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危機中改善就業其實很簡單——民間投資

(2023-02-13 02:01:50) 下一個

經濟危機中改善就業其實很簡單——民間投資

                 2009年1月22日

何必

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對國際金融體係的穩定、對美國實體經濟和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逐漸顯露……(略。)

這是該報紙刊登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長所寫的振振有詞。這實際上表現出,體製內的“專家學者”們是如何在官方已經爐火純青的“壞事變好事”方麵添油加醋的。

不過,從中,倒是可以看出,中國當局投下巨巨的四萬億下去,原本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吸引、匯集、帶動民間投資。

2002年我在央視做節目時,巴黎百富勤總經濟師陳興動在與我的合作當中,介紹了湯敏也參與我的節目。湯敏在那時的節目裏就談及了民間投資的內容。

加快啟動我國民間投資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博士湯敏

(何必注,略。)

湯敏從麵相上看,就是個很和善的主兒。現在,他去了中國改革發展基金會。

今天,網上也有他的夫人、著名的經濟學家左小蕾有關民間投資的分析。

實際上,民間投資狀況,現在是越來越差了。

換句話說,湯敏有關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的呼籲,並沒有像他有關高考擴招那樣得到重視與采納,相反,當局走了抑製與扼殺民間投資的道路。

咱們也可以從方方麵麵的信息裏佐證如此判斷。

王未名從美國堅持不懈地給我發來BBC和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多年的朋友許崢2007年給我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而在2006年初,中國的官方媒體就有著對民間投資非常不利信息的報道。

(何必注,略。)

國外總喜歡把今天的中國大陸和1980年代的日本作比較,其實,由於國內多年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政策,中國大陸的私營企業根本不能和1980年代日本企業在技術升級和創新能力上相提並論。

(何必注,略。)

到後來,這種狀況並沒有改善。

(何必注,略。)

來自我收到的電子郵件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越來越無所不能的胡星鬥也在慷慨陳詞。

權力和不受約束的製度有“原罪”

胡星鬥

(何必注,略。)

(何必注,略。)

曾經也能夠收到我如此內容的蕭默發來的相關內容。

xiaomo

2008年2月22日 14:55

Re: 潘禕的稿子

願意繼續收到您的文字,感謝!       XM  2008-02-22

0116中國政府全麵壟斷土地製受挑戰.doc

(何必注,略。)

詹奕嘉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溫鐵軍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崔之元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香港大公報蔣兆勇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老周發來的參考材料。

(何必注,略。)

中國社科院李延明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豐富多彩不?

看了這些,恐怕沒有人會相信,湯敏的呼籲會變成現實了吧;也就是說,民間投資不被壓抑,那才叫見了鬼了。

楊誌福係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楊誌福向溫總理轉述了一則來自民間的順口溜:“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國務院下文件,一層一層往下念,念完文件進飯店,文件根本不兌現。”

中國青年報有評論稱,行政化無孔不入導致第三方嚴重稀缺:政府權力無孔不入和行政化無處不在的結果就是,市民社會的自治能力很弱,民間組織的發育非常遲緩,獨立於政府的“第三方”嚴重稀缺,所謂的民間組織或多或少都與行政權力有某種利益關連。

燕趙都市報:給民間融資以合法化的生長空間:讓民間金融從灰色地帶走向了前台,成為合規、合法、透明的金融機構,此舉既可以堵塞住地下錢莊洗錢謀利的通道,也可加速民間融資體係的進一步整合,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局。

北大鄭也夫在其“中國的信任危機”中認為,政府是沒有能力建立信任的,就像政府沒有能力創造該民族的文明一樣。反過來說,政府卻有能力摧毀該民族的信任。……比如1949念後,我們取消了借貸,所以大門一打開,我們都不知道借貸為何物,不會過這種生活。如果借貸沒有中斷的話,一個民族就肯定有辦法應對不還錢……還有一點,政府破壞了民間社團。信用從根本上說,是民間社團建立的。【《北大最佳講座》(第二輯)第36頁】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陸銘在寫給2008年11月6日出版的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的“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什麽長不大?”一文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是這麽說的:“2008年,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真是壞到了底。”文章介紹,“我們的調查顯示,有超過20%的企業認為公關負擔越來越重了。中國工商聯給出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繳費和攤派兩個維度上,企業負擔是上升的”。

生存環境真是壞到了底!

此話何等發聾振聵。

別忘了,這可不是像俺這等社會最底層的混混兒成天到晚看空唱衰的烏鴉嘴裏蹦出來的,而是新華社的正規刊物公開發表的內容。

這就表明,官方媒體對於現如今壞到了底的說辭也是認可的。

實際上,壞到了底的,豈止光是民營企業。如果我們把視野拓展開來看的話,又有哪個企業類型、哪個行業、哪個領域不是壞到了底呢?

最新的消息說,中國城鄉收入差距首破萬元。

如果說,2002年新一屆委府親政時,貧富差距擴大還有上一屆政策的慣性作用的話,那麽,到了現如今的2009年,本屆委府已經行權7年,再說貧富差距擴大是曆任掌權者所造成後果的習慣性發作的話,恐怕鬼也不會相信;換句話說,本屆委府在製造貧富差距擴大化上,功不可沒。

什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啦,什麽八榮八恥之類的八股八卦啦,什麽和諧社會啦,什麽科學發展觀啦,什麽依法治國啦,什麽公平正義啦,什麽共產黨員先進的性啦,什麽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之類的新三民主義啦……加上所有的手指頭和腳趾頭,也數不過來本屆委府弄出來的那些花裏胡哨的娓娓動聽的口號,但實際情況呢?最能夠說明問題的,恐怕就是這個城鄉收入差距首度突破萬元關口的事實了吧。在如此鐵一般的事實麵前,所有自欺欺人的說辭都不攻自破煙消雲散。更是讓人深切地體會到,什麽叫做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地地道道的口惠而實不至到底是他娘的什麽德行樣。

這讓那些樂觀主義者們很是憋屈。出現的如此趨勢,沒有什麽可以讓人樂觀的,通通都在向著最為惡劣的方向演進。

如此,民間投資一直萎靡不振,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是這樣那倒真是曠世奇聞了。

郎鹹平也一直在喋喋不休地絮叨著,為什麽中國內地的企業家或者有錢人們不會去投資,而將財富或者在國內弄到類似股市樓市這樣的投機場所當中、或者幹脆弄到國外一走了之,就是因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越來越惡化,所謂的市場經濟,形成了在需求方麵市場化而在供給方麵高度壟斷化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如此明目張膽的強取豪奪當中,誰要是投資,才是天字號的大傻。

本來嘛,連委府都擊鼓傳花得過且過,民間誰會從長計議呢?

如此,中國的就業狀況的改善嘛,歇德洛維奇吧。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