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麽不能365天都享受供暖?
2007年11月7日
何必
今天起,北京進入試供暖階段,全市小區、公共建築將逐步通暖氣……(略。)
網上流傳著“高校BBS爆笑簽名檔(搞笑)”,其中涉及到供暖的內容是這樣的:
15、(清華供暖情況)暖手基本靠口,暖身基本靠抖,情侶基本靠摟,單身基本靠走。寫信動不了手,投訴隻能亂吼,溫度何時能有?學校回答說否。不是七十老叟,一點耐力沒有,這才“十一”出頭,你就凍成小狗,西伯利亞南走,你還有命沒有!!
又到了供暖前夕,屋子裏麵冷冰冰的,很是難過。
北京市的新聞媒體也紛紛就此做文章。有報紙采用什麽政協委員的訪問內容,質疑北京市為什麽在供暖時間上依然按照幾十年不變的方式。而為了中國產品質量而犧牲了的北京電視台,在全麵禁止負麵報道的情況下,對此隻字不提,隻是對供暖部門進行了什麽樣的準備大書特書。
咱北京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供暖網絡,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供暖網絡。就憑這,也足以讓咱們這些待在北京的主兒們揚起頭來驕傲地俯瞰全世界了吧。
往年,咱做新聞時,適逢到了供暖季節,總是要找點子老舊社區,在管網年久失修的地界兒,說說那些寒冬臘月當中得靠著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抵禦寒冷,原因就是供暖後溫度不達標;咱也嚐試著撥打長年不變的客戶服務以及監督電話號碼,現場實錄下那裏是何等繁忙,到了永遠占線的程度。
不信,凡是在媒體的人都可以試試看。
這兩天北京陰冷陰冷的。俺在屋子裏麵,都不敢赤腳穿拖鞋,必須得套上襪子。
有消息說,現在的室外溫度是近年來北京最低的。
看著大街上穿得厚厚的男女老少們,就知道他們在家裏恐怕也得縮成一團,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正式供暖日期的來臨,手腳冰涼地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還別說,兩個月前咱還真就有過享受室內暖氣的光景。
當然,那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挪威。
今年夏天,是50年來奧斯陸氣溫最低的。奧斯陸屬於海洋氣候城市,降水量大,每個月當中有多一半都在下雨。缺少陽光,讓挪威人罹患憂鬱症人數居高不下(當然,也有臨近乃至進入極地晝夜時間變化較大的緣故)。為此,挪威人、以及斯堪迪納維亞諸國的人們,當然還包括隔海相望同樣被陽光所遺忘的大英帝國的人們,夏天紛紛跑到南歐去曬太陽。咱也湊份子,今年夏天去了西班牙馬洛卡經曆海水浸泡後的暴曬,弄得像野豬似的到處蹭後背,以緩解陽光給皮膚造成的瘙癢。
回到奧斯陸,依然陰雨連綿。這時,就可以將室內的暖氣打開。別忘了,那才是北半球屬於盛夏的8月份。也就是說,是否開啟暖氣,完全是個人的選擇。一年365天當中,隻要你願意,隨時可以打開暖氣。
挪威是用電供暖。這種供暖方式決定了,各個房間都可以形成獨立的供暖對象,而不必使用與其他房間相關的管網。這就如同家用電器一樣,是否使用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並不需要依賴於鄰居乃至其他。
奧斯陸人口規模也就是45萬人,因此其供暖網絡注定不會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我不知道,挪威的供暖網絡是不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我能夠親身體會到的是,當我感覺需要暖氣時,隨時可以打開使用,而不需要什麽供暖網絡先進的性,更不需要撥打那些形同虛設的客服電話或監督電話。
北京在供暖方式上做的文章也算是不少了。什麽統一供暖分戶計量,什麽獨立供暖,等等。在媒體一片歌功頌德之後,我們看到的卻依然是供暖領域經年累月的不可理喻。供暖開始後老舊社區怨聲載道。而在正式供暖前,人們更是眼巴巴地盼望著暖氣能夠工作起來。
由於年齡、性別、體質等方麵的差異,個人對環境溫度的需求是不同的。應該說,我的身體還算是湊合。可那些老年人、小孩、婦女(特別是孕產婦)以及身體虛榮的人們,對於溫度的需求就會高一些;或者說,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變化更為敏感。這就要求室內溫度能夠盡量保持恒定。
換言之,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對於供暖的需要是不同的。那些家裏有體質虛弱者的住戶,比其他家庭需要暖氣的時間要長,因為他們無法忍受正式供暖開始前和結束後氣溫還很低的環境。
於是乎,近來人們有著千奇百怪的采暖方式,什麽電暖器,什麽液化石油氣,什麽柴油供暖,等等。這種狀況給商家造就了發國難財的機會,更由於上述種種取暖方式由於能源轉換方麵的巨大損失,使得能耗急遽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費。
這之中,還有的人幹脆將在北京的親戚都聚攏在一個住戶當中,人為造成家庭性質的統一供暖。
