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俄文化年隆重登場

(2023-01-01 01:36:42) 下一個

中俄文化年隆重登場

                                       2006年3月21日

何必

從3月21日開始,“俄羅斯文化節”將在中國舉行……(略。)

這是一則非常歌舞升平的應景消息,這針對隆重登台的俄羅斯文化年而發布的。是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抵京,與中方最高領導人共同開啟中俄文化年。媒體紛紛對此加以報道,對如此在中國前所未有的全方位交流活動給以高度評價,各界在這一天無不盡歌功頌德之能事,各處充斥溢美之詞。

中俄文化年,是中國繼2004年開始直至2005年收尾的中法友好年之後的又一個兩國間的雙邊交流活動,並且,由於中俄共同的邊界、曆史上的淵源以及現實諸多的共同利益,這個文化年引起了國際密切的關注;而且,由於目前國際勢力格局,中俄文化年裏在經濟、文化、資源等多方麵的數以200多項的活動內容,也給“上海合作組織”框架提供了更為令人著迷的觀察視角。

在中國人為此歡欣鼓舞的當口,人們還是注意到了兩國關係裏的不和諧因素。這不僅僅由於兩國從曆史上爭端頻仍素輯不睦,而且在當今也是互相警覺提防乃至陷害。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俄羅斯外匯儲備出現了高額順差,使得俄羅斯有資格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嗓門;而普京政府高調強硬的姿態,也一該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蹶不振的疲軟之態。特別是在同樣為中國能源最重要來源地的中東事務的處理上,更是如此。在巴以問題上,國際協調的四方(聯合國、歐盟、美國、俄羅斯)中,根本就沒有中國什麽事;而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大選,俄羅斯不顧歐美和以色列反對,率先要求哈馬斯領導人訪問俄羅斯,形成了事實上對哈馬斯的承認,在全世界搶了先,並為遏製其他國家勢力影響以巴以問題為核心的中東事務奠定了民意基礎,並且給美國製造了棘手的困局。而人們也注意到,俄羅斯此舉實在是一石多鳥,將能源緊缺的中國在中東的外交餘地壓縮得很小。不僅如此,在伊朗鈾濃縮問題上,俄羅斯在伊朗與歐盟談判破裂後,提出將伊朗鈾濃縮活動轉移到俄羅斯進行,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俄羅斯與伊斯蘭國家的關係水平,更是給作為伊朗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一個非常的難堪,使得中國獲得伊朗石油的成本提升,並將中國在國際上所謂“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貶損了些許。

2006年1月國際能源機構預測,2006年原油日需求量為8520萬桶,(略。)

2005年12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第二次全會上的表態反映出,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政府高層的“心腹大患”。他指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障能源安全,包括影響能源穩定、經濟、安全、清潔供應的各個方麵,是維護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能源安全麵臨的形勢十分複雜。曾培炎強調,將進一步擴大國際能源合作。他表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需要充分利用中國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積極參與世界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的開發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能源雙邊及多邊合作,加強與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的對話與合作,搞好中國能源戰略和政策的對外宣傳,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中國能源安全。

2006年3月8日《華盛頓觀察》報道,“現在俄羅斯正竭力組建一個類似歐佩克(OPEC)的卡特爾機構來控製在獨聯體內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對中國這樣的石油進口國來說,這是個壞消息。有了壟斷,在交易時買方要討價還價就太困難了,”(略。)

“中國需要俄羅斯,遠勝於俄羅斯需要中國”,這是對中俄關係性質與狀態的真實寫照,也給正在堂皇上演的中俄親密交流年進行了一針見血的注解。

當中國方麵以放棄領土主張而試圖取悅俄羅斯以突破美國的戰略包圍卻發現自己更深地陷入俄羅斯的包圍時、當在俄羅斯的中國商人屢屢遭受當地類似新納粹組織的光頭黨的燒殺搶掠時、當中國商品和服務在俄羅斯遇到當地政府默許的對的排擠甚至破壞損毀時、當俄羅斯政府明確提出在西伯利亞廣袤地區要防範中國勢力和文化的進入時、當中國的國際交流活動更多隻是政府層麵出於地緣政治以及外交戰略需要而非民間經濟文化需求時,再看中俄文化年,我們能體味出來什麽滋味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