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單個省份就富可敵國與咱們實在毫無幹係
2007年11月17日
何必
《韓民族新聞》11月14日發表題為《中國迅速湧現富可敵國的“地方大國”》,稱中國經濟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兆(萬億)元的“地方大國”一個接著一個誕生……(略。)
這樣一則消息,迅速被恬不知恥的中國媒體當作大書特書的題材。各大門戶網站競相將這種內容放在首頁顯著的位置,並標有類似“韓國媒體稱中國九省市‘富可敵國’”等醒目題目,吸引急不可耐而且怨聲載道的國民的注意力。
不僅如此,網站還緊接著繼續援引中國內地媒體的報道對著公眾自欺欺人,在同一個頁麵當中為岌岌可危的中國溜須拍馬,找出來什麽很值得質疑的內容進行所謂“相關新聞”:區域增速差距縮小。據新華社電日前,國家發改委表示,近五年來我國東部、西部、東北及中部“四大板塊”均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廣大中西部地區增速普遍提高,區域發展增速差距趨於縮小,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嗬嗬。
一方麵,中國內地的省份當中,富可敵國者愈來愈多,經濟呈現讓全世界垂涎欲滴之勢;另一方麵,中國版圖上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大為緩解,東中西部以及東北幾個板塊之間的“發展增速差距趨於縮小”,多麽令人心潮澎湃樂不思蜀的景象啊。這讓咱作為一個拿著內地身份證的中國人,是何等自豪和驕傲:想當年,毛澤東時代超英趕美的目標,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竟然成為了現實;中國越來越多的省份,一個就可以頂上洋鬼子全國的經濟總量。再照這麽發展下去,豈止是富可敵國,富可敵世也不過是指日可待彈指一揮間手到擒來的事情嘛。
友人給我發來郵件。其中的部分,對於解讀這種盛世圖景很是別有風味。
友人給我發來了郵件。看過後應該可以對此有個解讀。
……
2007年10月22日 12:10
Fw: 破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
To: ***@***
Sent: Monday, October 22, 2007 12:05 PM
Subject: 破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 <***@***>
Date: 2007--22 10:52:35
Subject: 破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To: <"Undisclosed-Recipient:;"@***>
破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主講人:曹建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經濟學博士)
時 間: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地 點:北大資源賓館三層1308室 烏有之鄉書社
網 站:www.wyzxsx.com
參加範圍:感興趣者皆可參加。
下麵是演講錄音整理稿,已經主講人審閱。
曹建海:破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2007年9月22日下午於北大資源賓館“烏有之鄉”書社)
網 站:www.wyzxsx.com
參加範圍:感興趣者皆可參加。
還是老規矩,引用完畢後用加長省略號表示。
下麵是演講錄音整理稿,已經主講人審閱。
曹建海:破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
(何必注,略。)
嘿嘿。
曹建海涉及到的內容裏,可以有太多的繼續解讀的餘地。比如,國有企業員工下崗,從法律上說,本身就是個違法的過程。
在計劃經濟年代,國有企業員工通過人為壓低勞動報酬的方式,享受著社會保障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前幾天我與王煉利大姐討論這樣的問題時,我就說到,現如今人們在談及改革開放成就時,張嘴閉嘴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而我則說這注定是胡說八道。
最簡單的事實就是,計劃經濟年代,每個家庭人口的平均值;換言之,一對父母可以養的孩子的數量以及供養老人的數量。凡是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一個家庭裏有三、四個孩子,並在同時供養著一個、兩個或者三個毫無退休金的老人,而這個家庭當中也許隻有一個人是企業的正式職工,也許還有一個是集體企業的臨時工。這種情況如果放到了當下,會是什麽樣呢?別的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現,有家庭責任感下降的原因,但我做電視專題節目的調查當中發現,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們養不起孩子。對於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到底要花多少錢,見仁見智,有的說49萬元,有的則說得150萬元,莫衷一是。但問題都歸結到養不起孩子的環節上。而這還是在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大背景下。如果脫離了計劃生育,允許家庭自由養育孩子,那麽是不是可以有計劃經濟時代那種光是靠一個勞動人口供養整個家庭的情形出現?
