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天然氣終於漲價

(2023-01-01 01:39:16) 下一個

北京天然氣終於漲價

                                       2006年3月22日

何必

“北京天然氣價格不但不會降低反而還會上漲。”……(略。)

這樣的消息甫一麵世,立刻引起了社會的不安。麵對太多的基本品漲價,人們已經逐漸從價格變換的習慣之中遷徙到了對於價格上漲合法性的質疑。

2005年12月26日起,國家發改委在全國範圍內適當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每千立方米漲幅在50~150元;同時,正式公布了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天然氣出廠價格由目前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並存,統一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供需雙方可按國家規定的出廠基準價為基礎,在規定的浮動範圍內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價格提高的背後,是價格形成機製的深刻變化。作為目前唯一實行計劃內外“雙軌製”價格(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商品,天然氣價格形成機製改革成為我國能源價格改革的重要一步。按照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的說法,近年來,國家加快了能源價格改革的步伐,煤炭價格基本實現了由市場競爭形成,石油價格建立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機製,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也穩步推進。但與此相比,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步伐卻明顯滯後。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對天然氣需求的增加,現行天然氣出廠價格形成機製已不能適應天然氣工業發展的需要,改革天然氣出廠價格形成機製勢在必行。此次調整的另一個誘因是,從10月下旬開始,西安、重慶、成都、鄭州、南昌等地相繼出現了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麵,而且“氣荒”愈演愈烈。在目前能源緊張的大背景下,本來在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中無足輕重的天然氣問題也被陡然放大。究其深層原因,理論界和決策層認為,正是市場價格偏低導致了天然氣需求過度膨脹。所以,理順和改革天然氣價格機製,才是解決“氣荒”的根本所在。不過,發改委強調,從長遠看,隨著競爭性市場結構的建立,天然氣出廠價格最終應通過市場競爭形成。據計算,此次天然氣價格上調後,按最大提價幅度每千立方米150元、居民每戶月均用氣量20立方米測算,每戶居民每月將增加支出3元左右,不會對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何必注,略。)

這次,北京市天然氣價格上漲倒是要“舉行聽證”、“經過一定的程序”。這種自欺欺人的說法還是給了社會更多的非議之處。

逢聽必漲,這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也成為中國特色聽證會的必然結果,給這種形式主義的行政舉措帶來了滑稽的色彩。

人們注意到,北京很多價格是在全國最高的,卻被當局置若罔聞著。北京固定和移動通訊的月租費和通話費用不僅僅在全國高居榜首,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不菲,如果按照人均收入來計算,更是名列前茅。這時候,卻不見有什麽有關通訊價格的聽證會舉行,給消費者一個就高價消費的借口和發言權方麵的虛擬主張機會。

在開篇消息發出的同日,媒體也就北京市將在5月1日取消紙板月票改用IC卡的消息進行了發布,而電視台被市委宣傳部命令不得碰這個題材。有關月票的爭議,也以官方強行廢除紙板月票提高居民出行成本、將利益轉移給公交部門以及IC卡和相關設備製造商的結果而告終。此前舉行的聽證會,更是讓人感覺是個娼妓般的噱頭。

北京市除了煤之外就是天然氣價格最低,因此就有了漲價的確鑿理由。於是,就有了高價的明火執仗像強盜般的強取豪奪,而低價的怨聲載道嚷嚷著“不漲不行了”,社會就這麽被放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在自身存在環境的塑造與維係上失去了起碼的自主權,公眾淪為利益集團借口市場化的路徑喪心病狂攫取利益的搖錢樹提款機;而北京市相關部門在國家發改委成為眾矢之的後,到今天再度提出漲價理由時,甚至與發改委的說法如出一轍,甚至連挨罵的發源地都不曾變化,真是讓人看到了中國官僚們連為了回避曾經的指責與謾罵而創造新的借口的工作都懶得做,凸顯出所謂的執政為民除了成為官話之外對社會毫無裨益的真實處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