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梅

把特殊經曆寫下來, 供大家分享
正文

突發狀況

(2024-03-31 22:28:28) 下一個

九十歲的退休兒科醫生田大夫, 有三個女兒兩周前的一天,她在加拿大的大女兒,清晨起來,象往常一樣查看微信,屏幕上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句話是:“到急診室了” ,這是田大夫三女兒發的。 老大心頭馬上一緊,心想,難道老太太又入院了?趕緊往上爬樓看微信。讀著田大夫在澳大利亞的二女兒和在囯內三女兒的對話, 她立刻明白了一切。老二、老三的對話是在周曰,澳大利亞的晚上和中國的下午。媽媽確實是又去了醫院。

怎麽會這樣突然?自2022年十一月底,田大夫從醫院出院一年多以來,這是第一次又進醫院大門。當年八月份,田大夫因頭暈、背痛、影響翻身起床而住院,她經曆了繁雜檢查和多科治療,與死亡擦肩而過。十一月底,病情穩定,加之囯內新冠解封,家人帶著田大夫匆忙出院,與等候在老三家的老大見了麵。自此,她的身體狀況跌宕起伏,在那段全家人都沒能辛免新冠感染的日子,她也感染了兩次新冠。好在,2023年三月、四月後,她的身體逐漸恢複,去掉了鼻飼管,步入了正常飲食,隨著體重和思維漸入佳境,心情也舒暢了。雖然, 總還是小有情況出現,但一年來, 身體健康狀況很平穩。

可是,兩周多之前,老三和護工趙姐突然注意到,老太太現在睡覺多了,感覺白天晚上都在睡,隻有坐起來還能清醒一會兒。而且, 現在幾乎天天尿床,晚上也叫不醒。言語越來越少,有時候說不出想要說的話。當時,正趕上澳大利亞的外孫帶著新婚媳婦回來看她,給了紅包,就沒話說了。以前,她肯定會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現在什麽都不說了。

回過頭來, 再說二周前加拿大的早晨,老大微信爬樓, 知道了發生的事情。

老三說,昨天(去急診前一天)中午開始,媽不想吃飯了,吃了平時的一半,晚上幾乎一點也沒吃,看著她疲倦無力,就喂她吃飯,喂她,她就吃,差不多也都吃進去了。舌苔比較厚,有點黃。今天早飯還湊合,中午吃飯,動作更慢了,吃了幾口,就不吃了,說不好吃,喂了兩口,也不吃,好像一點勁也沒有了,又補喂了50 毫升的營養液。

在澳大利亞做全科醫生的老二問到,血糖如何? 不發燒吧?

老三立刻測血糖,手指血糖儀沒有數據,隻顯示H I,說明血糖很高, 已經測不出來了!這就像指揮槍被觸發了板機,一下驚醒了所有人。老二和老三馬上做出決定,去急診!全家人一起行動,老三和趙姐忙著收拾東西、給老太太穿戴,外孫將姥姥背下了樓,三女婿開車載著五人,急駛奔向省人民醫院急診室。

此後,全家人和田大夫開始了這段沒有準備、異乎尋常的曆程。

田大夫到達醫院急診室後,馬上作了檢查和抽血。手指血測血糖是26.5,血氣測血糖是29。血液檢查還好,沒有明顯的電解質失衡,隻是白血球數量稍微有點高。

醫生檢查後,很快輸液,用了降血糖的胰島素。之後,血糖降到了19,但是一直有低燒,36.9 - 37度。內分泌醫生會診後 ,又給了一些具體治療方案。

第二天早晨,內分泌醫生指示,早上 、中午再測兩次血糖,然後訂個治療方案,沒什麽新情況就可以回家,也可以住院,在內分泌科調理調理。那時,田大夫還有些體溫,脈搏也很快,還是睡著不醒。三個女兒一直斟酌,是住院還是回家。擔心病房的環境,會有感染什麽病的危險,而且, 住進病房, 照顧老太太也不方便。最 後決定,如果下午體溫沒有繼續往上升,血糖控製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那就回家。因為家裏護理條件好,加上多年護理父母,老三已經學會了基本的護理技能,打針、輸液和抽血。

這急診室短短的一晝夜,夜是難熬的一夜,晝是體力精神崩潰的一晝。夜裏, 老三和趙姐在吵雜的急診室,沒處休息,隻能斷斷續續地入眠,遠在澳大利亞的老二也不得熟睡。白天,老三迫於奔命,不停跑腿、打電話聯係人,安排所有事宜,準備回家用的針頭、針管、輸液器等等。遠在西半球的老大,夜裏沒將手機靜音,以便隨時和老二、老三溝通。

好在一切如人所願,田大夫體溫沒有繼續升上去,所以第二傍晚,家人緊緊張張,忙忙碌碌,帶著還掛著輸液瓶的她, 回到了家,這樣, 急診室的一晝夜就結束了!

