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買房不如移民與後中國時代指日可待

(2023-05-07 02:06:30) 下一個

買房不如移民與後中國時代指日可待

                         2010年7月15日

何必

記者昨天暗訪了滬上十家中外資銀行……(略。)

近來,住房問題再一次成為焦點。房地產調控是不是已經開始收縮,是人們關注的重中之重。

來看看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何必注,原文如此。從此可以看到,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編輯是什麽性。)

(何必注,略。)

傳統左派電子雜誌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老周發來的參考材料。

(何必注,略。)

張昊發來他的看法以及他與袁劍網上交談的紀錄。

(何必注,略。)

就此,我的回複是:

情況越來越嚴峻了。太多的人逃離中國這個泰坦尼克了。

(何必注,略。)

我的回複是:

中國的情況確實具有特殊性,與其他國家無法比,用租售比或者收入房價比都早就失效,這也是左派強調中國模式的原因所在。王紹光一直說,中國崩潰論嚷嚷了二十多年,到現在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越來越好,他們的根據也是基於無法用現有任何算法對照中國。但是,目前的情形看,左派也沒有那麽樂觀了。實際上,情況的確非常糟糕。至於說房地產什麽時候崩盤,恐怕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了。

(何必注,略。)

嗬嗬。

這隻不過是我資料當中有關房地產的部分內容。

比如,我援引的洋鬼子中文媒體,隻選取了路透中文網的部分。其他洋鬼子中文媒體的內容,限於篇幅,沒有在此。

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洋鬼子中文媒體的鼠目寸光和一葉障目。他們丫的報道、以及找的什麽專欄作家,說的那點子貨色,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吧。

現如今中國的亂象,倒是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功效,那就是可以亂世識英雄,大浪淘沙,危急時刻見德行。

最近,英國鬼子撰文,批評樊綱和胡永泰對盎格魯撒克遜式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頂禮膜拜,認為如果中國要是走西方式的道路,是非常危險的,而更加危險的,則是中國的經濟學家還是死乞白賴地抱住所謂現代經濟學、特別是英美盎格魯撒克遜模式不放,對華爾街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啟示視若無睹。

樊綱何許人也,那是被其崇拜者稱之為中國一個半貨真價實經濟學家當中那一個!

由此,樊綱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繼任者的李稻葵、周其仁、夏斌等等,又能夠脫得了這層包裝?

中國金融界,這等貨色還少嗎?周小川、高西慶、劉明康……哪個不是海歸並被傳統左派指責為美國間諜?是不是間諜,無從考證,但是,從美國方麵披露出來對中國文人收買非常容易的內容裏,就可以看出個子醜寅卯。

別看李稻葵在公開場合對美國向人民的幣匯率發難時斬釘截鐵擲地有聲指責米國人應該管好自己的事情,這就像現如今海外越來越多的華文媒體對中國事務的著眼點和基本立場那樣,就是個小罵大幫忙。

如果按照袁劍“中國的財富都哪裏去了”那篇文字的結尾,樊綱、李稻葵們有關中國經濟還可以保持幾十年的高速增長說辭的背後,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或者說,就是喪盡天良。

而無所不能的胡星鬥最近給我發來的郵件越來越讓人看得頭昏腦脹,他提出中國要進行第三次思想解放,並且呼籲把北大和清華都變成私立學校。我真是懷疑,胡星鬥再這麽下去,會不會是我黨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著的抓捕精神病人運動收拾的對象。

樊綱、李稻葵、周其仁們如此,還指望路透中文網能夠別出心裁領先一步比他們還高屋建瓴?這就是癡人說夢了吧。

我現在閱讀如此內容,太多太多的都是垃圾。

隻要看幾行,我就知道寫作者的功底究竟如何。特別是,會不會出現去年海南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有關中國應該開啟第二次改革那樣令人啼笑皆非的呼籲,以及中國的國進民退或者相反這種隔靴搔癢的說辭。

在我看來,要想對中國事務說三道四,必須做好相應的功課,其中,就像進入大學那樣,有些基礎課是不得不好好精讀的,比如中國改革開放史的相關論述,比如中國官僚體係研究,比如中國公共性的討論,比如中國國民性的說辭,等等。如果沒有這些,說的所有內容,都會是驢唇不對馬嘴,成為前門樓子和頭子,南轅北轍胡說八道。

這也是為什麽對現如今中國事務的判斷,洋鬼子無法與中國國內的人比肩的緣故。

如果說,在風平浪靜的時候,還顯示不出來孰是孰非的話,那麽胡溫任上,特別是從2008年之後,亂象頻仍,而到了今年,溫家寶那個傻也不得不說,情況非常複雜。

於是乎,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中國事務的判斷到底該如何?

