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危機中改善就業其實很簡單——三非就業

(2023-02-14 01:03:15) 下一個

經濟危機中改善就業其實很簡單——三非就業

                  2009年2月1日

何必

一段時間以來,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略。)

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啦。

哈哈。

這家夥,春節過啦,各地春運又開始忙活啦,農民工開始返城啦。

再加上大學生失業,民怨沸騰咧。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和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何必注,陳良宇是怎麽稱呼她來著?吼吼,很難聽耶。團係就是這樣嘍。)

(何必注,略。)

嘿嘿。

2002年,俺在中央電視台那會兒,做了經濟學家演播室訪談節目。這個節目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基金會王建參與策劃並幫助找的接受采訪嘉賓,其中,當然有不少就是中宏院的人了。楊宜勇就是參與節目中的一個。

重視三非就業改善就業狀況

中央電視台商務電視“經濟視點”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

{經濟學家就事論理,解讀新聞與數字背後的含義。這次是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勞動學會副秘書長楊宜勇先生。}

(何必注,略。)

楊宜勇也能夠收到我如此文字。

從電視節目製作角度說,這個節目是很差勁的。

參與節目的嘉賓裏,有幾個人是見光死的,也就是說,在私下裏說三道四高談闊論沒有問題,但一到了演播室麵對攝像機以及密密麻麻的燈光,表述上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啦。中宏院裏,楊宜勇是一個,胡春力是另一個;而楊帆也未能幸免。

不過,楊宜勇這期節目的內容好歹是播出了,節目組裏那些小女孩為此可是費了大事,在後期下了很大的工夫進行剪輯,提高音量、加快節奏、多用空鏡,盡量少用楊宜勇個人畫麵等等。

而胡春力、楊帆錄製的節目徹底沒有任何辦法進行解救,隻能又節目組自己斃掉。

楊帆埋怨我們不給左派話語空間,節目組裏的人在錄製了楊帆的演播室後,說實在迫不得已啊。

看來,在沒有從事課堂教學的學者那裏,電視表達能力欠缺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言歸正傳吧。

楊宜勇所說的三非就業,是個不錯的主意吧。

可實際情況如何呢?

不妨把非正規、非公有製、非農業這幾個分開來看。

先來看看非正規就業。

十多年前,我曾經不由自主地做過所謂自由職業者。結果呢?

當時不少報社采用我的稿子。我曾經寫下了如此內容。

自由撰稿人真的自由嗎?

(何必注,略。)

穆兄發來了自由職業者的慨歎。

(何必注,略。)

袁劍在其《奇跡的黃昏》(這是迄今為止我看到對改革開放評頭論足最為到位的作品,雖然說零八憲章簽名者裏有不少人比如陳永苗、王俊秀等也都發出過“改革已死”的擲地有聲,但沒有袁劍那樣的字正腔圓蔚為壯觀)當中,認為1980年代、也就是人們現在越來越稱之為第一次改革時還有體製內外的區別,到了1990年代也就是第二次改革當口,已經不存在什麽體製之說了。

我對袁劍如此判斷不以為然。

事實上,非正規就業所涉及到的,恰恰是體製的漏洞,按照楊宜勇的分類,工作時間不飽滿、社會保障不健全等等,確實是體製問題。

委府大權獨攬,倡行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的統治原則,並沒有消弭體製,反而更是在委府的無處不在傾向擴大化之後,極大地加深了體製問題的嚴重性。

何清漣當初還可以發出聲音來,而現在體製外的天則所不得不向體製點頭哈腰委曲求全,就是體製暴力的絕佳例證;而現如今不管是什麽專家學者,通通掌握的體製內,通通吃財政飯,通通由納稅人供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商務部研究院、城鄉建設部、人保部……中國社科院、以及高等院校,哪個不是吃財政的?又有哪個體製外的主兒可以風生水起暢行無阻?謝國忠不也得掛在什麽機構下麵說三道四?

實際上,中國從封建社會向奴隸製倒退,在體製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公權力的無所不在,把社會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全部鎖定在體製的框架內,離開體製幾乎注定奄奄一息。國家對社會的壓製、官方對民間的扼殺,委府對家庭的破壞,表現在各式各樣的體製性的政策上,計劃生育如此,保障性住房如此,自然人收入所得稅按照個人為基本單位如此,……

體製殺人,也就是如此了吧。

正因此,所謂的再國有化或者再封建化,其實說的就是體製在絞殺社會方麵的不遺餘力,以至於出現劉軍寧憤懣不已的改革的“折返”。

從這個視點看,非正規就業的前景的令人悲觀,也就在所難免了吧。

那麽,非公有製就業呢?

