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技師培養考核製度是擴充權力之舉
2006年10月4日
何必
中國開始實施預備技師培養考核製度……(略。)
這樣的消息看上去並沒有什麽新鮮之處。有關技工荒,這幾年已經嚷嚷得滿世界,在讓全世界眩暈的中國式瘋狂的經濟增長當中,這裏越來越成為一個世界的加工廠。中國承接了幾乎整個地球的產業升級過程中淘汰下來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加工業,並由於這種重化工業在財務報表上龐大的資產數目及其對GDP的貢獻而為中國各級政府官員津津樂道魂牽夢繞死死抓住不放,放逐本國國民的福祉而將其淪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民工,各地當局不約而同齊心協力讓整個中國變成地地道道的人類血汗工廠。但在這個過程中卻發現,即使是對勞動力需求很低的重化工業,也還是對具備一定操作技能的產業工人趨之若騖。官方和企業合力壓低勞動力要素價格,讓中國人在嚴重惡化的再生產條件中透支自身為全世界做貢獻,到頭來隻能選擇用腳投票一走了之。這種無意識的集體選擇,成就了全國性的技工荒,形成了大量失業人口與大量產業就業崗位缺口並存的奇特現象。
如此奇觀的情形也讓媒體有了炒作的空間。5月11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這種點評還是編輯部老一套的路數,高屋建瓴卻隔靴搔癢。國際媒體對於中國事務越來越關注,但那些用西方人分析和數量的方式得出的結論往往與中國社會的實際運行情況南轅北轍,原因其實就在於中國特色,曠日持久飽受中國特色熏陶的我們對其尚且目瞪口呆,這種特色根本不是那些隔岸觀火的人所能夠體會的。
中外企業競爭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前提,毫無疑問必須以能夠創造、適應、把握和因勢利導這種變化的企業人員的存在。但該文一帶而過的是,中國企業缺乏參與全球競爭所需技能,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缺乏創新能力,而這種缺乏對於企業競爭來說意味著什麽卻閉口不談。
事實上,這種缺乏的影響力已經逐漸突出地體現出來。6月16日快訊,(何必注,略。)
如此杞人憂天的還不止這些。7月24日快訊,(何必注,略。)
所以,勞社部出台預備技師培養考核製度,看上去也算是恰逢其時了。
但別忘了,這種培養考核製度是在什麽領域?是在搶教育部的飯碗。教育部負責招收學生,勞社部負責頒發合格證書,教育部會幹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如今中國的官場裏,公共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個人化是大勢所趨,所有公共利益都已經、正在或行將變成官員個人腰包中的私產,指望著勞社部或者教育部執政為民那是做夢。
這些天網上最熱鬧的討論是什麽?是教育部發言人“呼籲援助中國窮孩子是無知!”中新網9月25日電 教育部官員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央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套資助困難學生的完整體係,而最近仍看到很多輿論在呼籲窮孩子怎麽窮,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往淺的說是無知,深的說是對國家政策的漠視。王旭明指出,現在社會各界都非常關心困難孩子上學,有痛心疾首的,也有憤怒指責的,也有同情可憐的等等。實際上,中央政府為了讓困難學生上大學,已經拿出了幾百個億資助這些孩子們上大學,包括建立了“獎、減、貸、助、免”一套資助困難學生的完整體係。但是對這樣一個完整體係,媒體的宣傳還不夠,仍有很多輿論在呼籲窮孩子怎麽窮,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聽到這樣的話,我們大概可以了解中國官方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如何發言的了吧。
人們還記得,據新華社今年3月份報道,教育部發言人根據兩會期間代表們反映的“上學貴”的問題回複說:“人們對學費問題應對轉變觀念……非義務教育解讀的教育已經成了家庭的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智力實力來選擇。北大、清華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較貴,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場買東西,如果有錢,可以去買1萬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沒錢,就隻能去小店,買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說穿了,窮就別上學。
這就是拿著我們所納的稅成天到晚腦滿腸肥的官員們的古道熱腸。
我相信,教育部發言人說這番話時是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信不疑。但這種聲音也能夠從中國的官員嘴裏鄭重其事地發布出來,可以想見我們的官方已經淪為什麽貨色了吧。
而別以為教育部如此,勞社部就能夠比教育部好到哪兒去。最新的消息是,勞社部發布規定,社保基金必須專款專用。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麽?哪怕孩子都能想得出來。上海市社保局祝均一這個親口對我大言不慚地說中國隻有他懂得“就業”問題的局座落馬,牽扯出市委書記陳良宇遭上方嚴格審查,而近來各地社保基金被挪用甚至貪汙的事件層出不窮,凸顯最高委府對地方失控的態勢,而在社保方麵,勞社部難辭其咎。中國社保基金空賬狀況讓全世界時時刻刻擔憂,一旦中國這個人口龐然大物出現任何閃失而動蕩起來,人類將會麵臨什麽樣的災難。同時,中國的就業狀況折射出勞社部在這個事關國計民生頭等大事的領域中到底都侵吞了納稅人多少錢財卻不幹人事。
因此,所謂預備技師培養考核製度,隻不過是勞社部向教育部領域進行權力擴張的一個舉措,利用合格證書來擊中教育部人才機製方麵的軟肋,無非又是個狗咬狗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