前兩天我的文字裏提及,香港媒體有一個說法倒是很一語中的,那就是現如今是悲觀主義者及其說三道四走紅的時代。

因為中國本身就讓人越來越充滿了悲觀。

對中國保持或者盲目或者強詞奪理、作為學者則被稱之為“或無知或無良”的樂觀態度者,現在的表現越來越不怎麽樣,這種樂觀主義陣營裏,原本就是各自心懷鬼胎小肚雞腸,結黨營私別有用心。這其中,又以樊綱、胡永泰、李稻葵們的溫和右派和新左派為代表。

這種景觀很是耐人尋味。右派和左派在此從結論層麵上拉幫結夥,對中國歌功頌德,坐視國民水深火熱生不如死的境況漠不關心,還不遺餘力地找出中國足以激動人心的發展前景來自欺欺人。麵對高房價、越來越惡性的通貨膨脹,裸體做官、富人大規模移民、勞資關係緊張到了富士康和本土罷工的程度、唐福珍事件、鄧玉嬌事件、楊佳事件、胡佳事件等等,默不作聲,寧可顧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輕粉飾太平,讓人不得不懷疑其用心。

我是做新聞的,對於中國房地產調控不得不抱有持之以恒的關注和跟蹤,否則就無法工作。

房地產調控到了今天,成效如何眾說紛紜。

我早就認為並指出,此次房地產調控不可能有什麽公眾預期的結果,我也喋喋不休於,房地產問題遠遠不是什麽純粹的經濟問題,早就是社會問題、特別是政治問題。在中國所有事物都不得不被政治化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調控就必須與胡溫政權還能夠持續多久這樣的問題聯係起來看。

前麵張昊最後給我發來的郵件裏,認為我所提及的中國當局放鬆房地產調控或許未必。其實,我太知道房地產調控的來龍去脈、以及現如今從宏觀到微觀的表現了。

各地放開第三套房貸,早就不是什麽秘密。

麵對社會有關質疑中國委府將會繼續出台第二套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及麵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而且必然出現的大幅度下跌,中國當局密集調研房地產,惟恐傷及中國經濟。而此時,官方媒體上那些自以為是的評論家們紛紛急赤白臉地呼籲當局繼續保持對房地產調控的壓力,不能前功盡棄。像葉檀就連篇累牘地說三道四。但是,葉檀的問題就在於,她比袁劍少了對中國改革開放曆史的研讀、思索、分析和蓋棺定論。這是葉檀的致命短處,如果她不補上這一課,將會越來越不靠譜。

實際上,郎鹹平也是如此。

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就是,在袁劍和郎鹹平之間,誰更可信?我想,凡是閱讀過二者的人們都會不由分說地作出自己的判斷。

把郎鹹平引入內地的富人,也曾經介紹我與袁劍直接聯係。

該富人也曾經讓袁劍和郎鹹平會麵,進行討論。郎鹹平嘛,還是那種先聲奪人明火執仗咄咄逼人的架勢,而袁劍則一向是謙恭溫和,這在他參加徐景安有關袁劍所著《大裂變來了》一文的專題研討會上諸多學者對袁劍謙虛的態度的明白無誤的欣賞和頌揚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對袁劍有口皆碑的是,現如今還能夠保持如何從善如流的人已經成為了鳳毛麟角的稀有品種。此次會麵,郎鹹平自命不凡的三言兩語之後,就忙不迭摟著小妞兒去唱歌啦,袁劍則還是若有所思。這種交鋒,也讓郎鹹平在中國內地的輿論壽命可以看到盡頭了。

2007年我在挪威時,就針對郎鹹平在合肥的演講提出過十大疑問。到現在,我還是對郎鹹平很多結論不以為然,認為他還是隻看到了表象,無法觸及實質。

但郎鹹平不是個袁劍那樣虛懷若穀的人。雖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根據我在該文裏提出他演講當中非常簡單的常識性錯誤而構建了搜集資料的團隊,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他的有關結論,依然是很不著調。

當然,袁劍的弱點也非常分明,他和王力雄一樣,都在公共性和國民性問題上退避三舍避而不談;而且在其長篇著作的結尾,留下了一個看上去非常慘不忍睹的尾巴,竟然和王力雄異曲同工為,把中國的未來押注在什麽基層民主(王力雄表述為漸進民主,後來王力雄進一步理論化為矢量民主)上,很是讓人大跌眼鏡,並且懷疑這種神秘主義的路數的可靠性。

不過,盡管如此,袁劍、王力雄等還是現如今中國國內外屈指可數可以讓人信服的評論家。

從張昊發來的內容看,一向溫和寬厚的袁劍,最近也越來越語氣趨於火爆,無論是鬆是緊,“中國的房地產完蛋了”;“買房不如移民”……這種結論讓人瞠目結舌吧。

如果這種話從傳統左派人士嘴裏說出來,不會讓人感覺意外,因為他們一向就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傳統和訴求。

但是從袁劍嘴裏說出來,問題就有著性質上的變化。

最近香港媒體對中國事務的報道當中,就有討論中國精英移民海外的題材,甚至分析說,中國是不是應該承認雙重國籍。

精英群體對中國徹底絕望,最終選擇了徹底逃離。

不知道,袁劍本人是不是也動了移民的念頭。

中國官員的親朋好友移民了,權力給自己留下了退路。

中國富人們大規模移民了,帶走了大量財富,留下一個一窮二白並且資源、環境乃至道德被嚴重透支的中國。

中國的精英們群體性移民了,帶走了知識和智慧,留下一個傻嗬嗬的中國。

而當中國的改革開放鑄就成這麽一個既無富人又無精英而統治者時時刻刻準備撒手不管逃之夭夭的地界兒時,中國距離我提出的“後中國時代”還會遠嗎?

如此,中國的四分五裂,也就指日可待了。

到時候,咱們移民就簡單了,比如,移民到黑龍江,移民到青海,都是可以讓人心曠神怡滴。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