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穀勇哥

走過的路 、爬過的山、想過的事
正文

2021年8月11日,我的JMT背包旅行第三天(25)

(2022-11-12 10:13:34) 下一個

              美國海拔最高的墳墓

 



 

1933年8月29日,斯達先生和小兒子與埃克霍恩一同坐車去了猛獁湖鎮。8月30日,他們比約定的時間早一點見到了克萊德,斯達先生此前在車上巳告訴埃克霍恩,他們家人已商量過了,不會將斯達的遺體帶回,請他們將他安葬在絕壁上。


 

次日清晨,他們與國家森林負責人的兒子小道格拉斯,公園管理人梅絲(Mace)、莫理斯(Morris)和克萊德等5人一同徒步去了艾莉薩湖,然後攀爬至麥克尖塔的西北坡,克萊德和埃克霍恩穿上黑衣,用繩索爬了上去,其他三人在30英尺的下方觀看和等待,小道格拉斯和莫理斯一直用照相機拍攝上麵發生的過程。

                 皮特·斯達長眠的地方


 

埃克霍恩和克萊德爬上絕壁後第一次仔細察看斯達的情況,他躺在絕壁上的一堆積雪不遠處,頭部受到重創,一隻手臂伸向絕壁外,他從300多英尺的地方摔下來,摔下時是後腦和背部先撞擊石頭,他的肋骨可能大麵積骨折,他沒有移動的痕跡,應該是當場就死亡了。他們在斯達的屍體下麵找到了一隻懷表,摔碎的指針停留在下午四點二十三分,他們沒有找到背包、帽子、水杯和其他物品,也許在尖塔上高一點的地方或更下麵了。


 

埃克霍恩帶了一個大的帆布口袋上去收屍體,這時克萊德應該來幫忙,埃克霍恩發現他完全不準備幫忙,他不願意觸碰斯達的屍體,21歲的埃克霍恩隻好一個人將斯達裝入尺袋中,他沒有給斯達換衣服,然後將斯達的屍體向絕壁的石牆移動,他發現一塊突出的大花崗岩下有一道裂縫,他將斯達的屍體塞進了裂縫,這時間克萊德一直在一邊哭泣。

 

        埃克霍恩和克萊德在麥克尖塔上用石頭築墓(前後三張圖片來自William Alsup的著作《Missing in the Minarets》)


 

然後,埃克霍恩和克萊德在上麵找了些小石頭做了一道一英尺左右高的石牆,如同圍一個石頭墓,這樣可以完全避免上麵掉下來的石頭砸在斯達的屍體上,他們在絕壁上工作了幾個小時,斯達先生及另兩人一直在下麵注視著,他知道,現在他深愛的兒子永遠地與尖塔群峰融為了一體,兒子巳成為他所熱愛的山峰的一部分。

 

一年後,埃克霍恩和斯達先生又去了麥克尖塔,埃克霍恩檢查了皮特墳墓的狀況,感覺這個位於海拔12000英尺以上的墳墓一切正常。1935年8月2日,皮特去世二周年的紀念日,斯達先生和埃克霍恩再次來到這裏,仔細檢查了墳墓的狀況,他們舉行了一個小的儀式,向皮特表示愛和敬意!同時埃克霍恩用皮特遺留下來的柯達相機拍攝了許多照片。

              1935年8月的皮特墳墓



 

1936年12月12日,塞拉俱樂部決定將靠近莫諾山口的一座高12900英尺的山峰命名為斯達山(Mt Starr),以表達對這個傑出的青年登山家的敬意。這個山峰於1896年7月16日由斯達的父親沃特·斯達和艾倫·L .切克潤(Allen L Chickering)首次登頂。1939年,美國地名審查委員會官方正式批準了這個命名。

 

在斯達去世的尖塔群鋒上,也有一個尖塔以斯達的名字命名,那是他曾經最早爬上的尖塔。

 

2003年8月30日,在斯達去世70周年之際,斯坦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曼·瓦傑克(Romain Waczairg)等四位斯坦福校友登上了麥克尖塔,他們參觀了斯達的石頭墳墓,並在附近一個登山者通過的小徑邊的石壁上安裝了斯達的墓碑,這個墓碑由斯坦福大學校友會出資建造,墓誌銘就是斯達最後寫的那首詩的最後兩句:

               傲視一切的群山召喚著我

               奔向其天堂的榮耀與夢想

     斯坦福大學校友會捐資修建的紀念碑,安放在通向麥克尖塔的一條登山者小徑的一塊大石頭上



 

到今天為止,皮特·斯達安靜地躺在這12000英尺之上的高山上巳有八十八年,他的墳墓是加州海拔最高的墳墓,也應該是美國海撥最高的墳墓。他的頭一直望著內華達山脈西北方向的斯坦福大學校園,那個他學習、生活、奔跑、居住了五年的地方,那個給了他智慧、激情和榮譽的地方,看著他心愛的大學聲譽卓著、成就斐然,已經近乎接近或超越了他安享的山峰。

 

            斯達的墳墓位於12000英尺高的麥克尖塔西北坡


 

我在繆爾山徑與前往艾莉薩湖的交叉口的大石頭上坐了很久,在準備穿越約翰·繆爾山徑前,我最初查找尖塔群峰的介紹時,知道了皮特·斯達失蹤的故事,我後來又看了法誇爾寫的一篇文章和羅曼·克萊德的簡單回憶文章,最後我從網上買了一本美國聯邦大法官威廉·阿爾薩普(William Alsup)於2005年出版的《在尖塔群峰失蹤》(Missing in the Minarets),我如饑似渴地讀完了這本最完整介紹皮特·斯達失蹤的書,並於2021年6月20日至22日專程去走了尖塔群峰環路,我曾無限接近地觀察了麥克尖塔,試圖看看皮特·斯達的墳墓,盡量沒有看見,但這段故事我幾乎了如指掌。

 

 

我在這裏的一塊大石頭上坐了很久,腦海裏反複回味88年前在這裏發生的事件,無限感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也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孔雀穀勇哥' 的評論 : 非常喜歡,讀萬卷書書行萬裏路的完美結合。有了豐富的人文素養路上的風景就有了生命。
孔雀穀勇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也貓' 的評論 : 我每去一個地方,一定了解這個地方曾經發生的事。2015年,我第一次去英國,行前,我看完了一本英國史,當我在英國旅行時,許多地方我都像去過一樣。JMT是一個極聚文化和曆史的地方,走過JMT,知道那些曆史,就了解了加州的曆史,甚至美國的曆史。許多朋友走完JMT,拍了許多好照片,都對那些山川湖泊、草甸溪流的來曆完全不清楚,似乎少了一些東西。這個係列我2021年9月就寫完了,當時隻是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有朋友建議我在文學城發出來,讓更多有誌走JMT的朋友看看,也許有用。不久前,我在文學城開了博客,在此分享我曾走過的路、爬過的山、想過的事,希望朋友們喜歡!
也貓 回複 悄悄話 看得出你在走JMT之前已經神遊在步道多次,對JMT的熱愛,走完之後按你走過的山徑書寫美國環保、登山的曆史,再次感謝你的分享,繼續跟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