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穀勇哥

走過的路 、爬過的山、想過的事
正文

2021年8月20日,我的JMT背包旅行第十二天(64)

(2022-12-22 08:58:03) 下一個

 

         登頂惠特尼峰之前的一天



 

清晨5點鍾,我從廷德爾溪邊的營地中醒來,天還沒有完全亮,我躺在睡袋中想著今天晚上的露營地,這個問題昨晚上入睡之前就在考慮,我十分猶豫,沒有下決心。方案一,今天下午直接登頂惠特尼峰,然後黃昏時間下到步道營地(Trail Campground)紮營;方案二,在吉它湖(Guitar Lake)紮營,次日清晨登頂惠特尼峰,然後再走11英裏到惠特尼門戶(Whitney Portal),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方案一的缺點是我明天中午之前就到了惠特尼門戶,接我的同學陳波可能還沒有到,我還得在惠特尼門戶等幾個小時;方案二的缺點是我今天中午前後就到了吉它湖,在那紮營,要暴曬幾個小時,當然可以再享受一天內華達山脈的風光,我決定先走到吉它湖再作決定。

 

晨5.30,天完全亮了,我走出帳蓬,開始打包。然後燒水衝了一杯熱巧克力,吃了一個月餅,在6.30背上背包啟程。走上繆爾山徑,這時步道進入森林之中,走了大約一英裏,就看見了步道邊的黃褐色岬(Tawny Point),看起來,這是周邊一個不太起眼的小駝峰,四周布滿了黃褐色的斑點,但我在出發前看過介紹,許多人認為黃褐色岬擁有內華達山脈最壯麗的景色。

 

         我離開廷德爾溪邊的營地,步入林叢中的步道。

 

            繆爾山徑邊的黃褐色岬

            


 

這裏可以看到十分壯觀的山脈全景,可以俯瞰整個克恩盆地,欣賞無與倫比的大西部鴻溝。當然四周的山峰盡收眼簾,就像在一個體育場的中央升起一個舞台,周圍的裝飾和人物一目了然。我原計劃爬上黃褐色岬去看一看,但今天決定不去了,我走過的內華達山脈的每一個山口都能看到這些景色,還是繼續完成我的約翰·繆爾山徑為主。


 

從黃褐色岬向正東看過去是眾多的湖泊和溪流,這些網絡狀的水係屬於懷特家簇,包括懷特湖和懷特溪,這些湖水來自於周圍的高山大川。詹姆斯·威廉·阿爾伯特·懷特(James William Albert Wright)在1881年和弗雷德裏克·亨利·威爾士(Frederick Henry Wales)、威廉·B. 華萊士(William B. Wallace)三人結伴對克恩河周邊進行了大約200英裏的探索旅行,他們爬遍了包括惠特尼峰在內的一些高山,懷特第一次畫出了南內華達山脈的地圖。1925年,塞拉俱樂部建議以他們三人的名字命名了周邊的一些湖泊、溪流和草原,美國地名委員會接受了這個建議。

 

穿過懷特湖盆地向正東方向就是高達13996英尺的巴納德山(Mt Barnard),巴納德山的山頂有許多巨大的石頭。1892年9月25日,亨特三兄弟(W.L.Hunter、John Hunter、William Hunter)和穆赫蘭(C. Mulholland)首次登上了這座山峰,他們以天體攝影家、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愛德華·巴納德(Edward Emerson Barnard)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山峰,借此向美國天才的天文學家巴納德表示敬意。

         巴德納山(左)和木馬峰(右) 

 

愛德華·巴納德是一個公認的天才天文學家,他1857年12月16日出生於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他並沒有接受太多的教育,在他9歲時,他開始對攝影感興趣,後來對天文學產生的極大的興趣。1876年,他買了一個130毫米的折射望遠鏡觀察天空,1881年發現第一顆慧星,當年晚些時候發現第二顆慧星,次年發現第三顆慧星,他總共發現了15顆慧星。

                 愛德華.E. 巴納德教授



 

1880年,美國專利藥大亨赫伯特·哈靈頓·華納(Hulbert Harrington Warner)在發了大財後突然開始對天文學感興趣,他出資10萬美元建設了一個天文台,配置了全美最高檔的望遠鏡。同時,他向天文愛好者提供獎勵,每發現一個慧星獎勵200美元。為此,巴納德當時發現了5顆慧星,得到了1000美元的獎勵,他用這些錢給自己買了一棟房子。

1892年,巴納德觀察了一顆新星,第一次觀察到了恒星爆炸。同年,他觀察到了木星的第5顆衛星阿瑪西亞,這是自1609伽利略以來,第一個通過肉眼發現木星衛星的人。

             巴納德教授拍攝的天體星球的作品


 

