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地震、端午、奧運等麵前中國人最該反思什麽?

(2023-02-01 01:28:24) 下一個

地震、端午、奧運等麵前中國人最該反思什麽?

                2008年6月6日

何必

青龍湖賽龍舟、陶然亭品詩會、東四奧林匹克社區居民包粽子比賽和京郊富有滿族風情的端午節文化活動等,北京市在今年端午節期間開展40餘項文化活動,為廣大群眾打造一個了解、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台……(略。)

那邊地震,這邊奧運會即將來臨,又趕上一個端午節,太多的因素攪拌在一起。該喜該悲?茫然不知所措。手忙腳亂,頭昏腦脹。

這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個一個民族(按照王力雄的說法,中華民族是個純屬抽象出來的概念)的存在狀況寫照。

地震後中國人的表現,讓各式各樣的說辭爭先恐後亮相。什麽愛國主義回歸了,什麽民族偉大複興的亮點了,什麽中國人精神家園的光複了,什麽集體主義的再現了,什麽人類普世價值的弘揚了,什麽擁抱世界主流文化的契機了,五花八門目不暇接。

這時候,再來看北大潘維今年那篇引起軒然大波的文章,就很有另外的意味了。

年初,王飛淩就發來了這篇被閹割後的文字,標題也是編輯加的。

Fei-Ling Wang

2008年1月29日 0:10

敢與西方展開政治觀念競爭

北大潘維兄今天在環球時報上的新作,尖銳地提出了一大課題,FYI.

敢與西方展開政治觀念競爭.doc

……………………

此後,該文招致了大量的口誅筆伐。我又收到了其他人發來的文字。

徐浩淵

2008年2月19日 12:09

恒誌:你好!

我們大家看到的所謂潘維的《敢與西方展開政治觀念競爭》一文,是被《環球時報》刪節、編輯後,加上了一個極端化名稱的東西,變得違背潘維的原意。我感覺,是斷章取義後,把觀點推向了極端。真理被推向極端也會變成謬誤呢。所以遭到大多數媒體的圍攻,使得他苦惱,真的很不公正。

能否拜托你重新發給大家予以糾正、說明?我在附件中發去他發給我的原文。謝啦!

浩淵

核時代的意識形態.doc

……………………

核武器時代的意識形態

(何必注,略。)

這應該是潘維文章的原版。

後來,我也收到環球時報編輯發來的潘維文章的完整版。

wangwen

(何必注,略。)

哈哈。

作為在新聞圈兒裏騙吃騙喝的混混兒,我一直就在眼睜睜目睹這媒體暴力,看著中國國內新聞界的編輯們是如何濫用手中的權力。

30年前的編輯們,還有些職業操守,涉及到作者的文字,一定是要讓作者先過目並同意的。

現在呢,世風日下嘛。

不過,可能還有幸存者。去年我與穆兄一起聊天時,新華社內參部找他,問我的聯係方式,就宗慶後一文想引用其中的評論部分。穆兄讓我直接與對方通話,並告訴我,這是內參部的一個規矩。

難得啊。

我也對穆兄說起過,我看了他的同學、現如今也是公共人物的潘維文字的感受。

而發表在環球時報上的潘維那篇被刪節了的文字,引發了人們方方麵麵的熱議。詹奕嘉發來相關內容。

詹奕嘉

2008年2月28日 20:41

近期網文共享

近期網文.rar

(何必注,略。)

與普世價值為敵,就是與自己為敵

(何必注,略。)

譚中:別老想像中華文明會被征服

(何必注,略。)

不要把自由民主妖魔化

(何必注,略。)

別發動意識形態大戰

(何必注,略。)

嘎嘎。

危言聳聽上綱上線吧。

其中,龐中英也能夠收到我的如此郵件,並曾經針對有些內容給我發來電子郵件談及他的看法。

以前我在提及潘維這篇文字時,就捎帶說過,他的這種觀點並不是首創。

應該是在10年前,趙進中在其“十九世紀德國學者眼中的中國人”一文裏就認為,“不管是黑格爾還是馬克思都認為我們東方的曆史是最落後的曆史。”【《北大最佳講座》(第二輯)第61頁】

趙文比潘維的更為深入。他寫道:從黑格爾到馬克思再到韋伯,他們都有看待西方自己文化的觀點,之後他們把這種觀點放大來看我們東方文明。這樣,在近代以後,我們中國人把他們為我們建立的這個框架(也可以說是有色眼鏡)套在了我們自己身上來觀察我們的曆史和西方曆史。這樣,我們就和西方人達成了一致,也就是說,西方人看待東方的曆史和我們自己看待自己的曆史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這也說明了,我們的文化在曆史哲學上、在思想觀念上、在曆史概念上已經轉到了西方的觀念上了。(同上,第60頁)

也就是說,潘維所涉及的中國的意識形態,是不是存在,還是個問題。

就連“意識形態”這個詞本身,也是從西方照貓畫虎舶來的。到頭來,歸齊咱中國人喋喋不休這所有的話語,已經全然建立在洋鬼子的體係上了。

嗬嗬。

中國人現在還有自己的分析框架、體係、手法、建構麽?

