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樹一幟而又狗娘養的限塑令

(2023-02-07 12:43:19) 下一個

獨樹一幟而又狗娘養的限塑令

                               2008年7月11日

何必

備受關注的《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自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後……(略。)

我。

該報道還配上了【專家解讀】:著名環保專家、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董金獅表示(何必注,略。)

我與這個董金獅交往可算是有一段時間啦。

想當初,2003年那當口,我在央視的同事出來,在山東衛視做了個名字叫做“北京聊天室”的節目,我就曾經與董金獅在節目當中唱過對手戲,就廢料再利用問題進行過討論;後來,我到了北京電視台做新聞類節目,就曾經風靡一時的飯館使用一次性餐盒的質地問題,記者曾經多次采訪他,在2005年元旦節目中,他被當作是年度較真人物到演播室接受采訪。前兩天提及,郝勁鬆也是這較真人物之一,其他的,還有秦兵、喻山瀾、邱寶昌、於淩罡。

有關這個限塑令,咱們也是耳熟能詳了吧。

王未名發來BBC和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友人發來的內容,雖然是說韓國的信用卡,但是其中對韓國鬼子禁止塑料袋使用方麵的信息也是令人歎為觀止。

2007年10月8日 21:51

Fw: (瑞星提示-此郵件可能是垃圾郵件)在韓國,信用卡的廣泛使用,其實也是一種節約。

(何必注,略。)

一向對中國抱著積極樂觀態度的崔之元發來限塑令後的議論。

Cui Zhiyuan

2008年6月4日 22:45

環保從"限塑"做起 中國雷厲風行立竿見影

(何必注,略。)

怎麽樣?咱們比新加坡還牛。李光耀去中國化的路線圖後,現在新加坡人還要向中國學習哪。

你信嗎?

咱早就寫過,班加羅爾行政首長發出向上海學習的呼籲令人捧腹之處。

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對類似塑料汙染治理方麵的說辭,或許可以讓咱們耳目一新。

跨國公司加入中國環保項目

(何必注,略。)

嘎嘎。

也就是說,環保項目,也是賣國求榮滴,是要拱手讓人滴,是要給洋鬼子賺咱們中國人的錢滴。

今年,伴隨著大部製,環保總局高調升格為部,成全了這幫主兒們攬權卸責的夢想。

咱這麽說,還真不是空穴來風。解振華在環保總局局座位置上被拿下,如果不是俄羅斯老毛子對吉林石化造成鬆花江汙染的敏感而使得事件帶有了國際化的性質,中國人有多少會遭遇侵害,那才是無俅所謂的哪。周恩來不是說了嘛,外事無小事。涉及到洋人,咱們領導人一向是做賊心虛。而對國內嘛,蔣介石說啦,攘外必先安內耶。中國人命不值錢,也就是如此這般嘛。

解振華去職沒幾天,這不,又在沒羞沒臊地到國家發改委任環保方麵的副主任啦,官複原職,卷土重來。

孟學農、張文康、馬富才……哪個不是如此?

所以說,陳良宇、鄭筱萸冤啊。或者是站錯了隊,或者是官不逢時走了背字兒。

什麽玩意兒。

這也叫官員問責製度?啊呸!連鬼都不信。

可是,人家環保總局升格為部,當然就得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得鬧出點子動靜來,好樹碑立傳嘛。

這幫子狗娘養的,別的事情不做,還本著改革開放的老路數,先易後難,柿子先撿軟的捏。那麽多沒有經過環評的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置若罔聞,卻拿著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塑料袋開刀啦。

先易後難?嘿嘿。改革30年的曆程告訴咱們,那叫逗你玩兒。容易改的都改了,不容易改的,一個也動不了。比如國有企業,比如再封建化,比如劉軍寧忿忿不平的改革出現“折返”而向著計劃經濟(秦暉所謂命令經濟)迅速回歸,比如官僚體係,比如政治體製改革,等等,沒有一個能夠有所突破,相反,還在發生著顯而易見的倒退。

