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進行擴容
2006年5月14日
何必
北京現代第二生產廠區及研發中心日前在順義動工,竣工後預計產能將達到60萬輛……(略。)
這又是在該節目的“資訊快遞”板塊中的簡短文字,又是屬於那種軟性廣告,屬於小稿。通常,都是在主體節目全部播完後,在節目當中(不包括如今為了回避太多的已經令人無法容忍的大幅度廣告,隻能縮短節目時長而把廣告放到片尾字幕之後的那些)最後一段廣告之中才播出這麽一些破爛。
不過,這種內容畢竟是符合北京市發展策略的,並且,北京現代是北京市的輝煌,更是北京市不惜動用最佳資源、采取靚女先嫁的方式(詳情參見筆者在博克中國上的專欄《不坐現代汽車》一文),通過行政強製性手段發展起來的這麽個破玩意兒,然後通過地方保護的政策,迫使北京類似出租車行業改換為該廠的產品,為這個企業掃清市場障礙。
現代把研發中心建立起來,這有什麽新鮮的。2月10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這種點評,隻是在一些非常歌舞升平的層麵上,卻根本沒有涉及到,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成為對中國民族產業(假如還有的話——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民族產業的存在狀況日趨惡化,非常不令人樂觀。於此不贅。)的新的扼殺手段。表麵上,研發中心在華建立成為中國人歡呼雀躍喜不自勝的事情,可人們早就注意到,微軟當年要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被彬彬有禮拒之門外,不得已才到了中國,卻在這片充滿了殖民地心態的地方受到了高規格的禮遇(詳情參見《中國青年報》以及博克中國專欄中筆者“微軟著急了,我們怎麽辦?”一文)。實際上,這種研發中心的成立,更是對中國生產要素、特別是中國本土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掠奪,形成中國經濟的空心化。
而說到現代擴充產能,大概也是順應了如今中國汽車市場令人眩暈的速度。(何必注,略。)
看看,多麽令人鼓舞的趨勢。
為此,中國官方當然不能無所作為。(何必注,略。)
這種由汽車行業設計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的規劃,又成為產業資本與公共利益的一次新的較量。而從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當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了政府部門與產業資本沆瀣一氣的黨同伐異的勾當(詳情參見筆者專欄)。
而且,這種以行政手段幹預市場的措施並不止是發改委的獨家作為。(何必注,略。)
信不信,這又是一次因為設立門檻而有的設尋租行政舉措。這種資質的標準,一方麵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另一方麵也違背了黨政高層“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基本精神。而且,由於發改委、商務部以及各式各樣的政府衙門都要從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當中攫取自身的利益,將成為部門爭奪的又一戰場。
於是,也應該算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北京現代當下的這種企業行為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大勢所趨了。
筆者一向對韓國企業印象不佳。實際上,遠東(以及東南亞)企業在文化和經營上與中國企業頗有雷同,特別是在對生命的蔑視和對人權的踐踏上,與中國企業草菅人命的做法很是一拚。(應該說,米國企業居中,最好的應該是西北歐企業。)不過,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人們再一次關注東亞企業的文化,其中不乏對韓國企業的溢美之詞。2月24日快訊,(何必注,略。)
怎麽看也是對現代的無恥吹捧。可想而知的是,北京市有關方麵對於如此讚頌會得意忘形,認為選擇現代作為北京汽車產業主體,很有未卜先知歪打正著的感覺。
可我們還是能意識到,現代正在經曆著劇烈的震蕩。(何必注,略。)
韓國在銀企合謀進行欺詐方麵有著非常難堪和肮髒的經曆,並且至今也未能擺脫如此窘境。雖然不能說現代在中國也會如法炮製,但以中國為官必貪的仕途環境,這種事情應該絕不比現代東窗事發的韓國少。
而此時,北京現代卻紅紅火火地開張二期以及研發中心,這也算在全世界獨樹一幟了。
溫鐵軍給我發來的資料當中,有高梁、墨翟編輯的“2005年中國民族產業大事記”,其中的內容涉及到,“在汽車合資的時候,中國一直在堅持控股,但是狡猾的老牌帝國主義汽車公司,用零配件賺了我們的錢,汽配行業直接受到外資的直接擠壓,現在瀕臨全軍覆沒。”“11月25日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講話,承認了多年來中國的市場換技術基本失敗,他說‘以市場換技術自欺欺人’,市場失去了,技術沒得到。有消息報道,德國大眾公司全球利潤的80%來源於中國市場,而營業額隻占德國全球營業的14%,上汽桑塔納、一汽捷達至今20年未更換車型。”
如此,再看現代擴張那則短短的文字,真由衷地感歎,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