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就不是實名
2006年10月30日
何必
最近有消息稱,博客也將實行實名製了……(略。)
這些日子,博客實名製被炒得沸沸揚揚,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傳統媒體上,對於博客實名製的探討此起彼伏不亦樂乎。10月24日《東方早報》報道,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黃澄清23日說,中國信息產業部門目前尚未正式出台有關“網絡博客實名製”管理的政策規定。(何必注,略。)
另有消息稱,10月19日下午,中國互聯網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君佐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說:“博客實名在客觀上有必要和必然性,也是網絡發展的趨勢,但最後是否推行要看業界需求和網民反應。”
在其他場合,楊君佐認為網絡言論自由不等於可以胡說八道,此前的一些不良現象應該有所約束和收斂了。而黃澄清則表示,我們既要保護博客言論自由,又要保證在自由基礎上監管。實名製對博客有好處。易觀分析師黃湧濤則談到,博客的實名製過程程必然是一個群眾運動,而不可能是從上到下的過程。
溜須拍馬者自然少不了。互聯網專家程新潮認為,推行博客實名登記製其實是個很不錯的主意。中國人口眾多,實行實名製管理很明顯可以加強控製力度,維護社會安定。實名製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登記製度的一種衍生舉措,對於旨在淨化網絡環境的博客實名登記製。另外,推行博客實名還具有很好的商業效應……
看著如此亂七八糟的爭論,我實在想不出,這個官方背景的互聯網協會裏自以為是的頭麵人物一個個聲色俱厲地要收拾博客,“一些不良現象應該有所約束和收斂了”,並且在民間討論熱火朝天的時候蓋棺定論說,“實名製對博客有好處”,讓我們看到了官方的歹毒心思和嘴臉。
其實我們的社會裏,實名製到處都是。大規模出現在人們麵前的,是2000年銀行儲蓄實名製。2000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個人存款賬戶實名製規定》。當時的意圖是為了遏製風起雲湧的腐敗,到現在效果如何呢?2005年8月24日《檢察日報》進行了報道,無需看具體內容,隻要看看題目就可以了:“儲蓄實名製實行5年多反貪作用不大”。注意,這是官方媒體的口徑,真實情況我們當然可以想象究竟如何。
然後,實名製在我們的生活中蔓延開來。住房實名製,購置車輛實名製,手機實名製……每一次實名製,都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爭議,但最終沒有一個不是強製性實施的。
其實,這些實名製之所以存在如此普遍的反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實名製缺乏法律依據。雖然在立法上有所滯後,但憲法中對於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條款被寫了進去,而在如何保護上沒有具體規定。於是,這就成為官方對於私權進行侵犯的理由。不過,應該明確的是,從法律原則上說,對於公民而言,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可以作為的;而對於政府來說恰恰相反,凡是沒有法律規定的,都是不能作為的。因此,在沒有針對實名製的具體法條的情況下,實施實名製本身就是非法的。
而且,各式各樣的實名製的出台,理由都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為了防範惡行的發生。於是,我們就看到,為了防止“極少數人”的不法行徑,(譬如為了反腐敗而實行儲蓄實名製,為了防止交通肇事逃逸而實行機動車主實名製,為了避免短信詐騙而實行手機實名製,等等)不惜讓全體相關者都為此付出成本,而喪失包括名譽和隱私在內的權益,並由此催生出一大堆利用他人隱私信息進行推銷和詐騙的人群。這就是實名製的益處所在。
同時,無論是儲蓄、房產,還是車輛、手機,所涉及到的法律都是財產所有權領域。而博客實名製卻不然,涉及到的是言論自由問題。
通看全世界,也沒有什麽博客實名製。互聯網的特性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個人身份的虛擬化。盡管我對於網絡上那些論壇中的惡語滔天非常不滿,但是我卻不以為這是可以通過實名製可以防範得了的,更為重要的是,博客實名製將對公民的言論自由構成極大的破壞,造成官方對於公民權利的又一次赤裸裸的侵害。
