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學家說不宜過分壓低糧食價格

(2023-01-31 00:11:18) 下一個

經濟學家說不宜過分壓低糧食價格

                            2008年4月7日

何必

經濟學專家袁鷹指出,……當前糧價上漲具有合理成分,不宜過分壓低糧價。(略。)

又一個被稱之為經濟學家的主兒蹦了出來,針對目前的糧食價格上漲發出了聲音。

現如今,什麽貓兒狗兒都能夠被叫做經濟學家。

在中國,專家學者泛濫,也真是夠可以的。

新聞報道當中,經常能夠聽到什麽“專家指出”、“專家認為”、“專家提醒”之類的詞句,好像無論什麽事,隻要專家說了,那就是千真萬確的了。而這裏,所謂的專家,還經常是沒有確切姓名的抽象字眼兒,就更讓人聯想到在中國應該是防火防盜防專家的口頭禪了。

看了對這個經濟學家的采訪,感覺實在不著調。作為一個什麽中國人民銀行的博士和什麽博士後,對糧食價格滔滔不絕,太可以啦。幹這行的,預設了分析前提條件,框定了範圍,然後就一往無前啦。

什麽春節、自然災害、流通環節、糧食消費需求結構升級引起的糧食供求結構性失衡、生產成本上升,這些都太老生常談啦。如果依次來判定糧價上漲具有合理成分,不宜過分壓低糧價,那是在說什麽呢?中南海真是出毛病了,竟然把通貨膨脹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盡管價格攀升已經是無處不在,但所有這些,在經濟學家看來,都是合情合理的,自然而然的,順理成章的,不應該進行幹預,更不應該壓低價格,讓那隻看不見的手自己去發揮作用就是了。

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好吃懶做的經濟學家們把通貨膨脹分成幾份兒,有什麽成本推動型,需求拉動型,還有什麽輸入型。對於目前中國糧食價格攀升,國內那些別有用心者早就諉過於人,認為是由於國際上糧食價格上漲導致國內糧價節節攀升的。

那麽,國際上的糧食價格現狀如何呢?洋鬼子給出了描述。

米價一路漲 農民囤糧忙

(何必注,略。)

嘿嘿。

前不久,我也提及過,韓國已經出現了拿著大把的鈔票,卻在全世界買不到糧食的窘境,這也實在讓那些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所倡導的全球化、自由化、市場化等等鶯歌燕舞的說辭遭到了滅頂之災。韓國應該很有錢了吧,韓國人比中國人更加愛國吧,可即便如此,照樣無法逃避糧食安全的魔咒,經濟發展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是舉著錢沒有飯吃。

亞洲大米供應緊張

(何必注,略。)

當然啦,對中國來說,凡是委府擁護的,人們就要反對,凡是委府反對的,人們就要擁護。官民對立嘛。頭麵人物越是說糧食供應充足,人們越是得警惕,背後說不定有什麽雷呢。

搞不好,弄點子陳化糧來,也未嚐不可。這種事情貪官汙吏又不是沒幹過。

稻米價格從去年的每噸340美元,到了現在的1000美元,國際市場上糧食危機恐怕絕不是空穴來風吧。

崔之元發來的內容也佐證了如此局麵。

Cui Zhiyuan

2008年4月3日 14:47

印度人被迫一日三餐改兩餐

全球廉價糧時代終結 印度人被迫一日三餐改兩餐

(何必注,略。)

去年,針對國際市場開始節節攀升的糧食價格,人們就津津樂道。許崢發來了相關的分析。

全球糧食價格為何飛漲? (何必注,略。)

當然啦,更是有人“居心叵測”地分析,此輪糧食價格上漲,是米國人借用生物能源戰略拖垮中國的招數。嗬嗬。另當別論於此不贅。

那麽中國呢?

王未名發來BBC的相關報道。

2008年03月2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48北京時間 17:48發表

中國提高農民補貼 遏製糧價飛漲

(何必注,略。)

可按照開篇那個什麽經濟學家的看法,這些都實在是多此一舉。為什麽不聽之任之,讓價格發瘋似的漲上去,完成價格領域的與國際接軌呢?省得中國的能源、原材料、資源型物品的價格長期被人為壓低,這原本應該是好事嘛。

憂國憂民的主兒在類似加息對糧食價格的作用上也看到了異樣的景象。許崢發來的內容。

加息或有雙刃劍作用

(何必注,略。)

所以嘛,貨幣政策的作用往往被那個國際上稱之為根本算不上什麽銀行的中國央行頻頻采用,可卻是杯水車薪,並且形成了凡是出台新的政策就會是對弱勢群體新一輪的強取豪奪的態勢,加息根本無法阻止對利息彈性非常不敏感的委府以及壟斷性國有企業,隻不過讓中小企業和居民成為倒黴蛋。

人們也發現,通貨膨脹的原因被中國經濟學家們南轅北轍著。

通脹的國內根源何在

清議

(何必注,略。)

憂國憂民自然不錯。但是,這都需要政策設計、供給和執行部門的通力合作。可恰恰在這一點上,所有的問題都成為了瓶頸。

我也相信,像開篇那種“經濟學家”的胡言亂語恐怕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可,不僅僅是民間,即使中南海也會感覺這種人太能夠胡說八道了。縱容糧食價格飆升,將會使得通貨膨脹加劇,並引爆蓄勢待發的火藥桶。

雖然說,僅僅在媒體上說三道四撈點子稿費,還沒有什麽禍害,不過要是從傳播的角度看,問題顯然沒有那麽簡單。

事實上,中國的糧食問題早就不是簡單的供求關係那麽回事兒了。

大豆價格飆升調查:囤積與惜售唱主角

(何必注,略。)

其實,中國的大豆領域的問題,更是個被媒體稱之為“全麵失守”並且遭到圍剿的驚心動魄慘狀。豆農紛紛離家出走,隻是因為,麵對步步為營的外國大豆生產商和經銷商,已經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最後陣地,不得不放棄種植,離開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土地,在生計上另辟蹊徑。

到現在,大豆加工領域,除了還有個黑龍江的企業孤孤單單拚死苟延殘喘之外,全中國已經悉數被外國大豆攻城略地收入囊中。

而這種局麵,在棉花、稻米、以及小麥這四大中國糧食主要作物上無一例外地上演著。

還記得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初,人們發出了會心一笑,認為想當初認為入世將會使中國農業遭遇滅頂之災的擔憂或許是杞人憂天了,驚呼“狼來了”恐怕是有些矯情了。可是,在入世的今年後,效果顯現出來了:中國農業果不其然受到了致命性的摧殘,現如今中國農村成為老弱病殘聚集的被邊緣化的景象,正好印證了上一屆委府賣國求榮所帶來的禍國殃民結果。

而如此,開篇那個什麽經濟學家還坐而論道什麽不宜過分壓製糧食價格,就實在讓人不屑一顧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