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防通脹調結構孰先孰後咱們都無毬所謂
2010年12月18日
何必
新興經濟體當“領頭羊”……(略。)
現如今,對經濟還是雞一嘴鴨一嘴吧。
來看看本周經濟方麵的相關內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何必注,周五這個洋鬼子中文媒體又沒有發送電子郵件,他媽的。)
老左派電子雜誌的相關說辭。
(何必注,略。)
如此內容還是很有趣滴。
(何必注,略。)
嗬嗬。
可以想見,中南海收到60多份來自不同部門和機構的報告,各說各話,各自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有著自身的訴求。
這很經濟學吧?
經濟人麽,就應該這樣,每個人都隻顧自己的利益,於是乎,就在最終結果上達成了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個體利益的加總和匯合就成為總體利益的邊際最優。這很符合從功利主義立場演進的斯密說辭、以及由他開啟的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路數,非常明顯吧。
但是,這60多個機構和部門裏,13億國民卻消失了,不見了,沒有了。國民的代言人是誰?國民的利益訴求如何能夠得到表達並在最終決策當中有所體現?沒有。
發改委為自身的利益不遺餘力,要保增長;商務部為自身的利益殫精竭慮,要穩定國際貿易並調整經濟結構;工信部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擇手段,要加強對製造業的政策傾斜;央行為了自身的利益想方設法,要突出防止通貨膨脹的惡化;……
很是熱鬧吧?
誰來為國民的利益發出聲音呢?
在委府、製造商、經銷商、消費者等市場主體當中,委府的權力自不待言,屬丫挺的最大;企業的權力也是節節攀升,唯獨消費者的力量逐漸削弱。
在中國的法律上,名正言順作為消費者利益機構的,隻有消費者協會一家,而自從2007年歐典地板事件暴露出中消協借著向企業頒發名牌榮譽的機會中飽私囊的醜聞後,這個中國消費者唯一的代言人的公信力就受到了顛覆性的破壞,中消協資金來源的正當性也就受到了各方的質疑和詬病,最終,中消協搖身一變,從消費者權益維護組織搖身一變,成為了財政撥款的受惠者,吃起了財政飯,於是乎,中國唯一一個名義上的消費者組織就淪為徹頭徹尾的官方機構,也自此,中國消費者再也沒有一個哪怕是表麵上的掛羊頭賣狗肉的自己的組織。於是乎,就形成了在委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當中,消費者數量最為龐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居功至偉,但是力量卻最為薄弱,沒有任何組織性資源和相應的動員資源的能力,一盤散沙,群龍無首。溫鐵軍說中國農民就是高度分散的小農兼業經營,套用過來,中國的消費者又何嚐不是如此?
中國的權力機構當中,法律上規定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大。但是,婦孺皆知的是,人大在實際生活當中到底具有什麽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在從北京到各地千篇一律的四套班子的權力架構當中,它隻能處於排行小三兒的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所有機製,沒有一個不是存在著慘不忍睹的毛病、漏洞、隱患等等的,人們嬉笑怒罵地稱之為“花瓶”和“橡皮圖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讓這樣的機構來代表國民,很是扯蛋吧。
由是,中國的消費者、中國的國民,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全世界最為尷尬而悲慘的角色。
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統計局(丫挺的角色是最為讓人唏噓不已的,完全成為委府的造假販私的工具,徹底失去了任何統計功用)、人社部、……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竭盡全力。
但是,這些個部門,都是政府機構,是要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他們的功能,應該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可咱們看到的是什麽?完全蛻變為利益集團,作為政府部門在智能方麵出現著嚴重的越位、缺位和錯位,該幹的不幹,不該幹的卻一個都不能少地粉墨登場。在此,公共品完全被拋到九霄雲外,所有活動都演變為利用公權力對消費者進行強取豪奪,為官富民窮做著曠日持久的貢獻。
委府對於權力及其覆蓋的資源的高度壟斷,已經非常明顯地表現出最為慘絕人寰的痕跡。本周,成都一個交警放言,隻管維護領導安全,此話一出,輿論嘩然,該交警被迫下崗。可實際上,他說的卻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和真相,也就是說,他也成為因言治罪的犧牲品,隻不過,在我黨那裏,這種事情隻能幹不能說,說出來就穿幫了。
交警隻維護領導安全,這告訴咱們什麽?
2002年俺在央視做經濟學家演播室訪談節目時,溫鐵軍曾經建議做一個中國防治拉美化陷阱的選題,被電視台部門領導斃掉了。
拉美化意味著什麽?公共品的私有化,警察淪為權力的家丁。而成都交警那句快人快語,道出來的,就是貨真價實的公共品私有化和暴力淪為權力家丁的景象吧。
類似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比如,按理說,我黨的活動,隻能使用黨費,不應該使用納稅人的錢,但這是可能的麽?按理說,既然是黨,就應該有入黨自由和退黨自由,但這是可能的麽?既然納稅人供養著軍隊,那麽軍隊就應該保護國民,而在法理上回避黨指揮槍,但這是可能的麽?……
本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社會藍皮書,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那就是中國國民的滿意度下降,底層產生動蕩迫在眉睫。
這就是胡錦濤、溫家寶花拳繡腿口兒犯的必然產物。
但我黨才不會理睬類似藍皮書這類危言聳聽呢。在那幫子狗的心目中,隻有成功,沒有失敗,成王敗寇,這是不變的法則和淘汰機製。
鄭筱萸、陳良宇、王維工等等,就是這種機製的倒黴蛋兒。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到底是保增長、調結構還是防通脹順序孰先孰後,與咱們又有個關係呢?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