這種人戶分離的狀況,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節奏被打亂。更為嚴重的是,這使得那些離開住地的家庭的鄰居們苦不堪言:不管是獨立供暖,還是統一供暖分戶計量,都要將不少的熱量消耗在溫暖隔壁家的冰冷的牆上,使得自己的供暖消耗大量增加。
改革開放是個市場化的過程。人們說,福利供暖是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建設部等衙門惡狠狠地將福利供暖當作是不共戴天的對手,必欲置之死地。2005年12月,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製改革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可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供熱的商品化、貨幣化。這種市場化的路數被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們拍手稱快。
可福利供暖取消了,供熱體製改革到了商品化、貨幣化了,可咱交錢卻還是得苦苦等待著正式供暖日期的到來。
人家熱力集團方麵也是按部就班,不緊不慢地走著官樣文章。這種發端於計劃經濟時代的集中供暖的方式以及始終日期,卻沒有跟隨什麽商品化貨幣化而有所改變,在供暖費大幅提高之後,供暖質量卻沒有任何提高。
說北京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供暖網絡,這話聽起來就像信產部宣傳已經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通訊骨幹網那樣,而在中國的人們卻不得不忍受比發達國家高出10倍的話費水平。同理,北京這個全世界最先進的供暖網絡,帶給咱們的卻還是幾十年不變的11月15日正式供暖、次年3月15日停止供暖。不管今年的當前是不是近年來北京氣溫最低的,供暖日期都要保持一成不變。這讓太多的在北京的人哆哆嗦嗦,窪涼窪涼地感受著中國特色的與時俱進,並在如此情況下白白虧待了在全世界最先進的供暖網絡給咱們帶來的豐功偉績。
北京媒體找了什麽政協委員抱怨集中供暖日期不應該統一,而要區別對待。這種說法本身從技術上就有問題。前麵說過,對供暖的需求因人而異。就目前的居住情況看,從原先的按照單位到現在的按照財富劃分居住範圍,已經有了實質性的變化;而按照個人對供暖需求的不同而劃分居住地,顯然是不可能的。
問題就在於,福利供暖取消了,但福利供暖的方式依然如故。按照一成不變且缺乏科學依據的供暖日期來進行供暖,本身就是對供暖體製改革到商品化貨幣化成果的極大諷刺。現實當中北京無處不在的縮手縮腳的人們,就是供暖體製改革也成為委府攬權卸責把戲的又一個顯而易見的例證。
這就如同我曾經寫過並被比如清華崔之元轉發的內容那樣,北京交通擁堵的暫時性解決方法,就是將機動車在主輔路進出口的次序顛倒一下,就可以極大的緩解完全由主路完成分流以及公交車進出站功能這種弊端而造成的麻煩。但是,盡管社會上此類呼聲早就存在,但當局卻根本不為所動,繼續聽任北京的道路一個也不能少地悉數變成停車場。
其實,從供暖方式上說,采用電力取暖,是最為經濟的,既可以節省燃煤消耗,更可以降低大氣汙染,從能源轉換方麵也是高效的;對家庭來說,隻需要增加最高負荷容量,而現如今咱北京人擁有專利的能夠使節電率達到高居40%這種全世界領先的家用(當然,也包括其他領域)節電技術也已經上市,可以大大降低供暖以及其他所有家用電器的用電消耗;更重要的是,電力線路遍及每一個家庭,並不需要重新鋪設管線,也不存在現如今熱力供暖方麵讓人頭痛不已的線路老化及其所附帶的跑冒滴漏和熱水管鏽蝕等的問題,還可以具備一年365天全天候供暖的技術條件。
當然啦,如果采取電力供暖,作為北京市財稅大戶,熱力集體的存在就失去合理性了,貪官汙吏們中飽私囊就少了塊肥缺。北京市口口聲聲說,每年向供暖撥付的財政支出高達幾億元。這當中,什麽三公開支,什麽五毒俱全,以及什麽公共通訊費用,公共住房職務補貼等等,都要在其中列支。把供暖權攬在委府手裏,這本身就是利益的需要。這種行政權對供暖權的置換,形成了在壟斷條件下市場化扭曲得不成樣子的基本格局。
信不信,真要是到了取消集中供暖的當口,衙門還會祭出就業的借口,讓熱力集團的員工們發出聲音,號稱是通過集中供暖可以大規模解決北京市就業問題,並且為了社會穩定和不讓失業人群帶來新的不安的因素,繼續維持現狀。
像熱力集團這種享受著政策性補貼的地界兒,已經成為全員尋租的勝地。反正不需要自負盈虧,擴編收取供暖費的人員規模,在當中安插七大姑八大姨,形成眾所周知的國有企業甚至比公務員身份都炙手可熱的局麵。政策性虧損,當然就要出國考察國外先進經驗了,當然就得找三陪安慰那些虧損的頭頭腦腦的小體格了,當然就得身體力行實踐比其他人都先進的性了……
如此這般,咱們在北京的人就不得不在天寒地凍當中,繼續忍受著供暖費用節節攀升,但供暖日期卻抱殘守缺這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質次價高甚至假冒偽劣帶來的切身感受。
咱現在聽得不厭其煩的說辭當中,就有個什麽以人為本。什麽叫以人為本?在供暖領域,就是以每一個對供暖有著自身需求的人為本。當日益為多的在北京的人都哆哆嗦嗦地苦苦等待著正式供暖日子到來的景象擺在地球人麵前時,怎麽著也距離以人為本的目標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