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宿敵》烏合之眾的正義

(2023-04-30 19:03:59) 下一個

《宿敵》:烏合之眾的正義

最近的印度電影和韓國電影都越來越風格生猛,從《寄生蟲》到《誤殺瞞天記》,從《熔爐》到這部宿敵,都以淋漓的手術刀,將社會的癩瘡疤一片片地撥開給人看。但大家都不會說這倆國家真他麽黑,他們完了。而是說,能有這些電影就說明:光明還有希望,因為那些無畏的人,有正視黑暗的勇氣。這兩個國家也有很大相似點,一個剛剛踏入發達社會行列,一個是迅猛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他們的經濟文明正推動著某某文明大踏步的進步著。以下劇透,慎入:宿敵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年輕漂亮的大學女教師薩芭在下班的路上被奸殺焚屍。就在民眾對警察失望至極每天抗議的時候,警長抓到了四個凶手。四個凶手平時就是有很多案底的小流氓,搶劫盜竊無惡不作,這次被抓到後還非常囂張覺得自己沒犯什麽嚴重錯誤。警長代表人民的憤怒,直接在一個月黑風高夜將他們“這些人渣敗類”統統槍殺。這時候,民眾都站在警長的一邊,認為他雖然動用了私刑,但也是為民除害。說實在的,警長一怒之下將嬉皮笑臉,不以為恥的敗類殺掉時候,我還真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惡人終究是有了惡報。但這部電影遠遠沒有表麵那麽簡單。由於未經審判對嫌犯處以私刑,警長被提請公訴。所有人、包括主流媒體一邊倒地支持警長無罪。但是辯護律師站出來為這四個凶手辯護。女教師的母親在法庭痛斥這個辯護人,認為他公然站在了良心和社會道德的對立麵,毫無人性可言。辯護律師慢慢揭開了真相。在女教師授課的學校,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女學生維迪亞,早應該畢業的她,卻因為出身原因,得不到導師維達爾的簽字,不僅如此,維達爾還多次利用維迪亞的研究成果獲獎。維迪亞孤立無援,逐漸抑鬱,最終選擇了自殺。這個事情的真相,被薩芭知道了,薩芭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教師,她對此緊追不放。維達爾找她求放過的時候,她說:走200公尺穿過這所大學,就是村委會的托兒所。升職?與其因為害怕而沉默,我寧願去那裏當老師!非常決絕,維達爾求和的可能性沒了,起了殺心!於是在薩芭下班的途中,開車撞死了她!一起謀殺案,在未能掌握證據的警方手中,成了稀鬆平常的肇事逃逸。但肇事逃逸在選舉的關頭,顯然不是利好,於是當局決定利用薩芭的死,拯救不被看好的選舉行情。正義化身的警長這時候出現了,他找到四個劣跡斑斑的小混混讓他們埋屍,聲稱給他們很大的報酬,還故意讓人看到,製造他們作案的假象。由於怕夜長夢多,直接動用私刑擊斃了他們,製造出他們強行越獄被擊斃的假象。他們的辦事效率得到彰顯,也贏得了民意,哪怕犧牲一些“無關緊要的小角色”。印度的社會問題在這一部電影裏全凸顯出來了:超高的強奸率,性別歧視、學術權力潛規則、媒體操控、選舉黑幕、烏合之眾的偽正義、民意綁架。導演對於社會有著非常獨特的視角觀察。因為有時候我們看到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也不一定是白。比如去年發生在印度的事,在長達一年的持續抗議後,以強勢著稱的印度總理莫迪罕見地向農民做出讓步,宣布廢除三項農業改革法案。印度農民們在地主的領導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抗議行動,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世界各強國都是通過土地革命走向工業化之路。印度土地革命的不徹底性,會使得它的路更漫長一些。烏合之眾們高舉著大旗要殺死這四個小流氓,行使他們的正義,卻一步步地把正義推向更大的深淵。

2023.4.3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