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勞倫斯的夢想》

(2023-04-14 08:17:42) 下一個

百年死敵沙特和伊朗在中國的斡旋下和解了。這是個偉大的時刻。人類的曆史是一部戰爭史。假如把人類曆史分為24個小時,其實人類在23個小時中都在互相打仗、攻擊、屠殺。隻有那一個小時是和平的。人類的文明也就是在這一個小時野蠻生長、枝繁葉茂、彰顯出人性的偉大。這一刻也許是阿拉伯這一個小時的開始。有些國家在狂歡,有些國家卻不想看到,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是為了利益。但有一個曾經在這片騷動了千年的是非之地上戰鬥過,為了夢想而拚搏過的人,他一定是在另一個世界裏百感交集的,一定是淚如雨下的。這個人就是曾經的英國軍官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這個人很有爭議,許多阿拉伯人將他看成民間英雄,有些人說他是為英國效力的情報軍官及間諜,其工作是為了使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接管阿拉伯世界的統治權。我認為其實這兩個觀點都是對的,並不矛盾。勞倫斯也可能一開始就是那樣想了,為了完成組織交給他的使命。但是等他一來到這片土地,另一種更加神聖而偉大的人類命運使命感徹底征服了他——為阿拉伯人民的自由而奮鬥終身。這也許是一種積極的斯德哥爾摩效應。他潛伏著想讓阿拉伯世界向大英靠攏,他融入其中卻發現了阿拉伯世界的絢麗多彩。阿拉伯兄弟雖然貧窮,雖然也像故土人民一樣的有血有肉、有夢想。勞倫斯覺得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時機來了,他圍上了頭巾、騎上了駱駝、揮起了彎刀。

勞倫斯總讓我想起堂·吉訶德。他們真的太像了。堂吉訶德處於文藝複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資產階級信仰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勞倫斯處於大英夢和阿拉伯夢利益重疊的一瞬間。不同的是,騎士精神早已灰飛煙滅,而阿拉伯世界的複興似乎就在某個曆史節點。勞倫斯就像個發現了某個自然規律的孩子,朝著太陽興奮地呐喊,不久又在夕陽西下後落寞不已。

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衝突極其簡單——什葉派尊崇宗教領袖哈裏發家族繼承正統的傳位製,遜尼派主張哈裏發的禪讓製。這相當於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裏的那一句描寫:“如今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唯一區別就是,自由派去做五點的彌撒,而保守派去做八點的。本質上,兩個黨派都是為了私人利益爭鬥,自由派和保守派是一丘之貉。”他們的黨派爭鬥導致整個國家陷入幾十年的內亂中,人民生活水深火熱。而裹挾進去的正義革命家,也漸漸腐蝕掉初心,淪為為了爭奪權力而不擇手段的人,書中的奧利亞雷諾上校不就是如此嗎?

更關鍵的是他們本身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一個混亂的中東更符合某些棋手的利益。這些矛盾點隻是實現某些局外人的利益而被可以放大了罷了。勞倫斯在夢想幻滅後回到英國鬱鬱而終,畢生的夢想幻滅後,哀莫大於心死。大英隻是想幹掉奧斯曼帝國不是為了什麽阿拉伯人民自由。美國北方軍戰勝南方軍解放了黑奴也不是因為更文明而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獲取更大利益。夢想永遠都戰勝不了現實,但是利益共同體可以。如今的和談也是為了利益走到了一起,但中國帶給他們的,可能是另一種視角,一個勞倫斯至死都沒有看到的春天。

2023.4.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