環保當然也是如此。

為什麽要那塑料袋入手?原因很簡單。這是個供求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領域。

供應方麵,由於塑料袋生產廠家星羅棋布林林總總,處於高度分散化狀態,並沒有什麽大型國有企業獨領風騷,作坊似的小生產者密密麻麻數不勝數,針對他們開刀是風險非常小的,充其量,隻不過用所謂市場那隻無形的手造成優勝劣汰來掩人耳目,掩蓋通過限塑令這種倒行逆施打擊小企業的真實底色。

需求方麵,消費者一盤散沙,組織化程度非常之低根本無法聯合起來保護自身作為一個群體的利益。共產黨苦心經營了30年,把中國社會逼到了形同虛設的地步,所有資源悉數被委府掌握,而社會上則在資源與能力上到了手無縛雞之力的程度。自由派所謂公民社會,不過是海市蜃樓般的癡人說夢。

供求雙方都沒有自身的權益組織。生產者方麵,行業協會的官方色彩自不待言。消費者方麵,僅僅有個具備沒有訴訟主體資格與沒有執法權兩個致命軟肋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經過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涕淚橫流之後,在2006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中消協兜售信任產品稱號而致使歐典地板欺世盜名事件後,全社會始料未及的是,中消協搖身一變,吃起財政飯來啦,成為徹頭徹尾的衙門咧,完全失去了原本還假模假式掛羊頭賣狗肉的半民間色彩。這樣,中國的消費者就徹底沒有了自己的權益保護組織。而這,就是委府恬不知恥地聲稱“改革成果不容否定”的豐功偉績之一啊。

如此背景下,環保部出台限塑令,也就是對著一群散兵遊勇開火,那還不是百發百中?

多才多藝的胡星鬥在論及國家標準使用問題時,也提到了有關限塑令的標準。

國家標準應當免費公開,改變創收型政府的形象

(何必注,略。)

嗬嗬。

說到這標準出版社,俺還真與他們丫打過交道哪。

1990年代初期,科學出版社發行部有人找到我,請我幫助他的浙江朋友征訂自行印製的有關行業標準的目錄及內容。我反正也在用郵購圖書騙吃騙喝,捎帶手就給幹了。不成想,卻被人發現了,舉報到了標準出版社,他們給我打來電話,聲色俱厲地要追究責任。我趕緊與科學出版社那哥們兒(現如今人家已經是該出版社副社長啦)聯係,一起請標準出版社的相關人士吃喝玩樂,並承諾在標準目錄征訂上金盆洗手立地成佛,才息事寧人不了了之咧。哈哈。

對限塑令,有好事者也憂心忡忡。

擔心“限塑令”成為第二個筵席稅

(何必注,略。)

嘻嘻。

有人去買饅頭,小販說不給塑料袋,可以用筷子串起來舉著走;如果非得要就得給錢。他媽的,這不就是趁火打劫嘛。

咱可以耳語一下,現如今農貿市場裏,剛剛被禁止的塑料袋又偷偷摸摸東山再起咧。

為什麽?

俺這社會最底層的混混兒,時不常到農貿市場買點子便宜貨,經常聽到那些光顧此處的大爺大媽們嘴裏不幹不淨地汙言穢語,原因就是商販不給塑料袋。買了一大堆韭菜啊小白菜啊蒜苗啊豇豆啊,亂七八糟混裝在一起,連擇都無法弄。

更不用提,在超市裏,賣生鮮果菜和糧食是能夠提供免費塑料袋的。結果呢?人們就買5個西紅柿,分裝在5個塑料袋之中;或者,一斤米裝10個塑料袋,商家對此沒轍。

應該說,無論國內外,塑料袋都不僅僅是購買物品的包裝功能,還具有垃圾袋的用場。塑料袋禁令,把很多家庭的垃圾袋給弄得突然之間緊張起來。

與開篇所謂專家董金獅做節目時,我也提到,北歐很多國家都沒有垃圾,丹麥人號稱沒有垃圾,隻有放多了地方的資源。(可惜的是,此次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卻是最先從丹麥開始的。這另當別論。)

洋鬼子為什麽垃圾少?因為其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具體到消費品領域,加工程度很深,包裝程度亦然。

