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外合資汽車頻頻出事理所當然

(2023-01-08 23:57:57) 下一個

中外合資汽車頻頻出事理所當然

                            2006年11月12日

何必

北京的一些東風本田CR-V汽車出現了尾部下沉的問題……(略。)

這樣的消息看起來很有趣。人命關天的汽車,竟然會出現如此缺陷,也實在讓人不寒而栗。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中外合資企業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又如何不會慨歎到,怎麽什麽事到了中國,一旦和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連接起來,就全都會變味兒呢?

實際上,目前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源自汽車的高貢獻率。比如,7月5日出版的《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這本田是什麽?是國際著名汽車品牌。7月31日快訊,(何必注,略。)

廣州本田在中國本土上屢屢創造出日係汽車的奇跡,讓中國人認為德國汽車占領中國汽車市場半壁江山的說法不攻自破,更是讓人領略到了中國人所謂的抵製日貨不過是一群網民的自欺欺人。而東風本田的出台,也是令人看到本田在中國大陸攻城略地的戰略傾向。

其實,外國汽車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蠶食早就被人所指,更是讓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廣受詬病。7月24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種完全從技術層麵討論合資過程的傾向,倒是一副活脫脫的經濟學見物不見人的論調。實際上,坊間對於汽車工業全麵被外國企業所把持,並不是什麽後合資時代就可以蓋棺定論的。

而具體到東風方麵,人們看到的也絕非是什麽後合資時代的輝煌與彪炳。早在今年1月9日,就有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由此看來,無論是後合資時代,還是資本運作,都沒有給中國的消費者帶來實際的益處。從開篇的報道中,我們更是可以體會到,無論是東風,還是日係汽車企業,對待汽車質量問題都采取了敷衍塞責的態度。

其實,不光是本田,其他日係汽車,乃至所有外國的汽車,在中國合資之後沒有不出事的;按理說,由於汽車的高速狀態,存在質量問題本身就是很嚴重的,但我們看到的是,隻要被消費者指認存在質量問題,那些中外汽車人士們對待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卻是驚人的一致。

眾所周知,日係產品分作幾檔,最好的留在日本本土(與中國著名的“出口轉內銷”現象正好相反,這也折射出中國自上而下的賣國求榮),次之的給歐美,最差的才輸出到與日本“一衣帶水”的亞洲鄰國。

在類似汽車等售後服務上,針對中國等亞洲國家也更是充斥著日本人試圖脫亞入歐的心理,認為日本人就是優越人種,亞洲人就是劣等民族(這也是日本對華戰爭期間濫殺中國人的民族心理基礎)。

我們能夠指望一個自以為是居高臨下的民族給我們提供什麽平等的甚至居於用戶就是上帝那般的服務?這恐怕太異想天開了。

再加上,中國人自己也是上下分明,對待官員和對待農民的態度截然相反,簡單到了在單位裏碰到上司的膽戰心驚和到了飯館裏嗬斥服務員的心安理得,形成了中國社會的運行特質。

如此,中外合力營造的不公平,在東風本田事件當中就完美無缺地表現著,我們又能怎麽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