1895年,巴納德進入芝加哥大學擔任天文學教授,他使用耶克思天文台的1000毫米的望遠鏡拍攝銀河係的照片,他開始成為一名天體攝影大師。

 

巴納德一生在天文觀測方麵有許多重大成就,一生獲獎無數,他的天體攝影作品為人類展示了從銀河到宇宙其它星係的運動軌跡和形狀,一時轟動美國和世界。

 

巴納德1923年2月6日在威斯康星州去世,葬於家鄉納什維爾。1927年,他的天體攝影集《銀河係精選攝影集》出版,為天文愛好者帶來最直觀的享受。

 

我沿著繆爾山徑在森林中穿梭了兩英裏後走上了一大片開闊地,這就是羊角高地(Bighorn Plateau)。從羊角高地向前看,有一片隆起的坡地,平緩上升,這時天空似乎很低,如戈壁般的高地似乎一直向左右延伸,視線內有一些細長的湖泊和小溪,我沒有停歇,繼續向東大步向前,走過華萊士溪後,我進入桑迪草甸(Sandy Meadow)。

                羊角高地


 

              走過羊角高地

 

這裏又進入森林之中,道路折返向上,我穿過幾個小溪,沿著繆爾山徑到達一個三叉路口,從這裏開始,約翰·繆爾山徑經過克拉布特裏草甸(Crabtree Meadow)護林員工作站向東直達惠特尼山,向南則是太平洋山脊步道通向加州與墨西哥的邊界,從這裏開始,繆爾山徑與太平洋山脊步道徹底分開,再也不會相遇了。同時,在進入克拉布特裏林區之後,到達惠特尼門戶之前,所有排便必須用特定的塑料包打包帶上,不可以埋在泥土之中,而事實上這一地區也沒太多泥土,都是花崗岩石頭構成。我在克拉布特裏林區之前的樹林中找了個地方排便,避免要打包背在身上。

         克拉布特裏草甸護林員工作站之前的路標




 

再走一會就到了林線湖(Timberline Lake),這個湖泊不大,周邊是長長的枯黃的草,沿湖邊的繆爾山徑走上一個大坡就開始進入到大片黃白色亂石地區,這裏完全沒有植被,有點像火星表麵,繆爾山徑在這裏曲折向前,我機械地十分小心地沿著步道向前走,惠特尼山峰就在我的頭頂,但必須越過這一片亂石區域,才能走到吉它湖邊。

                      林線湖


 

這時已接近中午時間,我在亂石嶙峋的繆爾山徑上忽左忽右地慢慢爬升前行,當我站在一塊高地上向下觀察時,我發現巳經到達吉它湖,這時巳是中午12.30。吉它湖的周邊沒有我想象中的傳奇,站在湖邊的高地上能清晰看見從吉它湖邊繞過的背包客,湖邊巳看見了一些帳蓬,表明巳有人決定在這裏紮營了,我背著背包站在高處看著吉它湖和周邊的山脈停留了大約10分鍾左右,最後決定繼續向前再走一英裏左右,在最靠近開始攀爬惠特尼山的營地紮營。

                     吉它湖



 

                      吉它湖





 

大約在下午一點左右,我在繆爾山徑的路邊看見了一個十分好的營地,隻是離水源遠一點,我決定走遠一點去湖邊一次性加滿水再回來,今天應該不需要太多水。

             最後的營地




 

我感覺我紮營的地方正在繆爾山(Mt Muir)的正下方,從下向上觀望這個懸崖頂上應該是繆爾山,當我離開營地時,這個懸崖成為我找回營地的地標和方向。加完水回來,巳是下午兩點左右,我鑽進帳蓬休息,太陽的熱量穿透帳篷,讓我感到十分酷熱,我將打濕的毛巾蓋在頭上,這樣讓我感覺好了一些,我感覺不時有人從我帳篷邊走過,昏昏沉沉、半夢半醒地躺了幾個小時,當我再走出帳蓬時巳是下午6點左右,有一個人在我邊上紮營,他是向北走繆爾山徑的背包客,我們簡單聊了幾句,然後點著爐子燒水,簡單吃了個晚餐後,我坐在石頭上看太陽落山,在天黑之際再次鑽進了帳蓬。

           背靠的山峰




 

           黃昏時間日落之際



 

這一夜不時醒來,心中充滿傷感與惆悵,我的繆爾山徑之旅就這樣不痛不癢地很快要結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孔雀穀勇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兩菜鳥' 的評論 : 你是對的,可能我把圖片弄錯了,確實是吉它湖。謝謝!
兩菜鳥 回複 悄悄話 林線湖那張照片是吉他湖吧?林線湖邊的樹還挺多的
你的速度真快,佩服。喜歡你的這個係列,一路的曆史、故事娓娓道來,值得反複讀。多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