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總局又和商務部聯手啦
2007年10月16日
何必
針對部分出口企業為降低成本,違法超標排汙等問題,昨天,環保總局聯合商務部發布公告稱,我國將建立出口企業環境執法檔案,對其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和整改實施動態管理……(略。)
看來,環保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強。
近來,環保總局頻頻出招,在加強環境保護、遏製加劇惡化的環境汙染方麵做出針對性措施,並且,試圖改變環保工作不被重視的尷尬局麵,聯合其他國務院職能部門,一起為建立環保體係而努力。不久前,環保總局聯合銀監會,對汙染企業不予房貸,被看作是環保工作方式轉變的一大進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環保部門手段單一的情勢。通過限製執法對象企業的資金來源,會有效阻斷環保主體的違法衝動。現在,環保總局又與商務部協作,對涉嫌製造超標汙染的企業停止其出口資格,則從新的層麵啟動了環保的機製。毫無疑問,這種舉措的出台和實施,又會贏得寡廉鮮恥的中國媒體的喝彩。
其實,在中國社會當中,類似環保總局這樣的部門大量存在。人們用人格魅力的說辭,來稱謂像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嶽、審計總署一把手李金華、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等等衙門官員,似乎,中國出現這種擅於利用輿論的官員,不是人治色彩的表現,卻是民族的希望。
可以看到,環保總局高調粉墨登場,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比如,去年4月6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環保總局如此公開表示中國行業環境風險,暴露出作為執法機構的無奈。事實上,2006年國家節能減排目標非但沒有實現,反而汙染程度得到了提高,給衙門帶來了非常窘迫的處境。綠色GDP的胎死宮內,把環保總局與國家統計局以及發改委等衙門之間的矛盾公開化;而為了環保而降低經濟增長的速度,使得環保總局成為全中國的過街老鼠。即使是在環保總局所強調的化工領域,商務部也在對環保進行著釜底抽薪。友人給我發來了化工領域吸引外資的內容。
中國經濟網首頁 > 管理學院 > 行業觀察 > 正文
中國化工業“難擋”外資
(何必注,略。)
可以看到,作為國家級招商引資的行政主管部門,商務部在吸引外資上一直旗幟鮮明地高舉讚成的旗手,成全著將公共利益部門化的色彩。當然,如果中國對招商引資采取關門的態度,商務部的權限將會受到限製,這是現如今國務院各個部門絕對不會容忍自身勢力範圍被壓縮的情形。即使是在社會上對於吸引外資形成了越來越廣泛而巨大的口誅筆伐之態時,商務部也從來不會避讓與妥協,高喊著國際化、全球化等騙術來欺世盜名。
由是,商務部與環保總局的協作,隻不過是針對中國本土的企業。如果在歧視性的意義上,我們可以將這種協作不僅僅當成是狼狽為奸,更是對本土企業的政策性排斥。禁止中國企業產品出口,形成了行政權力的進一步擴充,以及對市場的再一次幹預,並且對本土企業造成了新的市場壁壘。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的環境問題可以輕描淡寫。王未名給我發來的BBC相關報道。
中國主要河流入海口汙染嚴重
紅潮可以導致魚類大批死亡
(何必注,略。)
我曾經多次提及,現如今中國內河與近海,幾乎全部達到劣五類水質,生物大量死亡。不管是被我們稱之為母親河的黃河,還是長江,或者是珠江、鬆花江、淮河,還是渤海、東海,概莫能外。發達國家在一百多年裏陸續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二十多年裏就集中出現了。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說,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不足正在給中國製造巨大的環境壓力。對於高能耗高汙染企業在縱容,對於高能耗高汙染項目的熱衷,讓環保總局處於人人喊打的地位。
而現實情況是,中國的公共利益(姑且不說其界定存在的技術上的困境)被部門化,立法權掌控在各個職能部門手裏,於是就出現了各自設立符合本部門利益需要的法律並且頒行於世,造成了不同部門之間法律彼此衝突的狀況。國務院幾乎所有部門都可以在環保領域裏插上一腳,設置部門的行政規章;而北京如此,全國各地更是隨著財權上收事權下放、以及國家和地方兩稅製的存在,使得各地在財政收入上捉襟見肘,不得不通過巧立名目強取豪奪來供養日趨龐大的貪官汙吏群體,將公共財政和公共開支轉換為貪官汙吏的揮金如土。這種情況下,各地在地方立法權範圍內,對執行環保的輕蔑,才有了讓全中國成為人類垃圾場的現狀。
有人做過測算,隨著2006年作為五年計劃初始之年節能減排任務泡湯,未來四年要想完成指標隻能是癡人說夢。這也就意味著,公信力就這麽再一次成為笑話。
坊間的聲音一直呼籲將環保總局升格到部。我實在擔憂的是,環保總局自身沒有任何權力限製、因而存在著巨大的合法性漏洞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一旦成為現實,會成為又一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國民卻不得不承受居高不下的稅負、同時還必須忍受愈演愈烈的汙染。
可怕的是,我們都在遭受環境汙染對自身健康與生命的損害,但中國的法律體係卻禁止我們作為受害人主張自身的權利。
如是,再看開篇環保總局與商務部的合作,情況好像遠不是媒體描述的那般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