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穀勇哥

走過的路 、爬過的山、想過的事
正文

我的約翰·繆爾山徑背包旅行第一天(4)

(2022-11-03 21:07:48) 下一個

                      攀爬半穹頂

 

 

我從內華達瀑布橋上穿過,默賽德河水從橋下穿過後便縱身赴向萬丈深淵,形成內華達瀑布。從這裏開始,我就進入到小優山美地山穀(Litter Yosemite Vally),為什麽叫小優山美地山穀,大概看起來這裏與優山美地山穀有點相似,根據本內爾醫生的記載,這個名字是馬裏波沙營的幾位士兵取的,當時他們剛沿薄霧小徑從內華達瀑布邊爬上來。

            內華達瀑布橋


 

小優山美地山穀中間是一大片草甸,默塞德河平緩安靜地從草原中間流過,靠近繆爾山徑的一邊是我在之前描述過的三座山峰的背麵,在這個方向看,山峰巳連成一條直線,河流另一邊生長著許多鬆樹,默塞德河在小優山美地山穀中流經3.5英裏左右,她是周邊山脈的大動脈,孕育著這片美麗的山川。

           三座三峰的背麵


 

繆爾山徑進入小優山美地山穀後如履平地,山徑一直沿著默塞德河一路前行,走到與日出小溪(Sunrise Creek)交界處,繆爾山徑開始在山林中上升,山林中長著許多巨杉樹和鬆樹,山徑在山林間折返著向上前行,這時小徑邊多了許多前往半穹頂需要許可證(Permit)的警示標誌,意味著走上這條步道的大部分的人都是當天往返半穹頂的遊客。

                林叢中的繆爾山徑



 

從我走上小優山美地開始,山徑上的行人就少了許多,從快樂島出發的人可稱得上絡繹不絕,但此後大部分的遊人會走薄霧小徑到內華達瀑布,然後走繆爾山徑返回快樂島,走在小優山美地繆爾山徑上的人99%是去半穹頂的,剩下的人中,背大背包的是走繆爾山徑的長途背包客,背小包的是去雲宵山(Clouds Rest)的一天往返遊客。

 

沿日出小溪走大約2英裏,就到了一個交叉口,向左走2英裏就直通半穹頂,往右通向日出高山營地(Sunrise High Sierra Camp)。盡管我一路走過來,一直看見半穹頂,但通向半穹頂的路隻能從這裏走。如果帶著望遠鏡,這裏已經能看見半穹頂上那130米長的天梯。

 

                爬上半穹頂的天梯



 

一年前,我曾專程去過半穹頂,從這裏繼續向上攀升2英裏後就是檢查站,一個公園管理員在這裏檢查所有人的許可證,沒有則不能前行。過了這個關口,到達半穹頂巨石的下麵還有大約0.6英裏,這時路不太好走,需要快速爬升,由於上下人多,有時需要走到邊上的大石頭上上行,這時就沒有道路了,兩腳在有比較大的傾角的石頭上跳動向上,不過風險並不大,到達半穹頂底部時,就看見兩排垂直向上的鋼纜如天梯一般直通山頂,傾角都超過60度,有的地方近乎90度垂直向上,這時下麵一般有許多人,有的人在做準備,戴防滑手套,有一些膽小、不自信或沒做好準備的人就到此為止了,不會去爬這個130米的高頂。

 

這裏每年都會出幾起事故,在過去的幾年有3個來自灣區的女士在這摔死,主要原因是爬到半途因膽怯慌張,導致失手摔下來,那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另一個可能性就是趕上下雨,鋼纜太滑,失手掉下來。

 

由於想爬上半穹頂的人太多,優山美地國家公園每年年初以抽簽的方式每天許可300人去攀爬,但由於時間相對比較集中,一些時段在鋼纜上同時上或下的人比較多,尤其在上的人與下的人交叉換位的時候還是要特別小心。

 

向上攀爬的人要俱備一定的手臂力量,腳和腿部這時主要是保持平衡和穩定的作用,用腿登有用但不是向上的主要動力來源,手臂的大力拉伸才是向上的主要動力。這時頭部也要注意觀察,注意與向下的人交互換位,因為上下的人都是用手拉這兩根鋼纜。

 

向上超過110米後,傾斜角度減小,就比較容易登頂了。但經常有人爬上鋼纜後既不敢上,也不敢下,這時就比較麻煩了,大家因為謹慎的緣故,如果人都掛在空中,時間長了,也十分危險。這時要有人鼓勵、指導受困者脫困,並立即采取措施防範受困者失手摔下甚至連累他人掉下來。

 

我在那次攀爬中就碰到一個舊金山的女大學生爬至半途沒有力量了,她抓住鋼纜、登在石頭上感到十分恐懼。事實上我比她晚大約10分鍾才開爬,但中間沒有人,當我發現她一直不動並接近她時,她向我求助,說她沒有力量了。這時我十分冷靜,在她下方聊了幾句,此刻我反複自我測試我的手臂力量,尤其是我的右手臂的力量,感覺不錯。因為我在她下方,萬一她失手,我將在用右臂死死抓住鋼纜的同時,用左手抓住她,用身體把她頂在石牆上,再尋求他人救援。好在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在我的鼓勵下,她冷靜了下來,並且在我的口令中,她開始慢慢向上攀爬或暫停,這個時間持續了大約50米左右,我一直在她正下方與她同時攀爬,並隨時防範她失手。

 

當我們爬上山頂時,她由恐懼轉為興奮,不知道怎麽表達對我的感謝。她還有兩個女伴,在她之前已登頂,一直緊張地觀察著她的狀況,並一直在大聲地給她加油打氣。當我們到頂時,大家圍著我表示十分真誠的感謝!我也十分高興幫助了別人,自己也脫離了險境。上頂後感覺右手掌和右手臂由於暗自使力過大、時間過長而麻木,不過一會就緩解了。我們合影留念,算是解決了一場危機。

                        登頂之後

 

登頂後發現上麵是個巨大的石頭平台,有一個足球場大小,大家都在靠近優山美地峽穀一側的懸崖邊觀察周邊的風景或拍照合影留念。一般停留半小時後下來。

            山頂懸崖邊



 

從半穹頂向下與向上有些不一樣,首先要選擇向下的姿勢,是麵向石牆還是背向石牆,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有恐高的人一定要麵向石牆,避免直接向下看時引起心慌,導致恐懼;不恐高的人也就無所謂,抓緊鋼纜就好。向下的優點是不需要使太大的力量,控製自身的平衡,控製落腳在石牆上的位置,不要失足就好。我是身體麵向天空和麵向石牆都試了試,感覺都差不多,然後以最快的速度爬了下來。在與向上爬的人交互換道的過程中,盡量照顧向上爬的人,為人讓道或聽從他人的選擇並為他們鼓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