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被嚴重低估

(2023-01-22 14:12:57) 下一個

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被嚴重低估

                               2007年9月11日

何必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略。)

昨天,折騰了一整天,還是沒能夠進去我的搜狐郵箱。這就是說,我無法收發郵件。還VIP呢,誰人發給我的郵件也不能看到。網易郵箱也是無法登錄。不知道,這是不是也算作憲法保證的通信權利受到侵害。

連百度搜索引擎也無法顯示。這種全麵崩潰讓人聯想到,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與中國領導人討論的問題之一就是中國黑客攻擊德國政府等網站,並且就此在中國對媒體表示,中國必須遵守國際規則;在澳大利亞舉行的APEC會議上,小布什與中國領導人的議題中,也包括黑客攻擊美國政府網站,小布什倒是很外交辭令地表示,會與美國認為相關國家討論黑客問題,而沒有直接指名道姓指稱中國;可就在昨天國內媒體報道,法國方麵表示,受到來自中國黑客的攻擊。

不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麽。看上去,形勢好像很複雜。中國媒體對於黑客事件也有所涉及,這也透露出,黑客大規模出現並且行動並非空穴來風。而中國黑客如此攻擊歐美國家政府網站,這到底是個什麽信號?而且,德法美的相關報道中都提及了這涉及到來自中國軍方的黑客,聯係到下個月就要召開的黨代會,問題似乎就很讓人左思右想了。

不過,在知情權形同虛設的情況下,再怎麽想也是瞎掰。輿論的封鎖,使得越來越多的涉及身邊事務被當成是不可公之於眾的內容,諾大的北京電視台,已經全部隻能做正麵報道了,而真實發生的事件,隻要稍微有點動搖民心的可能性,則被屏蔽在公共視野之外,隻能造成小道消息不脛而走,各式各樣的傳聞鋪天蓋地,而中國則習慣於對傳播類似消息著繩之以法,卻根本不管消息本身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特別是這種消息之所以產生的製度性因素。

於是,從國外登錄國內網站的種種麻煩,是不是也與此相關?而恰巧這兩天又是台灣地震造成海底電纜再度受損,繼今年初地震導致中國大陸與海外網絡受阻之後,又一次麵臨如此境況。國內媒體報道,海底電纜問題導致珠三角網絡受到影響,當然也就不會理睬像我這等待在國外卻必須要成天到晚泡在國內網站上的主兒們的感受和因此而產生的氣急敗壞了。

2001年到挪威,電腦曾經遭遇病毒,但那時與國內聯係還不曾有如此頻繁而密集。

此後,從2003年開始,我就每天發送文字,風雨無阻,即使節假日也從未間斷過。這一點,自始至終接到我郵件的人應該了解。

可這次出國,卻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先是無法用OUTLOOK EXPRESS發送郵件,隻能將冗長的通訊錄複製下來,分作幾十個單元,每個單元幾十個地址,然後在瀏覽器上分期分批發送,免得我在國外遭遇國內郵箱批量限製而封鎖,打電話通融都很麻煩;接著,就是到西班牙上網麻煩;此後,就是台灣地震後發送郵件困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部分人無法收到郵件的情況;到了昨天,更是連郵箱都無法登錄,因而處於徹底封閉的狀態,所有郵件都不能收發,更無法閱讀;出現史無前例的所有人都無法收到我郵件的情況。

可以說,這次出國由於這互聯網,可讓我吃了大苦頭。

毛澤東說,與天地人鬥,其樂無窮。我則是與網都其煩無比。

陳永苗群發來郵件,認為維權是中國社會百年曆史上的畫龍點睛,相對於自由主義的空中樓閣般的搖旗呐喊,憲政精神更多地還是要在維權上得以充分體現。如果把這當成是社會進程的階段性原點,問題似乎隻能在推陳出新的層麵上了。

倒是,左試右試,拐彎抹角曲徑通幽,從一個犄角旮旯上去了我的新浪郵箱。而從上周末的情況看,用這個郵箱發送批量郵件,也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需要發送一批,然後重新登錄一次。我還沒有嚐試。如果能夠發送,將連帶昨天的稿子一並,也算是補償和致歉;如果不行,也隻能像昨天一樣再度作罷。