咱們還是看看中央黨校報紙的崇洋媚外的負責人的相關說辭吧。

(何必注,略。)

胡溫任上,弄出了什麽非公36條,但是,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卻遭遇到了改革以來前所未有的麻煩、阻撓與失敗,非公有製經濟成分占比不升反降,充分表現出胡溫口惠而實不至的作風。

在此前我就現如今就業困境的分析當中,也涉及到了這些方麵。實際上,胡溫的所作所為,對於中國非公有製經濟的摧殘,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地步。

而說到非農就業,那更是個太大的題目了,因為,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一直就是1949年以後中國最大的特色。

現如今的中國有著非常稀奇古怪的現象——中南海大門上有著“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人民幣紙鈔上都印有毛澤東頭像、毛澤東遺體還在天安門廣場上、但卻有著無處不在的對毛澤東的嬉笑怒罵、特別是像胡星鬥那樣曆數毛澤東十惡不赦罪行的所謂中派(胡星鬥在我對其立場表示困惑後告訴我,他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屬於不左不右的“中派”)宣示,也折射出中國對開國元勳的喪心病狂,傳統左派對此當然不能默不作聲。

數落一下毛澤東的“錯誤”

(何必注,略。)

嘿嘿。

對毛澤東的評價,現在真是到了可以印證中華民族人格分裂的最為經典的例證。

耐人尋味的是,中共中央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三七開,可自此以後,對其他的委府領導人就再也不開啦。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好像,中國可以蓋棺定論的,隻有毛澤東,而後來的,卻是不可能被開丫挺的一家夥的。

對於非農領域,2006年初中國官方媒體就有過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中國官商勾結格局裏的銀行家也對此說三道四。

(何必注,略。)

崔之元則在提供方方麵麵信息上有著讓人唏噓不已的勞作。

(何必注,略。)

(何必注,崔之元對黃奇帆治下的重慶讚不絕口情有獨鍾,認為黃實在是中國不可多得的公有製體製裏充分發揮公共資金優勢的奇才。相關內容,於此不贅。)

(何必注,略。)

溫鐵軍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而崔之元發來的相關內容與溫鐵軍的內容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對照。

(何必注,略。)

(何必注,郭宇寬也能夠收到我如此文字。他越來越是個右派了,但他的相關說辭卻越來越顯得不靠譜。這種趨勢,與胡星鬥倒是很異曲同工。他曾經對新左派進行過集體貶斥,但通篇看去,卻沒有什麽可以站得住腳的貨色。郭宇寬曾經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有袁劍、清華賈西津、耶魯陳誌武,但從郭宇寬的述說裏,根本看不到這幾個人的影子,特別是其學術魅力。)

(何必注,略。)

有人說,中國並不是什麽二元結構,而是三元結構,按照人群特征分類,應該是城裏人、農村人、以及農民工。

如果是這樣,那麽經濟危機來了,中國從所謂的三元結構又迅速回到二元結構。而這一元的喪失,將以中國社會分崩離析為代價。

經濟危機才哪兒到哪兒啊,國際上都認為,經濟危機現在還遠遠沒有觸底。

可就這樣,中國就已經失魂落魄啦。

農民工大量返鄉,造成了中南海的如坐針氈。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原本,去年初,溫家寶就口口聲聲當年是中國經濟最為困難的年份。那時候,還沒有什麽華爾街金融風暴哪。

胡溫也算是度日如年,希望別在自己任上發生什麽大的亂子,好歹把這個任期給糊弄過去,擊鼓傳花,把麻煩留給繼任者。

可全球性經濟危機不期而至,一下子把中國當局一直隱瞞不報的各式各樣的矛盾、問題、隱患、麻煩、糾葛、衝突、禍害、弊端、陰謀、惡行等等悉數昭然若揭真相大白,想捂也沒那麽容易啦。

胡溫親政後,中共中央一號文件都是涉及三農的,但可以看到的是,充其量也就是發個裝模作樣的一號文件應付差事,其他的什麽都沒有啦。

經濟危機一來,遭到損失的,最先還是農民工以及他們的家庭,也就是說,改革開放如此讓人瞠目結舌的豐功偉績,實在是不堪一擊,還沒有全球性經濟危機時,農民工就開始大規模返鄉,成就了改革三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的壯觀景象,給狗娘養的改革開放做出了絕妙的注釋與圖解。

堅定不移地繼續改革開放,改革的偉大成就不容否定……切切,這些話,還是對丟掉了工作而返鄉有加劇了人地關係矛盾緊張狀況的農民工去說吧。

非農就業!這他娘的這麽著完蛋啦。

而另外二非,也是實在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啊。

三非就業,歇德洛維奇吧。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