顯然是不可能的。現如今一對夫婦有一個孩子,已經不堪重負。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不要孩子的首要因素。
從這個層麵上看,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家庭結構變化、家庭規模迅速萎縮的基礎上的。這還不說,很多老年人都擁有退休金不需年輕人供養,而到了農村,將耄耋之年的老年人拋棄不顧的現象愈演愈烈。
我並不是為計劃經濟歌功頌德,隻不過強調的是,改革開放遠不是精英們以偏概全喋喋不休的那種歌舞升平。
於是,我們看到,國有企業職工是通過可以供養比現在要大得多的家庭的條件,來忍受低勞動報酬的。
國有企業職工通過質押自己以及家庭,成為人為壓低勞動報酬的獲得者,低勞動報酬與相對廣泛而高度的本人及家庭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則成為交易條件。因此,在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麵看,職工就是企業的債權人。
而國有企業改製過程,實際上就是將與職工達成的法理上的協議單方麵撕毀的行動。企業法人擅自改變合同條件,並且以國家合法暴力為支撐,對職工采取強製性改變社會身份(從主人公到失業者)、單方麵出價迫使職工接受一次性買斷其個人與家庭未來生存全部條件的過程。這本身就是個全國性的毀約慘劇。
至於說到被國際上稱之為主權基金的事情,國家投資公司在黑石的投資已經被蒸發掉了超過兩位數,國民財富就這麽在轉瞬之間被白白拱手讓人。別忘了,與黑石的交易是在國家投資公司還沒有正式成立、樓繼偉還隻不過是籌備組負責人的情況下就倉促成交的,換言之,這種交易本身,在法律上就是站不住腳的,存在著嚴重的程序上的非法性質。
如此情況下,再回過頭來看開篇的富可敵國,也許就沒那麽樂不可支了吧。
在中國的外資跨國公司怎麽說來著?“把利潤都帶走,把GDP留給中國”!這些帶血的GDP,被我們別有用心的媒體拿出來滔滔不絕,其用心之歹毒也可見一斑了。
國際上還說了,把產品都帶走,把汙染留給中國。中國現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汙染的重災區。我們得在環境汙染當中曠日持久地生存。米國人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理由之一就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享受的排汙待遇令人不可接受。但中國龐大的官僚體係與專家學者群體,竟然拿不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和核算方式,證明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隻不過是在維持米國人從國家到家庭超低儲蓄率情況下的物美價廉、以及米國人全國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當中,竟然有超過80%的成分都是美國的跨國公司在華生產並出口到美國的。從統計上說,這原本應該計入美國的GDP,但按照目前的海關口徑,都算到了中國頭上。而美國跨國公司之所以選擇到中國,則是上麵曹建海分析的對掠奪的若無其事以及眾誌成城。
有趣的是,新華社引用國家發改委什麽貪官汙吏的話說,中國“區域發展增速差距趨於縮小”,被用來指稱中國內地區域之際貧富差距的狀況正在改善。這種說辭當中,很值得玩味。
發改委官員並沒有說區域之際貧富差距格局的改變,而隻是說增幅差距縮小。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地方GDP增速之間的差距在減少。這是為什麽呢?
東部發達地區在高增長了許多年後,由於自主創新以及市場環境等多方麵的因素,已經呈現疲態,明顯後勁不足,並且在已經龐大到一定規模的基礎上,再實現增長速度上的大躍進有著現實的製約。而中國內地欠發達地區,則是在基礎很薄弱的背景下急起直追的。在原本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實現經濟起飛,其增速的加快自然要比東部發達地區要高得多,這應該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這種增幅結構的變化,是讓中南海非常惱火的。
為什麽?
眾所周知,中國的每年一度的兩會,是自下而上的,先是縣級,然後地市級,再到省市區級,最後才是全國兩會。這就是說,在全國兩會召開並審議年度經濟預算(姑且不說這種審議當中花拳繡腿走過場的形式主義成分)之際,地方上對本地經濟預算草案的審議早就完成並且付諸實施。
如此,全國兩會的預算審議連亡羊補牢賊走關門的功用都不具備,形成了徹底被架空的態勢。而通看全國各地兩會上的經濟增長要求,統統高過全國兩會,而作為經濟欠發達但卻是資源相對富饒的地區,GDP增長指標比發達地區要高出許多。在十一五規劃所謂又好又快的變遷裏,將GDP定在了7.5%的水平上,但十一五開篇的去年和今年,GDP增速都超過了11%。
這種讓中南海很是尷尬的局麵的出現並不奇怪。其實,類似內蒙古兩會上將GDP增長目標定在13%,就可以表現出中南海是何等失靈,以及地方割據已經到了什麽樣的程度,與北京是何等離心離德。
更為可怕的是,當國際上都認為中國的單個省份就富可敵國之際,會采取與一般發展中國家不同的要求對待中國。而中國的真實情況是什麽?國富民窮。國家坐擁大量財富,而民間卻每況愈下。從大學生零薪酬就業,到農民工討薪,以及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甚或通貨膨脹水平遠遠高於銀行利率,諸多現象都告訴我們,富可敵國與咱們國民毫無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