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且慢說中國傳媒經濟位居世界前列

(2023-01-02 00:14:56) 下一個

且慢說中國傳媒經濟位居世界前列

                           2006年5月17日

何必

我國日報總發行量世界第一、電視機擁有量世界第一、手機擁有量世界第一……(略。)

這個“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5家單位共同主辦”的旨在“搭建起與世界傳媒經濟學界溝通的橋梁,是中國傳媒界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發展成果、向世界同行學習的難得機會”(此次大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保衛表示)的世界性會議在北京的召開,本身就是個媒體熱炒的點,昭示著中國又一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然後,就是中國的傳媒業取得了何等優異的成就,在這個地球上又占據了那麽多的第一,足以讓我們吹一陣子牛屄的了。

其實,這類消息早就不絕於耳。去年5月31日中國新聞網報道,據聯合早報援引法新社消息,世界最暢銷100種日報,有四分之三在亞洲;去年,亞洲的報紙銷量上升4.1%。據統計,全球的報紙銷量去年增加了2.1%,廣告收入也取得5.3%的漲幅,這是四年來最大的一次。世界三個最大的報紙市場都在亞洲,中國位居第一,去年每日銷量9350萬份。中國的報紙銷量繼續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去年增加了3.7%,過去五年中增加了26.5%。現在,中國的報紙發行量已經取代日本高居榜首。世界銷量最大的報紙仍然是日本的《讀賣新聞》,日發行量近1407萬份。2004年,中國報紙廣告收入增加29%,比2003年多一倍。

就此,老潘曾經以“中國的日報銷量全球第一?”為題進行過質疑(參見筆者博客)。拋開中國日報訂閱數量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行政命令方式強行攤派下去,很多訂戶隻是以交錢完事來討好衙門,報紙從來不看隻是當作廢紙這種盡人皆知的情況不說,報紙印刷數量缺乏準確數據是報刊業長期存在的問題,為了蒙蔽廣告客戶而誇大印刷量,導致中國根本無法準確統計出真實的報紙印量。這也是新聞行政主管部門長期頭疼的事,更是體現出中國特色的數據水份。據此得出中國日報總發行量世界第一的結論,姑且不論內容的信度與效度,光這個排名本身就夠讓中國人做賊心虛的了。

實際上,傳統媒體的狀況都差不多。電視機擁有量世界第一,可作為電視工作者,太知道其中的形形色色魑魅魍魎了。從央視到地方台,在事業單位體製下,哪個不是從非法用工單位到官方意誌的應聲蟲傳聲筒以及權錢交易的重災區?光是如今廣電部玩命推動的數字電視,就呈現出中國電視媒體領域中央軍和地方軍的殊死較量,而所謂的IPTV更是形成了廣電部門與電信部門的拚殺。4月5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而泉州這種奇怪的情勢不過是全國數字電視以及IPTV領域裏的一個縮影。所以嘛,電視機擁有量世界第一,背後就是這樣的景象。

紮基•拉伊迪在《作為世界現象學的世界化》中強調,在最近15年中發生的五件大事,世界化就是圍繞這五件大事進行的。一是金融市場的自由化,二是切爾諾貝利,三是柏林牆的倒塌,四是互聯網的誕生,五是西雅圖會議。

由此可見,世界化被當作是由這般幾個元素構成的。足以看到互聯網在世界化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4月17日,商務部舉行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04-2005年)》發布會透露,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7400億元,比2004年增長50%;(何必注,略。)

但是,在如此美妙的圖景之中,中國正在飛速失去對互聯網核心競爭力的控製。4月27日快訊,(何必注,略。)

而坊間認為,微軟此舉更是瞄準了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基礎設施發起攻擊的信號。事實上,中國在互聯網領域中的核心技術層麵,早就被西方扼住了喉嚨。

可即使如此,在技術上已經全盤輸得精光的情況下,在內容控製方麵卻絲毫不輸給全世界的任何人。2005年9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世界著名傳媒大王、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最近批評北京在管理外國媒體方麵出爾反爾。報道引述默多克的話說,中國領導人不再向外界開放巨大的中國傳媒市場,而在一年以前,北京還表示歡迎外國媒體到中國。法新社介紹,默多克之所以表示不滿是由於他在中國發展的計劃已經碰壁。《金融時報》披露,默多克此前是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紐約主持的一個討論會上發表上述談話的。

2005年9月25日媒體廣泛報道,中國製定新的互聯網新聞管理規定,以進一步控製網站。新華社報導說,新規定立即生效。報導說,互聯網新 聞網 站和內容必須服務於社會和國家,不得散發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新聞。中國官方一直密切監督互聯網內容,並取消那些他們認為不合適的內容。中國還要求對網站和電子博客網進行注冊。

今年4月初,德勤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在科技、傳媒、電信(TMT)行業中,中國和印度擁有豐富資源和巨大市場,但中國將繼續充當製造商角色,印度則有望成為服務供應商。(何必注,略。)

我們對德勤這份被告能夠做出什麽樣的解讀呢?開篇熱炒的中國傳媒經濟,隻不過是中國作為國際民工的又一個版本而已。在包括傳媒在內的TMT領域,中國還別說拿到什麽世界第一,就算與印度一起,也要分道揚鑣,由中國提供硬件,印度提供軟件,中國在第二產業,印度在第三產業,中國在微笑曲線的底部,印度在笑眯眯的嘴角。

還吹中國傳媒經濟呢,能不能洗洗睡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