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打工子弟學校正在埋定時炸彈
2006年9月5日
何必
”打工子弟學校的家長們說,他們今天來是想懇請教委在規範的情況下保留學校,如果這樣行不通,希望教委給孩子們做出合理的安排,否則再拖上幾天,回老家上學都來不及了……(略。)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怎麽樣?那些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家長、校長、老師又被海澱區教委給忽悠了吧。
這是可以想象的,也是順理成章的。不這樣才怪了呢。
什麽政府的公信力,什麽執政為民,蒙傻子都不行咧。
這種景象,也著實令人領略了一把,什麽叫做中國特色的腐敗:公權力帶給政府官員的行政不作為的資格和環境,能夠利用這些資源將納稅人的事務拖黃了算,而官員得到了什麽呢?清閑、省事、得過且過、無功也無過、順水推舟、仕途順暢……
我總是認為,別以為光是貪汙受賄才是腐敗,其實,中國的官場當中,不作為是個更大的腐敗。按照魯迅的話說,耽誤他人時間就是謀財害命,我們的衙門還不個個都成了屠宰場?
媒體之所以關注打工子弟學校,也算事出有因。今年7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未經批準流動人員自辦學校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流動兒童呈逐年增多趨勢——全市尚有未經批準流動人員自辦學校239所,在校學生95093人。這些學校大多辦學條件簡陋,在校舍、消防和衛生等方麵存在較多安全隱患,要求按照“分流一批、規範一批、取締一批”的工作思路,盡快清理整頓未經批準流動人員自辦學校。
根據規定,被停辦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需要辦理五證(家長或監護人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出具的當地無監護條件證明、全家戶口簿),在暫住地的街道辦事處申請“在京借讀批準書”後,自行到公立學校報名。
媒體報道,北京市投入8000萬整改打工子弟學校。如此龐大的開支,又會有先富起來的人。
為什麽會如此呢?這是因為,從當官的邏輯上看,自己在任時不出事,就是最大的成功。近年來,北京市頻頻發生公共安全事件,密雲燈會踩踏事件、藍極速網吧失火事件、福壽螺事件等等,每一次都會鬧得滿城風雨,每一次都要找出個替罪羊當作祭品,每一次都引起了全國性的關注,每一次都讓北京市相關領導人很沒麵子。從執政經濟方麵看,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取締,比如密雲燈會後取得所有燈會、藍極速失火後關閉北京所有網吧並永久性取締了很多小規模網吧使得網吧經營再度落入壟斷得便於設尋租的領域、福壽螺事件後取締所有類似食品銷售、等等。
各級官員確保自己的口裏不出事,就成為當官的最大心願。對於教育口來說,打工子弟學校是一個太大的安全隱患。由於其遊離於北京義務教育管理體係之外,有著濃重的自辦色彩和屬性,如果發生安全事故,那該誰來擔責?想必是教育行政機構以外並以上的北京市政府。
如此,當然還是取締了最簡單。當然,借口嘛,還不是分分鍾就能夠找出來的?辦學條件不達標,這是多麽可靠而堂皇的理由。
問題是,打工者到北京,並不是經過北京市有關方麵批準或者邀請的,而都是成群結隊自發自願大包小包鄉裏鄉親灰頭土臉扶老攜幼地來的。對於這些人,北京市什麽時候關心過?別的不說,現在遍布在北京城裏的城中村,安全隱患比起打工子弟學校來,應該不算少吧,怎麽沒看見北京市政府出台什麽措施,讓這些城中村的居民強製性住到高樓大廈裏去。為什麽?因為那不是政府能夠大包大攬得了的。
可這打工子弟學校,卻是很容易收拾的。(雖然,從權力邊界和行政許可的角度,這種做法的合法性另當別論。)我們的政府別的不行,取締個什麽還是很有本事的,而且現在幾乎成為工作的主要內容。
於是,海澱區教委在暑假期間,給海澱區的37所打工子弟學校統統發了一則關閉通知,並告知說,其中的所有學生都將被安排在公立學校當中。
但是,打工子弟進入公立學校,必須要辦理五證,還非得齊全。從這五證上看,按照目前衙門不作為的路數,不折騰個翻江倒海來,大概很難齊全。不僅要承受衙門官員難看的臉色,還要回到老家去辦理相關文件,享受中國特色官僚主義和文牘主義的盤剝和折磨,並且為鐵道部再做一把貢獻。
而即使辦理齊備了這些證件,又能如何呢?“可以到公立學校報名”。報名結果呢?沒說。如果公立學校不接收,又該怎麽辦呢?北京市政府可以強製性取締打工子弟學校,但卻不能強製性迫使公立學校接納打工子弟學校中的學生。那麽,一邊取締了,另一邊卻不接納,打工子弟們就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而這種政策變遷引發的轉型成本,是政府那8000萬所能夠覆蓋的嗎?
