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物流業泡沫下行將就木
2007年11月19日
何必
在昨日舉行的首屆京津冀區域物流合作發展論壇上,三地物流業代表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書”,約定給予對方物流企業本協會成員同等待遇……(略。)
俺多次說過,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原本就有著非同尋常的政治考量,是要改變中國經濟南強北弱的格局,是要打破南方藩鎮割據局麵和地方保護的態勢,是要通過發展京津冀整體發展強化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是要改變華北地區北京一股獨大的的景象……
其實,在中國,無論什麽事,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或者說,凡是都被政治化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通過物流業作為媒介,溝通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生活,看上去應該是個很欣欣向榮的趨勢吧?但問題好像並沒有那麽簡單。
2002年我在央視做經濟學家演播室訪談節目。這個節目是由我所在的《商務電視》與中國宏觀經濟基金會合作。該基金會的秘書長王建是個很熱心的人,對該節目順利製作和播出有著很大的作用;而該基金會日常工作負責人楊大侃同樣給予了很多幫助。楊也可以收到我每天一封的垃圾郵件。在此向二位、以及現如今同樣能夠收到我的郵件、當時所有參與過該節目從而對我的工作提供幫助的列為經濟學家表示感謝。
王建在節目中,就專題討論過那時已經熱得很的物流業。從我整理的節目內容的標題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個業內人士潑冷水的警示。
我還是將王建當時的言論抄錄如下。
別對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盲目樂觀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研究員王建
(何必注,略。)
可以看到,王建在五年前指出的物流業的奇怪現象,到現在並沒有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產業結構升級、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美妙方針作為借口之際,物流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被各地都當作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不二選擇。在現行的僵化的國民經濟統計體係當中,第三產業的產值並沒有細分到內部的價值判斷方麵,總體上服務業產業增加值的提升,就足以讓官員們滿麵紅光,得到政績上的提升。而物流業的發展,更是被當作是服務業增加值提升的最佳手段之一。按照目前各地委府對GDP的瘋狂追求,隻要能夠增加本地的GDP,(這種“本地GDP”的存在本身就很是奇怪,發達國家很多並沒有地方性的GDP考核指標,而隻是國家層麵上進行GDP統計,因而這也才名副其實——國內生產總值;而中國卻用行政區劃來核算GDP,更有什麽專家學者提出幹脆用地方名字作為前綴,比如北京市GDP、廣東省GDP等等。這種倡議讓地方割據更明目張膽;同時也可以看到專家學者的胡說八道。)貪官汙吏們甚至可以幹出來讓貨物運輸原封不動地在馬路上往來,進而用運輸裏程提供本地GDP的貢獻率。
按照王建的建議,是建立都市經濟圈,這樣就可以大大緩解物流業所造成的資源巨大消耗和浪費。
但媒體指出,即使在都市經濟圈內部,物流業也是呈現出一擁而上不可收拾的局麵。長三角物流園泡沫值得警惕。一直以來,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物流企業的發源地和密集區。現在,無論是上海、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還是南通、宜興等二三線城市,都將建設物流園作為今後經濟發展的增長點。長三角已建成和在規劃中的物流園有60多個,幾乎是珠三角園區規劃的2倍,占全國目前規劃建設中的物流園區的1/5強。許多城市動輒圈地數百畝或上千畝,投資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來進行園區的建設。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狂熱的發展往往帶來畸形的產業形態,需要高度警惕。
不僅如此。都市經濟圈內部相對完整的產業布局,使得各自都具備自成體係的條件,這給地方割據以及地方保護帶來了現實的環境因素。正是因為這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中國內地省與省之間的貿易成本要高於中國的國際貿易成本,出現了內貿難於外貿的事實上的分裂狀況。
而且,類似廣東等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國防前沿地帶,輕盈的經濟結構也開始重型化,高汙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情況無處不在。
這一直被認為是與房地產價格瘋狂上漲互為因果的罪魁禍首,房地產所帶動的水泥、電解鋁、鋼鐵、有色金屬等各行各業的高歌猛進和產能過剩,為貪官汙吏中飽私囊提供了大量的基礎元素。
還需要看到的是,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實際上是交通部與鐵道部作為兩個利益集團爭權奪利的產物。表麵上看,公路、鐵路(當然,還應該包括水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競爭是市場化的路徑,但在中國,無論什麽事情,最終都變成利益集團的囊中之物。至於王建提到的對於土地資源利用率的考量,那才不是交通部、鐵道部那些昏庸無能卻腦滿腸肥的貪官汙吏們所需要麵對的亂七八糟呢。
由是,無論中國是不是采用都市經濟圈發展方式,物流業的泡沫都越吹越大。
在我們為了服務業產業增加值的快速上升而津津樂道,認為這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豐功偉績之際,我們卻不得不忍受物流業泡沫所帶來的環境汙染、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土地資源被侵吞、生存質量日益下降的悲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