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命途多舛

(2023-01-23 13:57:01) 下一個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命途多舛

                                2007年10月17日

何必

聯合國貿發會議昨天公布的《200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在2006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61億美元(中國商務部最近的更正為212億美元),在全球位列第18位……(略。)

現如今的中國,在流動性過剩、國內市場競爭慘烈、市場空間日趨逼仄、市場環境逐漸惡劣的情況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走出去成為一個為各方所並不避諱的戰略選擇。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的相關報道。

2007年02月0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54北京時間 20:54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從“招商引資”到“走進非洲”

(何必注,略。)

實際上,中國國內也對當前國富民窮的狀況有著越來越激烈的反對的聲音。近來的消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14000億美元的高度。國家成立外匯投資公司,樓繼偉擔任董事長,高西慶擔任總經理。而今年8月份我在西班牙時就曾經寫過相關內容,樓繼偉在還沒有被正式任命之際,已經將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幾乎悉數消耗殆盡。投資在國外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方麵,由於中國貪官汙吏們的個人私欲膨脹、以及投資意識和能力的嚴重匱乏,導致投資屢屢一敗塗地,使得依賴於對國民掠奪而積攢下來的財富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這篇文字被博客刪除,也表明了國內意識形態控製的嚴厲。

媒體更是指出,外匯儲備的用途,最重要的絕非是向海外投資什麽高風險高收益項目,在中國社會公共品嚴重匱乏之際,公共開支首當其衝應該彌補公共品投資的嚴重不足,而不是憑借著小米加步槍的原始技術,去武裝到牙齒采用高科技和現代化知識的國際上進行新一輪的公費全球旅遊。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作為一個掌管中國巨量外匯儲備投資的國有企業,其性質本身就被人們看到,不過是新型的腐敗表現。事實上,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成效,很是差強人意。去年4月5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IBM研究院針對中國的報告,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中國媒體援引其報告,也樂得其所。其實,由企業的研究院提出中國狀況的報告這種方式本身,就給中國大量吃皇糧的官方智囊機構形成了羞辱性的存在。中國幾乎有著全部國務院部委局辦各自興辦的研究機構,以及曾經隸屬於這些部委局辦的高等院校。但這些國際上聞所未聞的所謂事業單位本身,就成為體製改革當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和無法回避的難題。)

從類似TCL收購阿爾卡特以及與湯姆遜合作的失敗,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國有企業海外擴張的痕跡與成效。

而開篇聯合國報告當中也提及,到現在,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更多地還是以資源性為主,像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投資,已經改變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中國像個貪得無厭的家夥,在全世界到處尋求能源,以彌補自身高能耗高汙染的增長進程中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快速消耗,於是形成了對既有的發達國家對國際市場格局把持權力、以及遊戲規則製定話語權的挑戰和衝擊,引發了全世界不斷提升層級的排華浪潮。

許崢給我發來的材料當中,有關於中國從單純的對外貿易轉向對外投資的戰略性調整的質疑。

中國不可從貿易立國轉向投資立國

(何必注,略。)

實際上,正在熱熱鬧鬧舉行的會議上,發出了明確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將繼續一個不可持續的社會發展路徑,即所謂意識形態向左轉,社會政策向右轉,也就是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打左燈向右轉的路徑選擇。麵對中國被越來越廣泛領域裏所發出的如果不當機立斷及時進行根本性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改變後果將“不堪設想”的警示,當局采取了政治上的保守立場,繼續維持從1990年代開始的統治方式。並且將如此這般的擊鼓傳花遊戲延宕下去。

具體到中國的海外投資戰略途徑上,表現出中國企業(實際上在很大程度是中國國有企業,或者說是中國官方)在應對國內市場困境上的束手無策。在開放和全球化的喧囂當中,國內市場上行政權力對市場高度的介入,保持了國有企業壟斷性的加強,也在形成著政策性保護下國有企業弱不禁風的體質。如此企業到海外投資,立刻顯現出與生俱來的天然缺陷。

其實,不僅僅是TCL。我們看到的中儲銅事件、中航油事件、中儲棉事件、中儲糖事件,等等一係列中國國有企業裏的龐然大物在海外投資的潰不成軍,被國際資本戲弄的慘不忍睹的結局,也就昭示出,中國的海外投資,到底會是個什麽樣的效果,以及我們作為中國的納稅人,為此還要付出何等的代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