潘維好像是要奪回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的話語權,試圖能夠在人類遊戲規則製定權上殺出一條路來。

於是乎,自然遭遇到人們的側目。

不過,在我看來,問題並不是潘維是不是在挑起一場與人類文明對決的戰鬥(姑且不論潘維是否有意願或者能力如此這般)那麽簡單。

在我當初(2003年底)開始這種每天一篇文字製造並且傳播時,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餘世存的電子郵件地址,開始給他發。他也曾經就我當時寫的內容進行過評價。後來,我也曾經看到過餘世存的文字。去年和今年,也曾經在穆兄出聽到過餘世存的些許狀況。

最近,看到餘世存的新作。感覺對應現如今的愛國主義、精神家園、意識形態等等倒是個不錯的參照。

【特稿】餘世存: 成人之美

(何必注,略。)

嘻嘻。

我看到過不少在如此會議上的發言稿,都成為了獲得全世界大獎的彈著點。

不知道餘世存是不是也有如此精打細算。

如此,餘世存將中國一本正經的主兒們歸到了類人孩的集群裏,並且偷換概念,把成人之美這個成語該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或許,餘世存類人孩的說辭,如果在心理學上說,就應該叫做“心智發育不全”。我一直認為,這應該是中國人的最典型心理特征。這種心理症候群落中的人的行為裏的死不認錯、蜚短流長、落井下石、兩麵三刀、氣急敗壞、得意忘形等等,在中國人來說都是太稀鬆平常了。

我在國外時,看到不少在那裏已經待了挺長時間的中國人或者華裔,他們對中國的判斷與國內的人們有著截然相反的結論。比如從國外回來的清華國際關係研究生的閻學通,出國之前也是個像憤青似的人物,可國外的經曆改變了他的立場。

或許,潘維們都諸如此類。

而我呢?一方麵是在國外時間短,沒有時間來經曆這種可能的所謂心路曆程;另一方麵,2002年我回國後,就發出了對國外失望、對國內絕望的感慨。失敗主義悲觀主義的烏鴉嘴嘛。

最近看到胡平的文章,說六四學運領導人與中國民主的關係,認為那隻不過是把權力交還給人們,而非學運領導人搶班奪權。

我倒不認為他們在搶班奪權,而還是前幾天我說過的問題,那就是現如今共產黨之外沒有任何一種政治力量可以完成中國社會治理的任務。

而說到底,則是中國的國民性問題。

此次地震當中,崔之元的學生在四川成都紅十字會當誌願者,目睹了太多感人的事跡,結論為應該把柏楊《醜陋的中國人》那本書(其實也應該把柏楊本人及其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扔進垃圾堆。

對這種說法,我無言以對。

現如今,中國左派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話語空間和民意支撐。似乎,毛澤東時代又會昂首闊步了。

其實,餘世存上麵提到的梁啟超、魯迅、柏楊們對於中國國民性堅持不懈的揭示與否定,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現在是被禁止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應該得到繼續而不應該中斷。

也是最近,看到餘世存領銜的北京漢語研究所把今年該所的人物獎頒發給了劉曉波,就知道該所是不可能完成、至少不能夠領導或者包攬如此任務的。從劉曉波對任不寐的處置上,就可以看出中國國內民運們勾心鬥角你死我活到了什麽樣的地步。

2001年我在國外時,看到美國的民運精英們為黨同伐異爭權奪利、到了在王若水的追悼會上大打出手的地步、讓紐約警察不得不出麵幹預,也就知道在海外的民運是個什麽德行樣了。

還在美國的好友感歎說,現在的美國比起20年前來,也是世風日下魑魅魍魎。

而在美國的民運人士方覺則直言不諱,這個世界並不是多極的,隻有美國一極。

吼吼。

如果說,梁啟超、魯迅、柏楊們對中國國民性的揭露和撕裂,還有個出路的話,那麽在全球化(我曾經在文字標題上把全球化稱之為“狗娘養的”)的現如今,即使中國的國民性再一次遭到廣泛共識下的否定,那麽結果又會怎麽樣呢?

不得而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