發達國家裏,超市當中的食品基本上都是帶包裝,即使是果蔬也不例外。特別是蔬菜,很多都是加工好了的,幹幹淨淨整整齊齊,有些甚至是洗過的。這樣的蔬菜,買回去直接烹飪就可以了。這樣,垃圾自然會減少很多,對垃圾袋的需求也就減少了。洋鬼子說,這叫從源頭上降低產生垃圾的方式。

而且,我在發達國家超市購物時,塑料袋也是收費的,但相對於其收入標準來說,可以看作是不值一文。有時,如果錢不夠,也可以無償拿走。易言之,發達國家塑料袋有償使用,是本著節約資源,而不是作為盈利手段。

還要提及的是,發達國家超市裏的塑料袋,那可真他媽的叫結實,放咱們中國的10瓶啤酒也不用擔心穿幫。

中國呢?奶奶的,還是個農業國吧?咱還別說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隻是看農產品在咱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比重,就知道啦。實際上,恩格爾係數到底是高是低,盡人皆知。

我在央視做經濟學家演播室訪談節目時,法國巴黎百富勤總經濟師陳興動聽說我要邀請時任中國改革雜誌總編輯的中國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就讓我向後者提有關包括糧棉油在內的中國農產品流通體製問題。為什麽?中國農產品流通體製那可是個著名的雷區,其中的魑魅魍魎混雜在一起,鯨吞著咱們的國民財富。【其實,藥品流通體製、成品油流通體製……中國所有的流通體製,哪個又不是如此呢?這就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李延明曾經對有人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這兩個原本南轅北轍的概念放在一起的做法進行過駁斥,這另當別論,於此不贅)、以及改革開放帶給咱們的豐碩成果?去他媽的吧。】

如此背景下,中國的農產品銷售,還隻能保持著非常原始的從田間直接到廚房的狀態,加工程度地,垃圾化狀況非常嚴重,產出率或者商品化率低,這才是大量塑料袋被使用的背景。而這後麵,則是中國最近才人模狗樣地改變了全世界唯一向農業征稅這種狼心狗肺做法的曠日持久的消極作用。從1949年開始,中國就一直采用對農業、農村、農民進行強取豪奪的方式,進行著血腥的工業化與現代化建設。這個進程,到現在也沒有結束。所謂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鄉村,那都不過是貪官汙吏自娛自樂的自欺欺人。

這樣,農民進城銷售農產品,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麽深入而精細的加工了。

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一個幹巴巴的限塑令,全部成本都要農民與消費者承擔。

更不用說,在原本已經岌岌可危的通貨膨脹情況下,出台如此狗日的政策,將會使大量生產者倒閉以及消費者代價攀升而讓局勢更加麻煩。

寡廉鮮恥的官方媒體對限塑令一邊倒地歌功頌德,什麽中國國民的環保意識啦,什麽減少白色汙染啦……真他媽的不要臉。

問問環保部那幫子貪官汙吏們,那些對環境有著巨大災難性影響的項目(比如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北京奧運場館等等),他們丫幹動手動腳嗎?這時候,媒體怎麽不提及什麽環保意識了?

再說了,由於消費者所使用的塑料袋,涉及到千家萬戶,按照中國的法律,在是不是應該禁止使用免費塑料袋、如果應該的話那麽塑料袋的標準如何、以及收費標準等等,都應該反腐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相關方麵的意見。如果沒有履行如此程序,那麽在程序合法性上就存在著根本性的缺陷。如果說,程序的正義才能有實體的正義和結果的正義,那麽,限塑令本身就是非法的。

當然啦,環保部也是由有著七情六欲的鳥男狗女們組成的,自然不能免俗。通過限塑令,通過如此這般的行政許可,又可以在壟斷標準上蠅營狗苟,成就七大姑八大姨的風光無限,為中飽私囊開天辟地,讓他們丫的狐朋狗友可以成為合格的塑料袋生產者,這又有什麽新鮮的?

所以嘛,環保部聯合其他衙門擴大限塑令範圍,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強取豪奪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