回到了家,田大夫眼睛睜得大了些,喝了100毫升營養液,還吃了點羊湯。但大家緊張的心情還是沒有放鬆,因為老太太還是老睡著不醒,還要繼續抓緊治療。當晚,因為原來的輸液針頭跑了出來,外孫又出去買了輸液器,老三重新輸上了液體。

回家第二天,田大夫就不那麽睡不醒了,也不尿床了。在遠方的老大、老二, 又聽到了媽媽說話的聲音,聽起來精神好了一些。趙姐回憶道,當時離開醫院的時候,還擔心回家可怎麽整呢,沒想到恢複的這麽快,真讓人高興。

接著, 家人反反覆覆討論老太太的飲食和降血糖問題。

老大:因為以前吃的那種營養液不是針對糖尿病的病人, 我覺得能吃飯, 就不一定非要吃營養液了。現在我們知道, 她的血糖是主要問題,以前沒好好控製飲食,現在盡量少吃主食和水果,多吃肉蛋、豆腐,會慢慢好起來。

老三:我今天和趙姐商量, 喝糖尿病病人營養液, 30 毫升/次,三次/天。怕減的太快,營養又跟不上。還是隔一頓吃營養液?

老大同意: 可以先每天營養液30毫升,盡量還是多吃飯,如果飯量可以的話,就減掉營養液,再加上你說的補鈣、和補以前的其它營養東西。

老二:一頓飯一半菜,四分之一的澱粉,四分之一的肉。一份飯是自己的拳頭大小, 所以, 兩個拳頭大小的菜, 一個拳頭大小的飯, 一個巴掌的肉。飲食順序是:先吃纖維,然後吃蛋白質和脂肪,最後吃澱粉和糖類。

老三:為了防止便秘, 我和趙姐商量,吃紅薯就不吃別的,媽吃的量不多,然後就是隔天吃一頓或每天晚上吃紅薯,吃兩天,然後不吃紅薯,用二姐給的通便藥吃一袋,這樣隔開。吃吃紅薯,吃吃通便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以前是早飯 、晚飯,都吃一塊紅薯。

回家後, 用上了一種貼在皮膚上, 可以隨時監測血糖的儀器 (瞬感) 。 根據監測血糖的數值, 老二又對胰島素用量和時間, 做了係統的調整。

老二:糖化血紅蛋白很高,很顯然血糖控製不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好在我們現在知道了,今後好好控製血糖。

老二:注意, 每頓打胰島素的時候, 是在剛開始吃飯, 或吃飯之前, 馬上或舉筷子吃飯的時候打。

以後的幾天,  田大夫的食欲、體力 、精神狀況一天比一天好。

老三:今晚下班回來,看到媽媽吃晚飯的樣子, 和晚飯後的聊天,我情不自禁的對趙姐說: 恢複了,這才是以前的老太太。

老大:  今天老太太還和我視頻了十幾分鍾,除了說話稍微有點不清楚,基本和以前一樣啦。

回家五、六天後, 老太太腦子很清醒了。

老三:昨天, 媽不讓我上班走。我測完血糖就要走, 媽不高興了, 說, 我們以前對待病人的態度, 那能說走就走呢 。 我趕緊坐下陪著媽媽,哄了哄。 過了一會兒, 媽說: 不應該和你生氣,媽媽不好。我趕緊說:沒有,我是你女兒,我剛才是著急去辦事…..算是哄好了。

老三:晚飯後, 又開始讓我陪了,之前都不叫我了。回屋上了床,躺下就閉住眼睛了。

今天, 田大夫從急診室回來一周了。在加拿大的老大,清晨起來查手機,看到了 屏幕上的這句話,“姥姥活過來了” ,是老二發的一條微信,  這讓老大心裏一陣歡喜 。 她接著往上爬樓看微信,哇,原來是老太太跟著樂曲唱歌呢,整個下來, 半個多小時, 唱的都是我們熟悉的老歌。

這次田大夫突然發病, 說明老人的身體狀況,真是瞬息萬變,像過山車,急轉直下。從開始感覺到老太太身體沒勁,不想說話、嗜睡,到不想吃東西,區區隻有幾天!病情發展之迅速,讓家人都還沒來得及思考 。 她自己就像小孩一樣, 也沒有能力抱怨。孩子們都以為媽媽老了,隻是覺得怎麽老的這麽快,難道變老會這麽突然嗎? 然而,沒想到是糖尿病作怪。

孩子們都埋怨自己疏忽了,沒有定期監測老太太的血糖。好在治療及時,沒有出大事。經過這周飲食和用藥的調整,她的血糖波動逐漸趨於穩定,基本上達到了醫生要求的指標。隨著田大夫整體狀況變好,家人緊張、懸浮的心情也平複了下來,感覺好象打了一場勝仗 。 不過,戰鬥還在繼續,病魔隨時都在挑戰著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生活就是這樣,有苦有樂,苦樂並存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老了沒啥意思,想開了,人都得死,活在必須得有樂趣,如果這疼那疼的,實在難受,還不如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老了沒啥意思,想開了,人都得死,活在必須得有樂趣,如果這疼那疼的,實在難受,還不如
Yazai 回複 悄悄話 用俺老媽的話說:“老和閻王爺失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老人家得到兒女,護工的精心照顧,老有所依,有福之人哪!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老人家身體素質還不錯,恢複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