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的警告值得玩味
2006年9月12日
何必
“IMF: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10%”2006年9月12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用這樣的標題進行了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天表示,中國須收緊貨幣政策,以防止出現繁榮-衰退經濟周期。(略。)
而在昨天,國內媒體紛紛以中國在IMF話語權大大提升,認為這是中國國力提升和自身努力奮鬥的曆史回報,極大的滿足了國人虛妄而脆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崔之元此前給我發來了這次IMF會議上中國發言權變化的背景情況。
9月1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IMF年會
(何必注,略。)
所以嘛,什麽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話語權陡然增加,其實不過是米國人施舍的嗟來之食。我身為媒體人,真為中國媒體的臭不要臉而感到羞愧,肆無忌憚的抹煞或者無視真相。法國一家警察局門口標語是怎麽寫的來著?“找出真相是快樂之源。”而對於中國媒體來說,以偏概全舍本求末道聽途說不求甚解,也實在夠全世界目瞪口呆的了。
而即使中國在IMF中發言權得到擴充,也還是攔不住會議上說了開篇讓中國老大不高興的推心置腹。
今年GDP增速預計為10%,這是什麽概念?黨政最高層造就製定了改變發展模式的戰略調整方向,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改變單純依賴經濟增長速度而給環境和資源帶來的不可挽回的破壞,為此,具體目標為GDP增速7.5%的指標,但結果呢?比去年全年的9.9%還可能要高。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比如內蒙古)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竟然接近20%。如此狀況,怎能不讓最高層憂心忡忡坐臥不寧?
對此,高層決策部門不得不臨陣磨槍。7月5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但無論從國內坊間的預計,還是類似IMF的估算,中國經濟將繼續像脫韁的野馬般很難刹車。其背後折射出來的是,地方割據的板上釘釘。
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畸形,嚴重依賴投資,投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高達40%以上,而進出口也成為中國經濟泡沫式的繁榮中經久不息的閃光點。樊綱認為,大國無外貿,說的是大國更應該注重內部市場,國民經濟占比中對外貿易應該僅僅占據很小的部分,美國經濟總量當中,對外貿易在百分比當中不過屈指可數的水平。而中國呢?按照張宇燕的估算,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80%。這還是個大國?要是說類似柬埔寨、尼泊爾那樣規模的國家出現如此的景況也就罷了,可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是出現在一個有著13億人口、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的龐然大物,這種局麵就太不正常了。於是,國民經濟三駕馬車當中,投資嚴重過剩,進出口病態畸形,惟獨國民消費裹足不前,成為死活提不起來的阿鬥。而內需不振的原因已經很老生常談,於此不贅。
問題在於,依靠人民幣緩慢升值和國內銀行加息,並不能阻止國內經濟的持續惡化,以及中國的國際貿易格局當中成為過街老鼠角色的積重難返。投資衝動帶來了信貸巨大的風險,而高儲蓄率又大幅度增加了銀行的流動性,壓迫銀行不得不巧立名目甚至違法亂紀將這種流動性轉換為自身的利益。
國際上對於中國的這種日益混亂的景象居心叵測地做出著推測。6月7日快訊,(何必注,略。)
我們更可以將世行的如此說辭當作是放任中國經濟進一步惡化、國民經濟結構進一步畸形的內容。事實上,就目前國際上對於中國形形色色的評論上看,裝瘋賣傻別有用心等等五花八門,倒是迎合了國內自由主義者們崇洋媚外的需求。
而中國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又幹了什麽呢?張曙光、張馳在《警惕大規模政府貸款引發金融風險》一文中分析認為,從外匯儲備的結構和比例來看,主要有官方儲備和民間儲備、美元儲備和非美元儲備、流動性高的資產和收益率高的資產、放在美國銀行的儲備資產和分散在其他國家銀行的儲備資產四大比例,體現了安全性、真實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四大原則。(何必注,略。)
也就是說,中國人利用自己的血汗為國際上提供的商品和勞務換來的外匯儲備,就被如此愚蠢地操作著,經曆著相對的急遽貶值。如此,我們還必須忍受當權者的笨拙無能。
就此看來,IMF的警告和建議,不過是全球新一輪排華浪潮的肇始。盡管米國人別有用心地在IMF發言權上對中國網開一麵,但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麵,山姆大叔所製約的,是被其稱之為“老歐洲”的那些國家,而試圖將新興國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另一方麵,米國人絕不會允許中國平安無事逍遙自在地胡作非為,螳螂捕禪黃雀在後,胡蘿卜後麵的大棒將不期而至,並且,新一輪排華浪潮的洶湧澎湃會導致什麽樣的國際格局,很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