就此說明。

今天,各大網站都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放到了非常顯眼的位置,而且標題也做成類似8月份消費價格指數上升6.5%這樣聳人聽聞的模樣。

自從1990年代中國經濟學家在中國社會生活當中一枝獨秀獨領風騷時候開始,經濟數據就在中國社會具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性;而到了新世紀,特別是自從股市從萎靡不振狀態當中突然之間像吃錯了藥似的發飆時起,股市進入脫韁野馬誰也攔不住的瘋狂狀態,導致全民炒股現象的出現和蔓延,不管是離退休的老人們,還是公司小白領,抑或中國形形色色的企業,都在這個瘋狂的賭場當中試圖渾水摸魚一夜暴富,成就新時期的創富神話,在無奇不有的中國社會增添上濃墨重彩的新篇章,對於經濟數據就有了更普遍性的企盼和關注;媒體也樂得推波助瀾,那種統計局,以及像發改委、海關以及各行業主管部門的數據津津樂道,以饗讀者。可以說,中國社會對於經濟數據的廣泛矚目,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

今年以來,CPI進入了上升通道,各界對此振振有詞。分析人士表示,經濟轉熱很明顯 宏觀調控需合力。“高增長、低通脹”一直是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獨有特征,去年四季度以來,這一特征已悄然發生變化。統計資料顯示,二季度GDP增速高達11.9%,創自1995年一季度以來50個季度新高。而6月份CPI漲幅高達4.4%,創自2004年10月以來33個月新高。

而7月份CPI增幅高達5.6%,就已經讓很多人大呼小叫,專家學者一擁而上,對該數據進行著七嘴八舌的解讀。該指數達到了10當中的最高,也讓人對中國經濟的走勢見仁見智。中國建設銀行發布的《下半年經濟金融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顯示,中國下半年物價指數將衝高回落,加息等緊縮性調控政策仍將出台,國家有可能完全停征利息稅。(何必注,略。)

而建行在上半年發布的這份報告,顯然對於中國經濟宏觀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了,並且為這次統計局的數據給了一個明確的批駁。人們也猜測,股價房價物價一路往前衝 宏調該加碼了。滬指7月30日突破4400點,再次讓人引發聯想。而股價、房價,以及一些大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似乎隱含著玄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說,房價與CPI(居民消費價格)有很強的關係,CPI高一點,房價就漲得更快。根據北大朗潤預測,13家經濟預測機構認為,第三季度經濟增幅的加權平均數字為11.8%,比上半年的11.5%還要高。CPI的加權平均增幅是4.5%,也超出6月份的4.4%。據此,多名分析人士認為,經濟過快增長,已經超出社會和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包括多項改革到位的治本之策需要加快出台。

北大宋國青應該是對中國宏觀經濟預測方麵數得上的人物,在圈內以預測準確性著稱。雖然說,對於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從“偏快”進入“過熱”(這種文字遊戲也就是咱們的專家學者喜歡把玩),“業內人士”眾說紛紜,但是從中南海人物屢屢針對抑製過熱勢頭出現的表態來看,對於過熱還是保持了基本一致的立場。而其中,特別關注物價指數的節節攀升。近期國家發改委一反常態,對於類似方便麵行業集體漲價等行為進行幹預和處理,以及對類似石油電力等壟斷性行業的漲價申請置之不理,表現出由於物價上漲帶來社會上的怨聲載道及其對社會穩定可能導致的影響的高度擔心。

尤其是,在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經濟數據用CPI銜接著的一個5.6、一個6.5作為獻禮,也當屬如鯁在喉。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相關報道。

2007年08月1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3:01北京時間 11:01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國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6%

7月份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5.4%。

(何必注,略。)

