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看看“非中國製造”吧
2006年4月26日
何必
中國目前已經從一個體育商品的“加工者”轉變成了“消費者”,而要想真正抓住奧運商機走入世界體育用品這個大圈子,就不僅要擁有足夠多的金子,更要擁有夠硬的牌子。(略。)
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一則軟性宣傳稿(小稿)。目前,該節目的軟性宣傳的傾向越來越濃重,小稿化趨勢越來越強烈。有時,一期6到7條的節目總量,小稿的數量能夠達到4到5條,幾乎充斥了節目的全部空間。在失去了主持人點評的特色、節目本體製作粗糙的同時,大量攙雜這類小稿,給節目帶來的致命殺傷是毋庸置疑的。
而通常,對於這種節目的主持人評論是個非常麻煩的事。原本就是個宣傳稿,無法進行負麵評價,可如果隻是一味地唱讚歌,就顯得更加厚顏無恥了。
所以,大多數時間,處理這種節目的路數都是放到最後的位置,直接連上廣告,不作任何點評。
如果換了老潘,對於這種節目(姑且不說是否能夠通過審查而到了播出線),可能會尋求另一種角度來解析。
比如,這個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選擇在北京召開,這又是個令我們歡欣鼓舞的事。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幾屆財富論壇、還有亞太經合組織(APEC)年會、世界婦女大會等等舉世聞名的會議,而且還要舉辦奧運會和世界博覽會,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的逐漸提高,我們當然有資本和心情為諸如世界體育用品年會在北京的舉辦而沾沾自喜了。如果哪天真是舉辦什麽世界同性戀大會、世界避孕套比較大會、世界放屁大會什麽的,隻要是放在了崇洋媚外的中國,注定是足以為我們稱道的。
而且,中國的運動(被中國人莫名其妙地說成是“體育”)用品,也像其他中國產品一樣,瘋狂而潮水般地湧向全世界。對此,筆者有著深切的體會。在北歐,“假冒而不偽劣”、“口惠而實至”的中國運動用品以讓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占據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並且與其他中國產品一樣,逐漸引發著包括反傾銷在內的貿易爭端。
聽聽那洋鬼子怎麽說,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運動(丫挺的肯定不知道“體育”是個什麽東西,一來這體育與運動在英文裏是一個詞,隻是在中國才會有“發展體育運動”這類語義上的模糊重複,二來這的確是個中國特色政治性非常強的詞匯,沒有德智體和政教合一經驗的洋鬼子死活也鬧不懂這份國情)用品的消費大國,當然也理所當然地應該加強自己的品牌設立了。
洋人都這麽說了,也就算蓋棺定論了。作為中國人,我們當然更可以為中國強大的國際競爭力而底氣十足幹勁倍增了。豈止是中國製造,還要具體標注是中國什麽廠家生產的嘛。籠統的“中國製造”安能囊括覬覦著高位財富的中國企業家們的狼子野心?有朝一日,當“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國際上千家萬戶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時,中國人腦滿腸肥的日子還會遠嗎?
2008年北京奧運會越來越近了。對此,中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高峰,而這種高峰把舉辦地北京弄得已經飽受近百年來最為嚴重的大氣汙染,和通過資源配置與權力對財富劫掠而形成的弱肉強食。為了奧運會,難道不應該從國民身上剝奪更多?國民不應該體現更多的奉獻精神?國家教化草民這麽長時間的服從大局、集體主義、大河有水小河滿等本末倒置的胡言亂語,借以形成虛幻而空洞的存在格局和治理環境,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當國家真需要時草民還不應該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世界給了北京一個機會,北京當然要還給世界一個奇跡了。雖然說就目前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綠色奧運之中的任何一個都差不多隻能是灰飛煙滅,但借助奧運會損失那麽多國民利益,培養幾個牛屄烘烘的中國企業或者臭名昭著的運動用品品牌,也算是捎帶手幹了點子德行,怎麽著也是先富起來一小撮不是?
2006年2月23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不過,在老潘看來,無論這種看起來像鬧劇般的商標申請是否能夠獲得通過,在歐美逐漸呈現的對於中國商品和服務的排斥傾向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並且這種風潮有愈演愈烈之勢。拋開已經呈現蝴蝶效應並且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的針對中國商品進行反傾銷的態勢,中國在無序而慘烈的內部市場秩序當中將如此情狀原封不動複製到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當中,中國不過是一個籠統的地域概念,其中所包含的,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蠅營狗苟雞犬不寧。麵對中國人無法無天的洶湧而至,國際上“黃禍”之聲卷土重來並且達到了空前程度的甚囂塵上。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製造”在國際上正在演變為凶神惡煞,成為全世界無產者和資本家以及鳥男狗女們避猶不及的喪門星。
每每想到當今隻要是“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人在歐美就要被當作是偷雞摸狗的嫌疑人,在比如公交車上成為重點稽查的對象,鬧得包括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等等都跟著倒黴抱怨憤恨,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特色的威力了。
就這,“中國製造”有什麽可值得我們樂不可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