後5年內取消,隻根據審慎標準頒發許可證,取消一切現有的限製外國銀行所有權、經營及法律形式的非審慎措施,包括有關內部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的限製;開放金融租賃業務和汽車信貸業務。

----入世後外匯業務將取消地域及客戶限製。

----入世時,人民幣業務將限於上海、深圳、大連、天津;一年內推廣至廣州、珠海、青島、南京和武漢;兩年內推廣至濟南、福州、成都和重慶;三年內推廣至昆明、北京和廈門;四年內推廣至汕頭、寧波、沈陽和西安。入世五年內取消地域限製。入世兩年內外資銀行可以對國內公司開展人民幣業務,五年內外國銀行可以為國內個人客戶開展人民幣業務。

 

保險

----入世時,外國保險公司能在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和佛山開展業務;兩年內擴展到北京、成都、重慶、福州、蘇州、廈門、寧波、沈陽、武漢和天津;三年內取消地域限製。

----入世後允許成立外資占51%的非壽險公司分支機構或合資公司,兩年內將允許建立獨資子公司;入世後外資可以占壽險合資公司50%的股份;入世後,作為分支機構、合資公司或外國獨資子公司的外資保險公司可為人壽保險和非人壽保險提供再保險服務,而不受地域或數量的限製;入世後四年內逐步取消中國保險公司再保險20%的要求。

 

證券

----入世三年內,外資證券公司可以建立合資公司(外資占1/3),承銷A股、承銷並交易B股和H股以及政府與公司債券;入世後外資證券公司還可以直接跨國界交易B股。

 

資產管理

----入世後外資占少數股權(33%)的合資企業可以從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入世後三年內外資股權上限可提高至49%。

 

專業服務

----法律:入世一年內將取消外資律師事務所經營地域與數量上的限製。

----會計:入世後,通過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的外國人將獲得國民待遇,即可以合夥或合並成立會計師事務所;已有的合資公司不隻限於雇傭持有中國注冊會計師證的會計師。

 

企業服務

----管理谘詢:入世後將允許外方在合資公司中占多數股權,六年內允許建立全資子公司。

----廣告:分別在兩年後和四年後允許在合資公司中占多數股權及建立全資子公司。

 

音像

----每年引進20部大片,收入分成;允許通過合資公司的形式發行音像視像產品(不包括電影);電影院繼續允許外方最多占49%股權。

 

建築業

----入世後將允許外資在合資企業中占多數股權,三年內將允許成立外國獨資企業。

 

旅遊業

----飯店:入世後外資可占多數股權,四年內準入不受限製,且可有外資獨資。

----旅行社:入世三年內允許外資在合資企業中占多數股權,六年內允許成立外國獨資企業,並取消地域限製和對成立分支機構的限製。

 

教育

----外資占多數股權的合資學校可以提供小學、初中、高中、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務。

 

如果你看不清當下,就讀讀曆史,因為曆史上曾經發生過。如果你看不懂曆史,請看看當下,因為曆史正在重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