就算是進入了公立學校,打工者子女與其他城市居民子女,又該如何和平相處呢?各地都出現過,按照家庭財產條件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班級甚至身著不同顏色服裝的事情。那麽,打工子弟進入公立學校,學校裏原有的學生及其家長是否同意與打工子弟同一班級呢?他們的利益是否應該得到保障呢?
(其實,這也是現在媒體熱衷於談論的“公共利益”無法界定的典型事情。在打工者群體和城市居民群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哪個是公共利益而哪個又不是?)
在中國等級森嚴的社會體製當中,讓富人與窮人的孩子相安無事,這是不可想象的。馬加爵事件就是個非常強有力的證明。如果公立學校安排旅遊、觀看演出、觀摩實習等活動,按照目前全社會惟利是圖的路數,勢必要向學生收取費用,而此時,家庭財產條件的差別會更加明顯而突出。這對打工子弟來說,將會造成什麽影響?
打工子弟學校,原本就是打工者為了自己這個群體裏的孩子們能夠在家長打工期間不至於中斷教育而自發組織形成的自救自助自治性質的民間機構。北京市在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方麵沒有給予任何輔助和支持。政府不管,人家自己動手解決,到現在卻成為了被收拾取締的對象,普天下哪兒有這樣的道理?
還有,打工者的流動性很強,未必會長久待在北京,那麽其子女也會隨著家長變換地點。北京市中小學使用的是北京市自己的教材,與全國性通用教材是兩碼事。打工子弟學校為了使這些流動性較大的孩子能夠在北京和家鄉都跟上教學大綱的進度,使用的是全國統一教材,而一旦進入北京市公立學校,將會給打工子弟帶來後患。
特別是,目前的高考報名製度采取的是戶籍屬地原則,戶口不在北京的人是無法在北京報名參加高考的,打工者及其子女要想取得北京戶口幾近癡心夢想,即使在北京公立學校到了高中畢業,也還不得不回到家鄉報名參加高考。這就是說,北京公立學校自用教材和教學大綱的現狀,將給打工子弟的現在和將來製造太大的麻煩。
更何況,9月1日是新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的日子,其中對重點學校、示範學校等等義務教育階段對學校按照教學質量進行分門別類的做法明確界定為非法,但沒有卻頻頻報道出,北京市中小學各式各樣借讀費讚助費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家長為了孩子能夠上個好學校甚至上演著現代版本的孟母三遷,不惜大肆舉債在好學校附近購買住宅,就是為了能夠讓戶口貼近好學校,讓孩子具備入學資格,在起點上不輸給日益殘酷的競爭中的其他人。像一些優質學校的進入門檻水漲船高,10萬元已經不算什麽。這也是義務教育階段也成為國民財富搶劫者的又一典型,看上去就那麽血淋淋的凶神惡煞。
北京人尚且如此,打工子弟就能夠不費分文進入優質公立學校?誰能夠相信?
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這當然是老生常談。在這裏也就免了吧。
問題是,在如此背景下,打工子弟學校憑什麽就成為義務教育的盲點?幾天前,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必須加強,可這些來自農村的打工子弟們,又該如何呢?他們離開了農村,生活在城市,但卻兩頭都不沾,成為地地道道的被邊緣化、貧困化、垃圾化了的人群,既沒有機會享受農村義務教育的優惠政策,還必須承受城市對於外來人口的歧視以及對其子女的政策性盤剝。
海澱區教委之所以無法兌現承諾,那是因為行政機構不能做學校的主,政府想當然地對社會做出了承諾,到頭來發現學校根本不買帳,給政府吃了個軟釘子,狠狠地涮了政府衙門一把。
其實,打工子弟學校,應該得到政府的關注、支持、援助,而不是一關了之。學校辦學條件應該通過政府努力來得到達標。
更應該看到的是,無論是倫敦地鐵爆炸案,還是去年巴黎騷亂,都是因為外來人口與當地文化無法融合,造成了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邊緣人所導致。這種現象在歐洲國家普遍存在。
倡導人權和平等的歐洲尚且如此,以專製、等級森嚴和知識分子霸權的儒家學說當作統治綱領的中國,又能好到哪兒去?
我們對待打工子弟學校的態度和做法,實際上就是在為中國社會埋下定時炸彈。而這種行為更是由於顢頇無能的政府相關部門的愚蠢和不作為,使得問題的危險性更加龐大而緊迫。如果爆發,將會是如何的慘絕人寰,隻能憑借我們可憐的想象力去思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