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危機裏咱是財權事權雙上收

(2023-03-11 13:22:18) 下一個

經濟危機裏咱是財權事權雙上收

                             2009年9月17日

何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在波蘭雜誌Polityka16日刊登的采訪中稱,亞洲國家的經濟複蘇步伐領先於全球……(略。)

咱們繼續為經濟危機立此存照吧。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國外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傳統左派電子雜誌上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來自我收到的電子郵件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體如此內容還是值得玩味滴。

財政部要求抓緊中央建設項目開工建設 按進度需要安排資金

2009年 9月 15日(何必注,略。)

嗬嗬。

經濟危機似乎已經快要結束了耶。

而這當中,亞洲的表現又尤其引人關注。

當然啦,亞洲國家仍然嘖嘖稱奇的經濟表現,中國在其中的領軍作用盡人皆知不可小覷的嘛。

現如今,全世界都在熱捧中國,中國經濟特立獨行,一枝獨秀,光彩奪目,目不暇接。

看到這些,俺全都是嗤之以鼻。

洋鬼子對於中國事務的判斷,真是扯蛋。

別說洋鬼子了,現如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中國人,又有多少能夠切實而有效地了解和讀懂中國?

中國經濟到底是什麽樣?

其實,看看最後這則洋鬼子中文媒體的報道,就知道了。

繼續中央集權,繼續幹著朱鎔基似的財權上收事權下放的勾當。

換句話說,就是北京中南海權力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小。相應地,各地當局也以儆效尤,逐漸將權力匯聚在自己手裏,而將責任推給手下。一級壓一級,最後就形成了“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的結果,所有的壓力,最終都壓給了最基層。

這也是現如今基層矛盾越來越激化的製度性原因。

通看所有群體性事件,當事人和網絡上的聲音還隻不過是將矛頭指向地方最直接的責任人。殊不知,這哪兒是最基層那些個可憐巴巴的芝麻官(在全民腐敗的語境下,芝麻官絕不是一清二白)所能夠一手遮天的啊。實際上,造成如此局麵的原因,根子還是在中南海。

要求中央建設投資項目得到保證和落實,而中央的建設投資項目又都是些什麽青麵獠牙的德行樣呢?其實,從四萬億資金的分配格局上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出來。這無非就是加強中央壟斷和對地方、更是對民間盤剝力度的狗娘養的措施。

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特色與,中央財政越來越富,但轉移支付的力度卻越來越小;中央建設投資,基本上都需要地方委府進行資金配套。

但是,攬權卸責的大背景下,地方當局事權大財權小,財政收入捉襟見肘,越來越多的財政收入都被北京當局橫征暴斂走了。那麽,地方拿什麽資金來配套?

如此,地方當局也隻能得過且過有今兒沒明兒,進一步對屬地橫征暴斂,瘋狂地在當地竭澤而漁釜底抽薪,變賣當地的資源,來確保在任官員與中央建設項目等領域配套資金來源的政績。所以,賣土地,賣礦山,賣公用事業,賣公共產品,賣國有資產……當然,這之中,既然有了橫征暴斂的機會,借著如此大好時機中飽私囊,也就在所難免。

中央建設項目,憑什麽就比地方當局更加了解當地所需要的經濟項目到底是什麽?北京當局如何就能夠具備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的千裏眼順風耳、能夠比各地貪官汙吏更知道當地的實際情況?這應該是個非常小兒科的問題,並不難得出答案。

但是,如此奇怪的事情還是就這麽光明正大寡廉鮮恥地粉墨登場了。

家長製式的集權,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這種荒誕不經的局麵。

想想看,各地必須保證中央建設投資項目,那麽,地方建設項目該怎麽辦?有限的資金顯然入不敷出,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在縣級財政基本上都已經破產的情況下,在對國民苛捐雜稅已經達到了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的情況下,在人們囊中羞澀油水已經被榨幹的情況下,在官民對立形勢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在所謂大部製等花裏胡哨口惠而實不至的精兵簡政帶來的卻是中國曆史上官民比例最為邪乎(官員隊伍的龐大以及單位國民供養官員比例之高史無前例)而形成豢養貪官汙吏支出已經剛性化而不可能有所縮減的情況下,地方當局還能夠如何開源節流?

事實上,比起江澤民朱鎔基時代來,本屆委府已經跨越了財權上收事權下放的路線,而到了財權上收事權也上收的地步。中南海事無巨細大包大攬,北京黨政軍當局無所不能,甚至要幹預到最基層的某些具體決策。

在中國現如今的官僚體係基本已經徹底去道德化而淪為整個的劊子手體係造成官民對立空前嚴峻時,中南海借機虛置省級權力,而直接把手伸向了縣級政權。召集全國2200多個縣的委府領導人進京輪訓,擴大縣級權力,提高縣級領導人的行政級別,等等,這都是穿越省級一杠子直接插到底的跡象。(而這倒是與鄭永年、胡星鬥分別提出的弱化省級政權的建議在結果上不謀而合。可在動機上卻大相徑庭。)

要知道,這種治國策略,是與管理學的要求明顯背道而馳的,北京當局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精力、能力、魅力、人財物力覆蓋星羅棋布了2000多個縣的。

窩囊廢治國呀。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還談什麽科學發展觀哪,歇德洛維奇吧。

而如此狀況,隻能加劇中國徹底完蛋的進程。

這樣,咱們還是認為中國經濟一枝獨秀麽?還會熱捧什麽中國模式北京共識麽?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