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活動太多的隔靴搔癢

(2023-02-12 01:04:46) 下一個

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活動太多的隔靴搔癢

                    2008年12月16日

何必

“改革開放中的新階層:農民工從邊緣走向政治舞台”(略。)

這是該報紀念改革開放30年係列文字裏一則的標題。

越來越接近高潮啦。

就像毛片兒裏,赤身裸體豐乳肥臀穿著及大腿根兒鋥光瓦亮高筒皮靴的娘們兒的嬌滴滴的浪叫聲越來越撩人心魄那般。

嘿嘿。

涉及到改革開放,以前我引用過不少人的說辭。今天我隻目的性非常強地用三個人的內容。

多才多藝的胡星鬥對風起雲湧的他稱之為“反改革開放時代”又發出了他熱衷於的建議。

2008年8月15日 19:51

轉發: 中國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建議實行“新政”

中國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

(何必注,略。)

實在地,我真是認為胡星鬥的不少建議很有價值,但是也有些內容則很不靠譜。我與胡星鬥見過麵,開過會,吃過飯。他也能夠收到我如此內容。但是,我還是得說,就如同他曾經建議提高警察待遇那樣,對改革開放,也讓人看了有些不著邊際。

白祖誠應該是今年10月份才開始能夠收到我的如此文字。那時,我的文字已經由穆兄的同事代為發送,並且在發送的同時帶有我很不希望的要求收件人回複或評論的字樣。白祖誠對此給予了如此評論。

zucheng bai

2008年10月7日 21:35

潘禕先生:來信收到。大俠誠意征求對文章的反饋和評論,恭敬不如從命。(何必注,略。)

                                         白 祖 誠  

                                                     10月7日夜

……………………

我的回複。

白祖成先生:收到你的意見。非常感謝。需要說明的是,我如此寫作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四年多,每天一篇風雨無阻。如此,被人們稱之為“一個人的日報”。這在全世界恐怕也沒有人能做到。我的願望是,提供當局不肯供給的信息公共品,與大家共享。可是,每天的工作量太大,很難細致入微。你的分段的意見,早就有別人提議過,我想應該是可能的情況下采用。至於說文字了嬉笑怒罵的太多,恐怕是因為現如今一本正經的太多,特別是當局。我的通信地址是:北京…………(100045)。說到如何知道你的電子郵箱地址,我是在某封別人群發的郵件上加入的,我現在通訊錄裏6000多個地址都是這麽來的。當然,其中如果有人不願意繼續接收,告訴我不發就是了。謝謝。

……………………

白祖誠郵件的內容。

2008年10月9日 20:15

回複

潘禕先生:接到複信,(何必注,略。)

白先生,6000個地址,是每天都發送的。所以,工作量很大,也已經堅持了四年多。好在這個月開始,穆兄(你也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個人的情況,嘉利來董事長)找人接過了這個工作。

這算是個小插曲,並不在我前麵說引用三個人的範圍內。

白祖誠發來了不少參考材料。下麵是其中之一。

zucheng bai

2008年11月5日 21:30

115HN-西藏路線圖.doc

王力雄:西藏獨立路線圖

(何必注,略。)

(何必注,這看上去似乎與改革開放並沒有什麽直接關係,但是我想王力雄其中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官僚體係。王力雄的說法特別是結論或許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但是這個概念卻太值得認真思索了。這才是我為什麽要引用這個內容的原因所在。)

趙楓生曾經給我發來參考材料。

絕望的思想

——《中國:奇跡的黃昏》序

袁劍

(何必注,略。)

(何必注,原來選舉與治理網也提供過下載地址,現在好像都打不開了,能否看到這本書得看緣份了。當然,後來還是打開了鏈接,拜讀過袁劍的大作。)

白祖誠也發來了袁劍的如此文字,並且在前麵做了簡單的評價。

(何必注,略。)

(何必注,實在話,我真沒有看出來有什麽地方會像白祖誠說的那樣,有什麽好轉,而實際情況似乎正朝著白祖誠所期待的相反的方向發展。咱們還是先來看看袁劍的大作吧。)

