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咱們的知識產權地界兒本來就是重災區

(2023-01-21 07:37:35) 下一個

咱們的知識產權地界兒本來就是重災區

                       2007年7月31日

何必

2005年1月20日,英特爾在深圳市中院起訴東進通訊,指控其研發的語音卡產品侵犯了英特爾SR5.1.1軟件中的“intel頭文件” 這一知識產權……(略。)

如此新聞由頭後麵,是一群國內知識產權專家學者對於這個案件及其意義的分析。從其討論中可以看出,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裏的困境,幾乎也照樣是無處不在。跨國公司通過知識產權訴訟,高昂的訴訟成本將讓中國企業很難抵擋,而訴權的濫用,也彰顯出跨國公司在中國消滅本土競爭對手的決心。

事實上,如此這般的有關知識產權方麵的討論比比皆是。去年4月21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歐美在知識產權方麵對中國的態度的截然不同,很令人琢磨。中國人對劍拔弩張的米國人動輒就掄起大棒進行警告和製裁的方式很是反感,外電也注意到,如果激發中國人的民族情感,那麽米國人的做法所能夠取得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當今國際上最火爆的說法是,歐洲人和米國人完全來自兩個不同的星球,其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有著本質性的差異,米國人的暴力進取和歐洲人的溫和守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不過,國人通過仔細的觀察,還是看到歐洲人也並不是那麽善良,在彬彬有禮的外表下麵暗藏著咄咄逼人的殺機。但比起自封為世界警察並要向全人類輸出其價值觀的米國人來,歐洲人以其含蓄古舊更容易贏得中國人的親近感。相反,米國人的不可一世則招致中國人日益強烈的阻隔。由此產生的雙方摩擦也愈演愈烈。去年6月26日快訊。(何必注,略。)

迄今為止,中美貿易領域的三大頑症依舊是貿易逆差、匯率糾紛和知識產權。剛剛到訪的美國財長鮑爾森這次還會將知識產權問題擺到雙方對話的桌子上。

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裏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不忍目睹。即使在北京著名的中關村,販賣盜版軟件者對川流不息的人群裏每一個看上去能夠成為準客戶者的如影隨形令人不勝其煩。這種情況,隻有美國相關頂級官員到訪並可能進行檢查時,北京警方聯合城管等部門才將這些流動叫賣的小販轟離鬧市區,而一矣風頭過後,一切又都恢複了原樣。每天沿街非法散發的成百上千萬張的小廣告,內容幾乎全部都與此領域的商業活動相關。

這也使得中國當局自得其樂地宣稱中國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的喋喋不休總是差強人意。去年7月14日快訊,(何必注,略。)

中國的吸引外資方麵的不遺餘力,在全世界也是空前絕後的。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在國民經濟當中占據了半壁江山,而社科院張宇燕更是得到了外貿依存度高達90%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國外分析人士測算後得出的結果是,作為人口大國,原本應該在國際貿易占國民經濟總量比例方麵是個小國,可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這個領域裏,卻已經超過了人口小國的荷蘭以及城市國家的新加坡,在全世界僅次於愛爾蘭高居第二。這種國民經濟對國際嚴重的傾斜和依賴,造成了中國經濟的畸形,蘊藏著致命的危險。

中國各級委府對外開放對內壓製的做法,導致外資可以在中國境內橫行霸道,突破各式各樣的地方保護,形成著與時俱進的治外法權。

而中國的對外貿易當中,跨國公司等外資企業占據著其中的重要地界兒。貨真價實的本土企業隻不過在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的三來一補領域為全世界充當血汗工廠的角色,而高技術產品幾乎全部被外資所壟斷。

即使如此,人家洋鬼子還是害怕中國人盜取其商業秘密,還是害怕中國保護知識產權不力。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的相關報道。

2007年02月0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7:45北京時間 15:45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國反網絡盜版工作“任重道遠”

(何必注,略。)

看到了吧。中國治理知識產權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有著很大的難度。現在委府對於中國社會的治理本身,就帶有部門爭權奪利的成分,不管是審計風暴,還是環保風暴,抑或知識產權風暴,再不就是食品安全風暴,每一次抽瘋似的“專項行動”,都把法律的穩定性變成了猴皮筋般的時張時弛時鬆時緊的把戲,而行動成果報告則變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鳴冤叫屈討要權力的發布會。

而中國之所以出現如此眾多的知識產權方麵的問題,與中國國民對中國社會的惡劣預期有著直接的關係。在公信力蕩然無存的情況下,人人自危得過且過。媒體報道,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八成來自國外。在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中,來自國外的申請占82%,且技術含量較高,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如在無線電傳輸、移動通訊、半導體、西藥、計算機等領域;來自國內的專利申請占18%,且技術含量較低。有關人士表示,“82:18”突顯了目前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所麵臨的困境。據統計,中國的99%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專利,擁有商標的企業也僅有40%,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占萬分之三,很多企業“有製造沒創造,有知識沒產權”。

目前的中國社會,形成了與委府任期相一致的社會結構變遷,也就是說,每當新一屆委府親政,就會有與之相對應的經濟格局、社會風尚、政治原則。如此局麵裏,企業根本不可能進行什麽自主創新,無一例外都從事著朝不保夕的蠅營狗苟之舉,所有的企業製度安排也都必須采取短平快的基本路徑,推倒和而且一把一結,誰要是夢想能夠在中國從長計議,那無異於自掘墳墓。

由是,中國的知識產權領域,也就不可避免地淪為全人類詬病的重災區,其中透露出來自官方和民間共同的對中國未來的惡劣預期,以及在如此悲觀主義大思路下的朝三暮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