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各地房價出現鬆動現象耐人尋味

(2023-01-24 00:54:47) 下一個

各地房價出現鬆動現象耐人尋味

                            2007年11月29日

何必

一次性付清房款,每平方米可優惠2%;首付五成,每平方米可優惠1%……(略。)

最近,廣州、上海等地,都出現了讓地球人目不轉睛的居高不下的房價出現“鬆動”的現象。這讓人們感覺太奇怪了。媒體紛紛發出了宏觀調控政策已經見到效果的評論。更有好事者將這種現象與胡錦濤“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說法聯係在一起,認為強勢利益集團剝奪弱勢群體的時代正在成為曆史。

果然如此?問題真的是那麽切中要害?

如果說,新三座大山當中,醫療和教育還有著中國特色的事業單位體製市場化不徹底、或者公共服務缺失導致權利匱乏的話,那麽住房商品化改革後,其市場化的步伐應該是很快的。結果呢?與其他領域的改革開放一樣,房價(以及具有定價權的房地產開發商)居然成為了擊斃中國所有中產階級的神槍手,一槍幹掉一個自命不凡的白領、粉領、金領、花領們。為什麽會這樣?

友人給我發來了一篇頗為有趣的文字。

中國特色房地產——搶了主人的地蓋房再賣給主人

(何必注,略。)

其實,這種問題問得簡直就像小兒科一樣。

而且,這裏所涉及的層麵,還沒有觸達問題的本質。

上海王煉利研究表明,人民“公仆”們不僅僅將公有製土地假公濟私中飽私囊,而且更為狠的一招,就是在經營城市和舊城改造的名義下,將那些原本有房的人們從房子裏麵趕出來,將好好的房子拆掉,把這群人一夜之間變成無房戶,人為製造有效需求,通過搶劫的方式成就房地產市場欣欣向榮的虛幻景象。

在暴力拆遷過程中,對於那些稍微敢於違抗者,“公仆”們不惜動用司法甚至黑社會力量,不惜使用暴力,不惜將老人活活燒死在其祖祖輩輩居住的房子裏。(媒體報道,2005年上海安福路和烏魯木齊中路交界處舊稱“麥其裏”地塊的動遷,由上海城開住宅安置有限公司負責。這家公司多次威逼一個五口之家動遷。戶主朱建強,住麥其裏62號,一二樓已經搬空,他們住三樓。動遷交涉多番未果,一天半夜,負責拆遷的城開住宅安置公司副總經理楊孫勤,帶著手下兩人,竟然放一把火,想“嚇嚇”那家人趕快搬走。大火時,外逃的通道全被火舌吞噬,朱建強和妻子、女兒,靠路人駕駛的推土機翻鬥成功獲救,而他的父母卻葬身火海。在當局一再強調“製止野蠻拆遷”的日子裏,兩個70歲老人被燒死,消息傳開,激起極大公憤。上海傳媒僅如此報道:“烏魯木齊路一拆遷戶火災,司機升翻鬥車救出一家三口”。對動遷公司的放火隻字不提。幾天後,楊孫勤等三人才以涉嫌放火罪被依法逮捕。)……

這哪兒光是搶了主人的土地蓋房再賣給主人這麽溫文爾雅,就是搶了主人的財產然後再高價賣給主人嘛。

整個過程中,拆遷是對GDP的貢獻,土地交易是對GDP的貢獻,建築房屋是對GDP的貢獻,房屋銷售更是對GDP的貢獻……甚至,鬧出人命來,也能夠為殯葬業高達2000%的利潤率做出貢獻。這就是說,在中國,從生到死,都是在劫難逃。

郎鹹平分析說,所謂的市場化,是需求的高度市場化,而供給則完全沒有市場化。在整個房地產鏈條當中,形成了兩個中心(土地供應和信貸管理)的獨家壟斷,再加上長流程管理(整個開發過程需要蓋一百多個章,每個章都是必需經過的鬼門關,為腐敗所支付的成本節節攀升,以至於全部流程走下來向委府支付的租金高達上億元),這才是中國內地房地產領域的真實狀況。

而其中所有的成本,最終都要“主人”向“仆人”畢恭畢敬地支付。

最近,各種各樣的消息說,隨著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的加大,各地房價出現了鬆動的跡象。對此,我的判斷是,除非“主人”與“仆人”關係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否則,“仆人”們是絕不會心甘情願地聽任房價下降的。道理嘛,很簡單,一方麵,目前,貪官汙吏的開銷已經剛性化,財政收入當中的半壁江山都要供養那些公務員以及所謂事業單位的人員的吃喝玩樂、揮金如土、酒色迷離、遊山玩水。這種成本必須要靠作為地方財政當中最大頭的土地收益來維持。另一方麵,在GDP政績考核體製的激勵和約束下,房價下降會直接導致賬麵資產的縮水,這是大大小小的官員們怎麽著也不能容忍的。更何況,如果房價開始下跌,最為危險的將是那些因為死不悔改而扶不起來的阿鬥似的國有銀行,因為不管是從生產領域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貸款,還是消費領域裏的消費者住房貸款,都被銀行視作優質品種,並且在地方委府的壓力下,競相向房地產市場進行窮凶極惡的房貸,從而形成高房價與銀行共生死的格局,一旦房價下跌,最先拖累的就是銀行;盡管央行和銀監會出台了種種保障措施,力圖避免如此情況的發生,但中國本土銀行的拙劣表現,使得無論有什麽靈丹妙藥,還是免不了銀行泥足深陷。而且,房價下跌將會引發連鎖性反應,最終導致中國經濟的分崩離析。更可怕的是,依靠經濟高增長作為統治唯一合法性的委府,一旦經濟崩潰,社會將發生大亂,這是委府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因此,目前一些地方出現的房價“鬆動”,其原因各方都在猜測當中。比如,剛剛召開了黨代會,新的人事安排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胡溫當政的真正當家作主的時代剛剛到來,也就是這時,他們才可以不那麽提心吊膽地實施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不至於還處在基本上全部受製於前任垂簾聽政運籌帷幄的約束。為了贏得頭彩,找到個開門紅,作為一種政治交易,哪怕是階段性的幻象,也要動用公權力將市場穩定下來。胡錦濤最近明確表示,要關注顯性的通貨膨脹,這種姿態已經表現出中南海對於物價上漲及其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的憂慮。而房價的持續走高,會讓通貨膨脹更加作惡多端。從幹部安排的層麵上看,即使是從給麵子的角度,也應該讓房價先出現一個可以為全社會津津樂道的漲幅停歇,以緩解近年來越來越達成共識的希冀房價暴跌及其背後惡性的社會心理趨勢的蔓延與積重難返。

但這隻不過是一場作秀,並不是真實的市場反應,更不會持續。

光是出於維護統治現狀的需要,當局也不會坐視房價下跌。這也就是宏觀調控的所有言辭,都不過是“抑製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而不是真正要讓房價降下來。

“仆人”會繼續搶劫“主人”。這種本末倒置的千奇百怪還生龍活虎地招搖過市著。對此,我們即便忍無可忍,卻也無可奈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