HS書-中國 奇跡的黃昏.doc

(何必注,略。)

如果胡星鬥有耐心看到這裏,就會知道,我為什麽對他有關改革開放的評價頗有看法了吧。

昨天,中國社科院的中國社會發展藍皮書問世,媒體就此有關“保飯碗”的大肆炒作裏,胡星鬥也對此振振有詞。

媒體報道,胡星鬥是個非常勤奮的人,除了外出,都可以從其座機處找到他。

我感覺,勤奮與路徑選擇有關。如何能夠更為迅速地接近事實真相,而不至於旁門左道,是個問題;特別是作為公共人物,在公共空間評頭論足,或許還是找到關鍵性的路徑,而別再呼籲提高什麽警察待遇。

袁劍此文中提及的王亞南的書,是作為《資本論》譯者之一的王亞南於差不多30年前的著作《中國官僚政治研究》(1981年第一版)。

這本書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對於解析中國事務來說,是一個關鍵性的入門之作。

我的曾經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任教、為院長趙履寬的研究生、後來下海曾經是中山證券總經濟師的堂姐夫向我推薦了這本書。

他告訴我,自從他看了這本書後,對他的世界觀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從此對共產黨沒有了任何希望。

別忘了,他可是在部隊期間就入黨了的老黨員。

這本書竟然有著如此巨大的魔力。

像胡星鬥那樣的知識精英對中國事務的判斷尚且有所偏頗,遑論金發碧眼的洋鬼子乎?

由是,我一直對洋鬼子的什麽“北京共識”、“中國模式”等等亂七八糟的說辭嗤之以鼻。

中國高等院校裏的經濟學教授尚且如此,別的什麽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或者共同綱領等等,就先洗洗睡吧。

我希望胡星鬥以及那些還想對中國事務說三道四指手畫腳者,還是抽出點時間來,從網上免費下載這本書,認真精讀。

我甚至認為,這本書應該作為中國高等院校本科生基礎課的必讀內容。

於是乎,我對中國在左中右人士們來不來就對中國稀奇古怪的現象雞一嘴鴨一嘴的說辭非常不以為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吧。

王力雄的“超越者聯盟”,袁劍的“奇跡的黃昏”,都有著王亞南著作非常明顯的影響。

現在,也可以理解為什麽我在如此文字裏要引用王力雄的相關論述了吧。

人們說,在中國的弄潮兒群體,1980年代是人文係,1990年代是財經係,到了21世紀第一個10年是憲政係。不過這個10年已經到了下半場,還是沒有看到憲政係有什麽讓人信服之舉。中國的經濟學家們還是不依不饒地繼續盤踞著話語權。

遺憾的是,大多數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對於政治哲學的知識太過膚淺而逼仄。這才有了經濟學家在言及中國現象時蜻蜓點水跑馬觀花的景象。這也造成了在民間,中國的經濟學家越來越成為人嫌狗不待見的眾矢之的的奇觀。

或許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學家當中也還是有具備良知與公共情懷者,但卻呈現出知識範圍的狹窄,缺乏解讀相應現實的理論能力和視野。

有知識沒道德,有道德沒知識,這或許是中國知識分子(如果還可以如此描述並稱謂這個群體的話)的一個二律背反。

我喋喋不休於,是個社會最底層的混混兒,絕非什麽知識分子,在身份上與專家學者絕緣,充其量就是個在新聞界騙吃騙喝的主兒,毫無與專家學者爭奇鬥豔、與知識分子爭風吃醋的意念與能力,根本就無從幹什麽人模狗樣的長篇大論的行徑。也正因此,我才可以在文人相輕的亂局裏超然物外,看著學者們一個個爭先恐後出醜而起哄架秧子,還可以由於如此特殊的身份而沒有對手,比賽場的足球流氓還要爽快。

這就是不想與不能成為公共人物的益處。罵人不吐骨頭。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