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的人文失衡

(2024-02-11 12:05:37) 下一個

 

以前我一直以為這是中國的問題,現在我才知道這是整個世界的問題。人文學科在整個世界上在持續性的衰敗,我覺得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整個教育都被改造成一個傾向於所謂“縝密、科學”的更新迭代中,但也愈加冷漠和無情的機器。比如我高中時候分文理班,理科15個班,文科隻有3個。這個比率大概粗略的體現了這個社會對於文理生吸納程度的比率。我相信這是有原因的。首要當然是社會發展程度問題。

文藝複興首先在14世紀出現於意大利,說是複興其實是革新,至今沒有這樣令人歡欣鼓舞的思想變革了。因為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一種先進生產方式的到來必然導致新進文化方式的革新。所以,不是人文主義在衰敗,而是在猛烈的資本原始積累中的忽視和冷落。它在角落裏積蓄著力量,並且會在社會轉型期的某個節點,突然的爆發,引領無數個迷途羔羊。我發現時代的大師都不是均勻分布的,都是紮堆出現的——要麽一個都沒有,要麽出現一群登峰造極的大神。也許跟這個有關係。

另一點就是人文學科跟自然學科相比具有天然性的難以衡量的特點,而不符合現代人追求科學化規律化的目的。諾貝爾獎如今有6大獎項: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物化生是理科,其他三個是文科,爭議性的獎項往往集中在三個文科。因為它們沒有具體化的測量標準。

比如打籃球和花樣滑冰兩種比賽,籃球可以用進球數來直觀排名,滑冰打分就主觀性強很多了。除卻明顯的失誤,大家的表現都是差不多的。服飾、表情、顏值、種族、評委心情都會影響到最後結果。又比如一幅畫讓兩個大畫家評價,可能會得出一個兩極化的評價。因為人文難以測量,它非常重要,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是特殊的,唯一的,難以琢磨的,又影響深遠的。在這個強調發展至上的社會中,沒有人在意你今天的小哀傷,沒有人在意你的困惑和頓悟。有些東西隻對你自己有意義,而且轉瞬即逝。沒有人真正讀懂夢娜麗薩微笑,也毫不在乎,討論她也隻是單單在討論它值多少錢。

對於人文學科的數字化改造我覺得是危險的,就是論文中經常出現的各種量表,統計學,對於各種獨特精神的歸類和總結,來探究人的思維。以全概偏對於人文學科其實也是一種偽科學。

以前我想不通為什麽有那麽多反智主義者,覺得他們都是傻逼。現在想想,他們是文理剪刀差下的必然產物。本身文理不應該是相悖的,它本身的涇渭分明也是人類人為地劃分開來的。於是始於人類對於科學急速發展與人性失控危機的原始恐懼被喚醒了。很多科幻電影在提出靈魂追問:AI能不能戰勝人類?答案不取決於ai而是取決於人類。

因為精神上的熵減沒有跟上物理熵減的節奏,所以製造了一大批的行屍走肉。換句話說,不懂得審美是絕症,再多的知識也救不了。

2024.2.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dhyang_wxc 回複 悄悄話 讚。

“再多的知識也救不了”,憑這句,城裏審美絕症估計都想治治你。:)
JustWorld 回複 悄悄話 人類走出非洲大約四萬年,智力不斷進化。

最早是神學,哲學,科學。

現在,科學的領域越來越大,而神學哲學的空間被壓縮。

因此,文科萎縮一點也不奇怪。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錯。美國的文科過剩,理科不足導致文科無所事事,眼高手低的太多。才造成了白左泛濫而且無理取鬧的局麵。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在按勞分配的原則下贏不了。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商業時代的危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