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色彩
2009年12月8日
何必
令世人矚目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如期召開……(略。)
嘿嘿。
把毛澤東與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聯係起來,也算是個不錯的拉郎配了吧。
到底是說毛澤東,還是哥本哈根會議?
不著急。都有的可說。
還是趁著12月份毛澤東誕辰紀念日快要來了的熱鬧,說說毛澤東吧。
傳統左派電子雜誌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繼續。
yi wang
2008年12月31日 10:12
千秋功罪毛澤東
(何必注,略。)
(待續)
繼續。
Cui Zhiyuan
2009年1月4日 16:35
Fw: 斯諾遺作:漫長的革命
--------------------------------------------------------------------------------
發件人: WSG
(何必注,略。)
(待續)
嗬嗬。
按照開篇的邏輯,毛澤東到底是個國際主義者,還是愛國主義者?或者說,毛澤東身上,這兩種主義哪個更多一些?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是不是可以尿到一個壺裏麵去?現如今全球性公共治理領域,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衝突究竟是不是可以風調雨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很值得琢磨的。
從上麵引用的文字裏,可以看出對毛澤東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體係吧。
小時候,俺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受苦人。
那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坦(桑尼亞)讚(比亞)鐵路。
其他的,就是無盡無休的對“第三世界”的無償援助。
值時,冷戰還在繼續。中國與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都鬧掰了。那時候,最時興的是,要把全世界分作兩個陣營,親美的還是親蘇的。國際上隻有是敵對的雙方,必定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集團,至少背後有兩個陣營勢力的影子。
中國那時候很窮,可是窮橫窮橫的。
那時候,毛澤東試圖成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中國要成為與兩個超級大國及其附庸國的對抗者。
無論是對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公開聲援,還是對印度支那三國抗擊美帝國主義的堅定不移的支持,或者當時被中國稱之為“亞得裏亞海上的一盞明燈”的霍查和謝胡領導下的阿爾巴尼亞所奉行的有別於前蘇聯為主的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特別是鐵托式的社會主義製度而別出心裁的統治方式的力挺,以及中國在很多場合旗幟鮮明的反對美國和前蘇聯的基本立場,都表現出毛澤東世界主義的情懷。
那時候,擁有了核武器的中國,是美國和前蘇聯都不敢輕舉妄動的對手。
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的國際主義色彩要明顯多於愛國主義。
毛澤東之後,情況發生了極大的逆轉。
鄧小平開始所謂的“韜光養晦”外交基本路線,在國際事務上奉行不扛旗不冒頭的政策,說穿了也就是徹底放棄國際主義和毛澤東式的世界主義路線。
到現在,人們已經無法沿用三個世界的方法論,代之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門別類。
而所謂發展中國家,隻不過是窮鬼的代名詞,而且是用“發展中”的動態描述掩蓋全世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事實的別有用心。
而中國,也徹底從國際事務舞台上大踏步後退,成為唯利是圖見錢眼開的勢利眼。
到現在,曾經被毛澤東所情有獨鍾的第三世界領頭羊和代言人的角色,中國早就跑到九霄雲外了。這個位置,被印度和巴西所取代。
鄧小平以降,我黨徹底走上了為富不仁之路,在國際上也隻是對富豪俱樂部亦步亦趨唯唯諾諾,對窮國則是另眼相待。
中國的改革開放,逐漸走上了一條以錢為綱和無利不起早的道路,對於國內外公平正義的蔑視,使得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上道義的矮子,在中國領導人出訪時,幾乎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德行樣。
毛澤東時代,餓死千萬人也要援助第三世界;而現如今,我黨錢串子的模樣一覽無餘。
這就是俺這輩子所經曆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變遷。
他奶奶的。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