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省市區全部換屆亂象哪兒是防止賄選能夠解除的?

(2023-01-24 01:21:02) 下一個

省市區全部換屆亂象哪兒是防止賄選能夠解除的?

            2007年12月10日

何必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下月將全部進行換屆,選舉產生新的省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法院院長和檢察長。同時,各省參加明年3月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也將在這一輪大換屆中敲定……(略。)

現在,黨代會開過之後,政府的換屆選舉又聲勢浩大地展開了,又一輪爭權奪利開始了。

中組部專門為此下發通知,“堅決防止和嚴肅查處拉票賄選等問題,以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環境”,這種內容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吧。從中可以看出,咱們的委府治理究竟是個什麽模樣了吧。就像告訴小孩不要在大街上隨地扒開褲子大小便一樣,現如今北京發出的指令,都是那些黨政幹部不準有情婦、生活作風要廉潔等已經降低到做人的最起碼原則標準上來,因之也告訴社會,黨政幹部的表現已經差到了何等地步。

這種選舉,表麵上看還是中國所謂的民主選舉的一種演出。但是,權力安排卻遠遠不是依靠這種選舉來完成的,幕後交易的大量存在,使得這種選舉的花拳繡腿成色日益濃重,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對其漸行漸遠,最後幹脆嗤之以鼻。

前兩天,在友人的提示下,我看到了對於現如今中國政治體製運行方麵的分析。其實,在十七大被稱之為規則時代、共產黨這架機器有了自己的意誌、任何個人都無法撼動其運轉等說辭當中,還是對照了這種規則與人們所希冀的社會運行秩序之間的南轅北轍的實際情況,不妨抄錄於此。

老規矩,引用完畢後用加長省略號表示。

許允仁

眾多十七大的觀察和評論者都發現,這次執政黨領導機構的換屆和其曆史上曆次換屆相比,呈現出來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權力博弈過程變得更加“規則化”了。(何必注,略。)

引用完畢。

也行,可以將此文作者歸類在憲政派當中、並因此區別於人文派、財經派?

在網絡上搜索,看到作者用的是筆名,而卻沒有能夠搜索到其真實身份。如果列位哪個知道作者的詳細情況,請告訴俺老潘一聲。

而也有好事者指出,所謂的規則時代,不過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把戲而已。比如,全國黨代會上所謂的差額選舉,不過是在預選階段的按照行政區劃的各個省市區的與會代表小組範圍內進行,如果出現了與最高領導層不符的情況,那麽就可以很有針對性地對該小組“做工作”,直到能夠回到中央的正確路線上來。在最終的全體大會上,則就是明白無誤的等額選舉了。如此這般,比現如今越共中央的貨真價實的差額選舉來,明顯地表現出製度層麵的落後。

再譬如,所謂黨內民主究竟是領導人的民主(既鄧小平們為了防止文革再度重演而設計的“集體領導”製度)、還是黨員權利的行使?在中央最高權力竟然有著兩個最高機構來把持之際,以及全國代表大會五年才召開一次的情況下,黨的權力的規範化比起國家權力的規範化程度顯而易見要差得多,那麽這種權力結構如何能夠讓人心安理得?

而各地委府對於權力的操控,則被國內外學界稱作“再封建化”。這種地方割據的態勢,使得北京在統治上的難度越來越大,出現著“中南海失靈”的盡人皆知。

即使在北京,黨政部門各自為政,咫尺之遙就能夠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法律法規、統計數據以及符合本部門利益的統治原則,就形成了在北京的各個“王府”對中南海所有政令進行初始化消解的景象。

如此,豈止是一個防止賄選就能夠阻止得了的?按照上文作者的結語來說,“30年來,我們在體製改革和製度建設上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資源,但是,我們的整個越來越複雜的製度大廈依然建立在浮沙之上。假如我們不能通過政治哲學的轉型為其重新夯實基礎的話,那麽,一旦這一大廈傾塌,將會導致多麽驚人的精力和財富的浪費,果真如此的話,這絕不僅僅隻是少數人的悲劇,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

作者沒有繼續分析,這一大廈傾塌成為中華民族的悲劇,又會是個什麽樣?我曾經引用過的王力雄的說法是“玉石俱焚”,媒體上屢屢稱之為“後果不堪設想”,可這種悲劇、玉石俱焚、不堪設想的後果真出現在麵前時,咱們不還是得俯首帖耳地忍氣吞聲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