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咱就別口口聲聲什麽黨內民主了吧

(2023-02-08 13:16:49) 下一個

咱就別口口聲聲什麽黨內民主了吧

                           2008年9月11日

何必

昨日下午,長沙市民政局舉行機關黨委換屆選舉大會……(略。)

當下的中國,各地衙門都在花樣翻新著各式各樣的公推直選,借以做政治體製改革上的表麵文章。特別是在北京奧運會作古之後,自從2001年7月13日開始的奧運題材離中國而去,使得2003年親政的本屆委府沒有了一個資源調配模式,而在權威遞減的趨勢當中,執政能力差這種有目共睹的事實,使得統治日趨艱難。於是乎,借助於黨內民主來維持擊鼓傳花,也是成了度日如年光景裏的得過且過之舉。

王未名從美國發來BBC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而中國的黨報則對黨內民主有著自身的解讀與宣示。

政府體製創新要直麵既得利益

王長江

(何必注,略。)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執政黨的代表大會也被洋鬼子密切關注。崔之元發來的內容。

Cui Zhiyuan

2008年1月18日 22:09

英國內閣成員集體研讀中國十七大報告

(何必注,略。)

而中國的自由派也就是右派們則對於黨內民主的目標給出了路線圖。

有限責任政府

吳稼祥

(何必注,略。)

可以看出來,這無非就是聯邦製的雛形。

老周發來的參考材料。

zhoujd

2008年8月9日 15:39

供參考

中共黨內民主與黨政關係.doc

(何必注,略。)

在加拿大的李憲源則對人們攻擊毛澤東忿忿不平。

李憲源

2008年3月9日 5:50

“冒繼東”開始露形

(何必注,略。)

堅持拒絕承認自己是香港學者而隻認為是中國學者的新左派代表人物則對中國的左右派爭論有著自以為是的高屋建瓴。

甘陽:評“謝韜張勤德之爭”

(何必注,略。)

上周在與吳思、王力雄、楊鵬、陳敏、楊恒均等諸多人士會麵當中,也見到了蔣兆勇。他以前就給我發來了他的相關文字。

政治發展更要軟著陸

——訪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

蔣兆勇 孫誌

(何必注,略。)

俞可平被認為是胡哥的高參。“民主是個好東西”、以及他對黨內民主的喋喋不休、對民粹主義的不屑一顧,都表現出他作為高參的真實麵目。

前不久我寫了“黨代表任期製無非避重就輕的花拳繡腿”的內容後,李延明給了我如此回複。

liymbj9206

2008年7月17日 15:33

Re:潘禕的稿子

在創建中國新文化論壇第五次會議上的發言.doc

(何必注,略。)

後來,李延明又給我發來了此次會議全部發言紀要以及他人的評價。另當別論於此不贅。

詹奕嘉發來的許允仁的相關內容,把前麵蔣兆勇所采訪的俞可平的說辭奚落了一番。

詹奕嘉

2008年4月5日 0:14

近期網文共享^_^

許允仁:憲政民主而非人民民主.doc

許允仁:為什麽是“憲政民主”而不是“人民民主”? 

——就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目標和俞可平先生商榷 

(何必注,略。)

嗬嗬。

許允仁如此論述,比李延明走得要更遠些。

實際上,張博樹的中國憲政報告,在民主的論述上,還沒有許允仁這般集中。而陳永苗好像沒有如此係統性地涉及過。

這也是我向自稱為進行民主普及課的楊恒均推薦李延明(此前我曾經多次引用他發給我的有關人權與主權、人民主權、民主集中製等方麵的論述)和許允仁的原因所在。

當然,前麵提及的新左派代表人物甘陽,曾經使用過韋伯的“政治成熟”概念,用西方人的路徑解析過中國對西方模式的頂禮膜拜與照方抓藥到底是不是能夠出現種下龍種收獲跳蚤的結局。而國內外也有不少人看到,憲政民主作為洋鬼子鼓搗出來的貨色,到底在中國會成為什麽樣、或者說是不是存在適應性問題,則更為各方所關注。

見麵時,楊恒均一直對中國不少人把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觀念作為普世價值的可行性質疑頗有微詞,特別是對將這類普世價值與言必稱美利堅結合起來而大惑不解:“普世價值怎麽就成了美國的了呢?”其實,楊恒均推崇的普世價值,其構成究竟是什麽,恐怕還應該有所界定和明晰。

就目前的狀況看,中國的自由派主張限製權力,卻對資本網開一麵,在所謂起點與過程公平的主張下消解了社會公平的要義。在這一點上,新左派則顯得更進一步,既限製權力(當然在此新左派走得不如右派們遠,比如右派甚至要求在理想化的狀態下可以取消政府),也限製資本。在經濟民主(限製權力)的同時,也需要政治民主(限製資本)。市場經濟是不是萬能的?是不是存在市場失靈?權力與市場的界限在什麽地方?“看不見的手”的市場原則在有限責任公司的框架內存在著內生性的自相矛盾(崔之元對此有專門論著,另當別論於此不贅)如何對待?

也就是說,究竟什麽是民主,在中國不同的派別裏對此有著大相徑庭的解讀與界定。

因此,如果說“民主”在不同人的敘述當中根本就是南轅北轍的內涵,具體而言,我說的民主與你說的民主晚上兩碼事,那麽也就根本不存在什麽有關民主討論的公共空間,完全成了雞同鴨講對牛彈琴的鬧劇。

俞可平煞有介事地弄出了個“民主是個好東西”,馬上招致了一片嬉笑怒罵。人們詰問道,民主為什麽是個好東西?民主為什麽不能是個壞東西?民主怎麽就成了好東西?民主究竟是不是個東西?……

嘎嘎。

實際上,俞可平的文字去年招搖過市後,逐漸也成了曇花一現的火星。權威遞減的大背景下,改革本身遭到了越來越廣泛、深刻而激烈的質疑與抨擊。最近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也撰文提及,中國極左與極右人士都在否定改革。而我所看到的最堅定不移的改革支持者,則是多才多藝的胡星鬥及其同夥們。這恐怕是很耐人尋味的。事實上,改革缺乏理論支撐,這越來越成為共識。中國的左右派對改革以及伴生類似民主、開放之類的現象與概念的分庭抗禮,反映出改革自身的合法性的嚴重缺失,談特別是理論上解釋描摹建構的無所作為。

如此,再來看各地風風火火的黨內民主,恐怕也就隻能是花拳繡腿自娛自樂自摸自慰的貨色,除了貪官汙吏們瞄準政治體製改革這個老大難問題避重就輕隔靴搔癢之外,對於中國事務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幫助。姑且不談什麽中國作為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簽字國十多年到現在該條約竟然不能交付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隻是看黨內民主作為精英政治的典範,也無非是應了那句話,即現如今所有的改革都是以弱勢群體利益受損為結局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