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事態一步步惡化,最終總要有人...負責,...各方決定..沉默,讓...繼續幹下去。..後,...等人負責上...法庭..

(2023-05-11 14:26:15)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ggxVIuvij4ZKircOjU5heA

 

致命敗局:造成災難性後果的決策是如何做出的??

油鍋中舞蹈 油鍋中舞蹈 2023-05-09 16:06 Posted on 廣東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了珍珠港。戰術上,日本人取得巨大成功,但戰略上卻是自殺。在深陷中國戰區同時,又樹敵於美國,決策如此無理性,難道他們都是瘋子嗎?

 

在此之前,10月16日,近衛文麿首相宣布辭職,第二天,天皇召見東條英機,任命他為首相,這讓東條大感意外。在近衛內閣中,陸相東條英機令人頭痛,他力主對美強硬。但在決策圈中,人人都知道東條在瞎扯,就算和美國打,靠的也是海軍,與陸軍無關,且日本不可能打贏。據估算,當時美國石油產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鐵20倍,銅9倍,鋁7倍,美國平均工業產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如開戰,日本年均損失戰艦140萬噸,遠超補充能力,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隻都將消失。

 

近衛文麿出身貴族,做事猶豫,總想討好各方。可陸軍和海軍為了搶資源,都在拚命折磨近衛,東條英機的絕招是:頻頻打出“反美”牌。日本在軍國主義氛圍下,“反美”等於愛國,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這比邏輯更有號召力。中層軍官多支持東條,他們出身寒微,在升職的天花板前,他們覺得主和派應該統統下台,好讓他們放手大幹一場。

 

當時,日本的決策圈人人自危,生怕被憤青誤會,無人敢言反戰。在東條英機咄咄進逼下,近衛文麿隻好拖延,可東條拿出了絕招:設置解決問題的最後時間點。在倒計時聲中,近衛文麿幹脆撂挑子,辭職了。讓東條英機上台,其實也含有惡意:讓他也來嚐嚐近衛文麿的滋味,看他還真敢和美國人開戰?

 

Image

日本第40任首相東條英機

 

把東條英機推上前台之後,東條也開始犯難了。其實,麻煩源於“七七事變”。日本陸軍以為幾個月就能取得對華戰爭的勝利,沒想到深陷其中,造成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匱乏,連皇宮的鐵欄都被拆掉,送進煉鋼爐。

 

逃避指責的最好辦法,是主動出擊,陸軍產生了激進想法:進攻東南亞。東南亞有橡膠和錫,可以威脅荷屬東印度提供石油,同時切斷中國物資供給線,逼蔣介石投降。可那裏是列強的殖民地,美國不可能坐視。果然,日軍剛邁開腳步,美國便下令石油禁運,日本陷入恐慌,儲備用油隻夠一年,隻能盡快向美屈服。

 

其實,美國也有意與日媾和。此時羅斯福已決心對德開戰,他不想同時和日本打仗,他願意讓出實利,保留道德製高點。可東條英機更需要麵子,以保證他“反美”表演不穿幫。在條約中,他設置了太多複雜措辭,對皮毛問題寸步不讓。

 

其實,美國提出過大幅度讓步的方案,但日本人沒看懂,在最後日子裏,日本人也提了讓步方案,可美國人也無法看懂。直到日本軍機起飛瞬間,美日仍有達成和平的可能,如果沒設置倒計時,日本外交官本可以發揮作用,羅斯福甚至對他們說,“朋友之間總有商談的餘地”,但負責最後斡旋的來棲知道,已經沒有時間了。

 

如果能在麵子上妥協一點,日本將盡收實利,可怎麽向愛國派交代呢?又要“裏子”又要“麵子”,結果全部丟掉。在衝向戰爭的進程中,日本有幾方麵力量可以踩刹車。為什麽沒人踩刹車?

 

首先是裕仁天皇,他是反戰派,還因此遭遇過暗殺。麵對戰爭動議,他的一連串反問讓將軍們目瞪口呆。可明治維新以來,從沒有天皇否決過內閣意見,他最終選擇了退讓。

 

其次是海軍,山本五十六是堅決的反戰派,可他沒勇氣反對上級,卻主動提出“要打就先動手”,在反對錯誤決策方麵,遠沒他在備戰方麵下的功夫多。在決定開戰的內閣會議上,海軍竟將預計年損140萬噸戰艦的預測數據壓縮了50%,成了日本造船能力足以彌補損失的判斷。負責人的解釋是:反正天皇會否決。

 

第三是東條英機,他“反美”是為了拉票,未必發自內心;可大權獨攬時,各方送來的都是利好消息,完美而大膽的“偷襲珍珠港計劃”放在桌麵上,他敢否定嗎?那樣他將失去政治基礎,他用口號綁架了日本,可口號也綁架了他。

 

第四是日本外交官,來棲、野村等在國際社會擁有極佳口碑,他們了解世界,是堅決的反戰派,但他們謹小慎微,寧願大船沉沒,隻要不先淹死自己,就絕不主動作為。

 

當時日本還有自由派,堅決反戰,可他們朝中無人,民間亦應和者寥寥。日本的自由派成了擺設。在大正(裕仁天皇的父親)年間,自由派一度左右政局,帶來空前的自由氛圍,卻遭遇戾氣劇增的局麵。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社會各階層變動極快,可上層卻相對封閉,這讓人人都覺得自己利益被剝奪了。

 

內部有怨氣,又缺乏政治表達空間,仇外成了最好的泄憤渠道,在教育、媒體推波助瀾下,“愛國主義”一家獨大。透過這麵扭曲的鏡子,麵對現實的種種不如意,日本民眾將責任推給了“賣國賊”,崇尚西方思想的自由派成為眾矢之的。近衛文麿是自由派大佬西園寺公望一手提拔起來的,但西園寺本人差點在政變中被殺,他後期和近衛觀點差異越來越大,甚至不再往來。兩人都反戰,但近衛基於實力分析,認為開戰必敗,而西園寺則基於“萬國之上還有人類在”的價值觀,反對為本國利益放棄道義準則。

事實證明,西園寺具有先見之明,在“偷襲珍珠港”決策過程中,沒有一個高層人物從道義立場上提出異議,他們都是徹底的功利主義者,而沒有道義高度,靠貪婪很容易結成邪惡同盟。

 

民族主義綁架社會。日本之所以走向戰爭,中層軍官是重要推力,由於製度遮蔽,他們看不到全部真相,特別容易被神話、激情所欺騙。而高層卻以為用製造神話、煽情能凝聚中層,把握更多的資源。雖然生物界經常是牛搖尾巴,但在權力場中,常常是尾巴搖牛。事發之前沒有反對聲音,雖然曆史不能假設,但如果來棲、野村能不顧一切,果斷向美國讓步,結果會不會改變呢?

 

二戰中的日本,原本有足夠機會來修複錯誤,既然受侵華戰爭拖累,退兵就是,雖然沒得到想要的,但至少不用再付代價了。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內部也是能換掉東條英機的,但是由於戰爭事態一步步惡化,最終總要有人為此負責。所以,日本內部各方決定保持沉默,讓東條英機繼續幹下去。戰後,東條英機等人負責上國際法庭,其他各方負責重建日本。曆史有腦子,但人往往沒有。由於人類在管理方式上幾千年來毫無創新,那些過去曾造成了巨大災難的致命問題,從來沒有消失,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