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馳新廠落成產品下線或是更大災難
2006年9月16日
何必
9月15日,北京奔馳的新工廠正式落成開工……(略。)
記者的建議觀點是:(略。)
一眼就能夠看出,這是一則有償新聞,而且是一則地地道道的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
該消息的製作者對我表達過對有償新聞的無所謂的態度,而且作為跑口記者,汽車方麵的新聞絕大多數都是帶錢的,不能因噎廢食到了凡是有償新聞就不予采用導致口裏新聞都發不了的狀況。這種表態,大概也昭示著如今各行各業相互間的腐蝕已經到了何種程度。
有趣的是,這樣一則消息,充滿了這兩天北京和全國各大媒體,央視、北京台、各廣播電台、在北京印刷出版的都市報和全國性綜合性報。
於是,可想而知的是,戴克北京新工廠的開工,成為北京的全國性和市級媒體跑口記者的群英會,戴克方麵為了這個發布會要準備幾百個紅包。
在全社會以及新聞界當中萬眾一心、將新聞基本上演變成為宣傳,這也是中國媒體公信力的現狀,更是輿論監督可靠性當中典型的中國特色,給中國公眾的知情權帶來了耐人尋味的影響。最近,國家統計局局座公開聲稱,要建立幸福指數調查體係等等,媒體也在各處發布所謂的類似調查結果,煞有介事地分析中國國民對於周邊的感受和態度。我對於這類內容從來都嗤之以鼻。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太知道其中瞞天過海的貨色到底有多少了。而公眾就是生活在如此一個氛圍當中,源於此而來的感知以及基於此類感知得出的形形色色的調查和分析結果,到底能夠自欺欺人到什麽地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後,地球人都知道。
北京奔馳新廠的開工讓戴克狠狠地風光了一大把,在新聞發布會上,戴克方麵的頭頭腦腦雲集起來濟濟一堂,搖頭晃腦口吐蓮花,說著那些讓人雲山霧罩的美妙話語,極大地享受了極權主義體製下居高臨下發號施令頤指氣使作威作福的中國特色。
此話並非空穴來風。媒體報道,歐洲湧動罷工潮。法國各地今年3月28日共計逾100萬人為抗議就業法走上街頭,這是法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及示威行動。英國日前有超過100萬名基層公務人員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意圖反悔原訂的退休計劃,這是英國近80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行動。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西門子、福特等企業的員工因勞資糾紛而發動為時一到兩個小時的警告性罷工,有數萬人參加。挪威最大的民間產業工會也醞釀罷工,消息傳出造成國際油價一度衝高。歐洲多個國家出現罷工,再次顯示歐洲國家在養老與福利問題上已經難當重負。
所以嘛,戴克公司將社會保障製度幾乎完全真空從而企業社會責任最小化的中國作為投資勝地,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中國不僅僅是在吸引外資上有大手筆,即使是在平衡歐美之間關係時也是如此。今年胡錦濤訪問美國之前,作為給這次訪問進行鋪墊的中國高級領導人,也對美國給予了不少甜頭。4月7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但我們卻可以發現,除了美國老牌跨國公司外,這次訪問中也在美國對戴克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交易,並向對方拋去了大的訂單。於是,無論是在歐美,中國都向戴克拋著大量的媚眼兒。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戴克要將其在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了。
而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呢?那當然就不是什麽應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事情了。8月17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樣,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空降兵落地中國的汽車企業,卻讓市場換技術的喧囂裏中國汽車產業的沒落趨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觀。以戴克北京奔馳廠對於國產化與產品質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與最終選擇上看,國產化現如今還隻是個阻礙質量的瓶頸。在如此大背景裏,中國自己的汽車的未來能夠如何,恐怕也是盡人皆知的了。
但是,這種眾所周知的現實還是攔不住國際媒體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的歡呼。8月初《華爾街日報》以“中國崛起為汽車配件製造大國”為題,對中國當下的汽車行業狀況作了一番令人激動的描繪。中國正在把製造業資源轉向更高端產品的生產,這給全球範圍內一係列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從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迅速崛起中就可以感受到這一點。(何必注,略。)
這種說法讓中國人多年欣喜若狂,看到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雄起勃發,被全世界都不敢小覷。
在這種局麵裏,北京奔馳新廠的落成開工,將給在北京的我們帶來何等的榮耀與光輝。雖然,中美合資的切諾基最終以慘敗而收場,除了成全了一波中外權貴甚至混混兒先富起來之外,隻是給北京留下了滿目的瘡痍和滿城的心有餘悸,但這還是不能阻撓北京在全中國奪取汽車製造業製高點的宏偉抱負和堅定決心;即使有了北京現代那樣現在越來越被國人當作是不折不扣的垃圾產品製造商的汽車園地,自然還是無法滿足皇城根兒底下的人們好高騖遠胸懷世界的情懷與希冀,還是要將國際上高檔汽車廠家死乞白賴弄到北京來,讓已經不再強調經濟中心的北京還能夠保持支柱產業上的高屋建瓴,並因此固守GDP路徑當中的體係,還能提供官商勾結設尋租的更大空間,何樂不為。
因此,北京奔馳新廠的落成和產品的下線,除了給媒體製造了一番炒作的題材並提供了些許紅包之外,對於中國的汽車市場以及社會發展,實在沒什麽意義。而如果考慮到中國人地關係緊張、環境汙染等方麵的因素,戴克公司帶給北京的,更可能是一場新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