可是,當今天統計局數據發布後,可想而知的是,國內外各個機構對於中國年度經濟數據的預測,又不得不進行調整。

對於物價走勢所引起的政策反應,社會上也是莫衷一是。有聲音是,三季度CPI或創新高 央行將會再次加息。相比對中國經濟運行正常的樂觀判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宋國青教授的看法有些不同,他認為目前經濟已經有些“偏熱”。包括北大經濟研究中心、花旗集團、國家信息中心在內的13家頂級研究機構為此發出了最新預測,今年三季度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將達到4.5%的新高,為防止過熱勢頭進一步發展,央行將在三季度再次加息。

可是,問題的真正麻煩還不在這裏。雖然說,7月份CPI數據公布時,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媒體並沒有對10年以來新高數據本身給予太多喋喋不休,而卻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首度公布的CPI計算過程上。好事者滔滔不絕地歌功頌德,說什麽這是政務公開的範例,是信息透明度提高的表現,透露出委府執政為民精神的新動向……

但對於更多的已經對文過飾非的宣傳不勝其煩的人來說,願意看到的卻是,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CPI的真實性。

許崢給我發來的材料裏,有相關的報道。在5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中,食品價格上漲8.3%,(何必注,略。)

哈哈。這下明白了吧!所謂的CPI,那不過是逗你玩兒的把戲。

咱還不說中國統計數據造假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兒,而姑且認為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但是,這個數據是怎麽來的?在編製物價指數時,把什麽弄得重要一些,把什麽人為壓低一些,那還不就是統計局的貪官汙吏們的舉手之勞?就像文革期間電影《渡江偵查記》裏那個國民黨士兵向新兵傳授如何不被共軍製裁的秘方:對共軍作戰時“槍口太高一寸”……

應該說,在國際上也有著針對CPI指數合理性的質疑。英國方麵一直認為,CPI當中不包含房地產以及股市價格變化,對於準確判斷宏觀經濟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當然,考慮到房地產具有消費品還投資品雙重屬性,因此到現在也還是處於口水戰之中;而股市更由於其明顯的投資性質,被業內憂心忡忡於加入CPI體係。

不過,這是背景於“國際化”的市場經濟。

而中國的情況則是,經濟數據指標體係的建立、維係與運用,卻依然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的貨色。上一屆委府提出的與時俱進,根本沒有在經濟數據的采集編製領域得以體現。特別是,當全中國的房地產已經成為一個侵吞國民財富的提款機和消滅所謂中產階級的劊子手、房價大體上保持著全國性的兩位數增長之際,卻根本在消費價格指數中得不到應有的反映。

現行的CPI指數還是沿用十多年一成不變的版本。而這些年來,情況卻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取消福利分房的住房製度改革之後,將委府責任推卸給了社會;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委府通過城市強製性拆遷,讓越來越多的人轉瞬之間無家可歸,從而造成了房地產市場上的“有效需求”,作為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哄抬物價,囤積居奇,把持著土地供應這個基本環節,並且以高強度的行政幹預從中漁利。這也是出現一些地方房價在一年之內漲幅接近甚至超過一倍的製度根源。

可以設想的是,如果將股價、房價悉數放到CPI當中,並且以合理的權重配置,再得出來的結果,將會是非常讓人大驚失色的。

那麽,如果把物價、股價、房價全都大規模上漲的因素都用CPI表現出來,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會是如何?

我並不是個研究者,說得好聽點兒,是個媒體人,而按照身份來說,隻不過是個混混兒。我也不可能信口開河,隨便弄出一個什麽驚天動地的數據來欺世盜名。

測算CPI,以及其他經濟數據,是個非常嚴謹的活計,在缺乏知情權的情況下,基礎數據支撐難以保證,恐怕連王煉利大姐那樣的統計專家也無能為力。這也是反壟斷法的致命缺陷所在——反壟斷並沒有反到根子上,衙門對於公共信息的壟斷,才是社會運行失衡以及人們判斷失真的根本原因。

不過,可以推測的是,如果將物價(當然是準確的未經造假的真實數據)、股價、房價通通計入消費價格指數當中去的話,那麽總物價水平上漲幅度勢必比現在的數據要高出不止一倍。

假如,真實CPI指數增幅超過了10%(按照8月份數據加倍則為13%)、甚至20%的話,我們還能夠說,這是可以忍受的通貨膨脹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