何必是我的筆名,這是源於小時候,看到茅盾、巴金、魯迅等都是筆名,就幻想著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夠在報刊上發表文字,那麽我會使用一個什麽樣的筆名?為此曾經冥思苦想,並且那些使用筆名者的著作對我當時確立無政府主義、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立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就坡下驢也就成全了這個筆名的出現,並且一直到現在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當初,有報紙使用筆名登載我的稿子,讓我好生興奮了一大把。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終於可以對我自己的社會符號行使一次自主權了。(可我也為此有過很多麻煩,當確認著作權時我就必須證明我就是何必,何必就是我,與身份證上的名字不一致,要由報刊社給我提供證明。到現在,不少報紙評論編輯答應得好好的可卻一直沒有兌現,中國青年報曹林就是其中之一。)
我之所以用筆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不想到處都是我的真名,而讓人感覺是在自我炒作。很多認識的人都對我采用筆名很有微詞,博客中國專欄主持人侯寧看到我總是勸說我應該使用我的真名,因為那樣可能影響力會更大。但我卻感覺,現在就是現在,現在是否被認可,與其他無關,然後執迷不悟地堅持那個“何必”。
我的博客引起了多方的關注,人民網強國博客先後有幾個編輯讓我將博客遷移到那裏,新浪博客也有編輯如此,都被我謝絕了。理由很簡單,博客中國上我的專欄不是我申請的,而是王俊秀受不了我每天垃圾郵件(稿子)的狂轟濫炸,感覺那些胡說八道可以給更多的人添堵,請該網站給我開通的。也就是說,這個博客是網站為我提供的。以我隻是和方興東、王俊秀吃過飯的情況看,他們是無論如何不知道我的身份證號碼,也注定不會問我索要的。換言之,不管是前台還是後台,我的博客不可能實名製。
就我所知,使用筆名的還有九鼎事務所的秋風。在所有媒體上他都是用這個名字發言,包括互聯網上的博客。
傳統報刊尚且可以不采用實名製,這沒錢沒權沒著落的互聯網上的博客,卻要實行什麽實名製,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我所供職的兩個電視節目上,片尾字幕上倒是用真名,但由於字幕機的毛病,我的名字一直被寫成了“一”,那可不是我能夠左右得了的。
也就是說,在博客上使用什麽名字,那是個人的權利,他人無權幹涉。
即使是後台實名製,也存在問題。
個人的言論自由,包括利用虛擬身份發表言論的自由。個人有是否暴露自己真實身份發表言論的選擇權,就如同個人有是否發表言論的選擇權一樣。
從技術層麵上說,目前互聯網上,安全性有著很大的隱患。事實上,國際上網絡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讓個人在互聯網上透露真實信息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而且,身份虛擬化了的博客,可以讓人更加充分表達,形成更加真實而廣泛的民意。
同時,這種事關如此巨量的博客人群的政策變動,卻根本沒有經過任何聽取利益相關者、也就是博客使用者的聲音。顯然,博客實名製將使得博客寫作者的利益發生變化,因此,在倡導依法行政的現在,保證程序上的合法性才會有實體上的合法,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程序上的公正,就不可能有結果上的公正。可我們看到的卻是,這種政策的設計與頒行,並沒有舉行任何哪怕走過場似的的聽證會之類的的程序性活動,更沒有充分聽取利益受損方的博客使用者的聲音,甚至幹脆在互聯網上屏蔽有關博客實名製的所有負麵的質疑或反對的意見,這也真是令人體會到什麽叫做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
還有,博客實名製將會引發已經存在的博客的巨大的轉換成本,這種轉換成本注定也是要由博客們來承擔,而不是由政策的製定和變動者付出。這種製度設計和轉換中的不公平性質,更是體現出政策的朝令夕改,彰顯出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殘破,更是表現出公信力的蕩然無存。
實際上,博客實名製,就是對民意的強奸,就是對公民權利的肆無忌憚的侵犯。
但說歸說,業內人士介紹,博客實名製勢在必行,是早就內定了的事;而且有關博客實名製的討論,在傳統媒體上可以,惟獨在互聯網上不行。這叫什麽世道?
反正,如果真要實行實名製,我隻能轉移到那些不要求實名製的地界兒去,或者幹脆就把博客撤掉,省得麵對越來越多的侵權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