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教育成就新時代東亞病夫

(2023-01-19 00:08:51) 下一個

中國教育成就新時代東亞病夫

                               2007年5月11日

何必

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就在近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調查卻顯示,現在的中小學生嚴重缺乏運動,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運動場地的嚴重缺乏。……(略。)

網上流傳著“對生活對公司都有幫助的好故事”。

(何必注,略。)

有關現在的學生體質差,已經不是什麽新鮮話題;造成如此結果的是學校運動場地缺乏,也不是什麽時髦內容。節目裏報道的調查結果,無非是老生常談。隻不過,這再一次透露出,中國國內的少年兒童處於多麽險惡的生存環境當中。

這不得不讓人回想起了毛澤東時代。毛澤東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那個時代,群眾性運動非常普遍,工間操、廣播體操等等遍布著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運動競賽此起彼伏,拔河、踢毽、跑步、爬山、球類……比比皆是。那個時代的審美風尚是身強體壯,而被坊間指責王朔的文學意念依然停留在文革期間崇拜肱二頭肌的暴力年代,卻是充滿陽剛之氣的歲月。

改革開放了,人們回複到了對於知識的景仰和追逐之中,一時間,文革期間異性相互吸引的那些工人、軍人、運動員的風光讓位於知識分子,學而優則仕的秀才酸腐氣息隨著偉人的逐漸離去,荷爾蒙也迅速萎縮,一個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知識分子逐漸充斥了中國社會。在1980年代初期,社會上還討論中國是不是還有男子漢的問題,從現如今還在恬不知恥地為號稱能夠根除不孕不育的北京新興醫院充當廣告代言人、當時則榮幸被推選為中國社會陰盛陽衰風景裏奶油小生典範的唐國強,比照當時紅極一時的日本電影演員高倉健,人們還在問詢,我們的社會對強健體魄是否還應該保留一份欣賞、讚美和崇敬,可到後來,這種討論也無聲無息了。在物質主義和專家治國的氛圍裏,體質被邊緣化。鄧小平“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也無非是對於競技運動(我很反感“體育”這個帶有中國特色政治化色彩的詞匯)結果的耿耿於懷,試圖改變中國足球在全世界處於下流水平的狀況,這與毛澤東時代的群眾性強身健體的運動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的中國,來不來就說什麽與國際接軌。那麽國際上對於強身健體又是如何呢?隻是從側麵來看吧。威廉•詹姆斯在其名著《心理學綱要》一書中調侃道:如果可能的話,我非要成為那樣的人不可……既英俊,又富態,又穿著高級,又是個傑出的運動員,又一年賺一百萬,又是個智者,又是個美食家,又是個調情老手,還是個哲學家;既是個慈善家,又是位政治家,武士和非洲叢林的探險者,還是位“音詩作者”和聖人。但這根本不可能……。可以想象,這些不同的人在生活的起始階段是極有可能與一個人相似的。但為了使其中的人現實化,其餘的就或多或少地受到抑製。所以,那尋找他最真實、最強壯、最深刻的自我的人必須仔細檢查這份名單,從中挑出那個我們壓上全部賭注的角色。其他一切自我變得不真實了。(轉引自〖美〗朱迪絲•維爾斯特《必要的喪失》第43頁)姑且不談這種把自己變成無所不能的聖人到底是否可能以及有著什麽樣的心理學意義,隻是看,在歐美國家裏,成為運動員那樣的人,是個很普遍而平常的標準。

即使中國的心理學家,也承認運動的價值。“從心理學角度,知識以思考內容形式,技能以行動方式為人掌握,能力則為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有關的心理特征,它支配動作,負載思維過程的心理過程,乃影響活動效率的基本因素。素質(天然具有神經係統、感官運動器官特性)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曹日昌《普通心理學教程》)

而在美學領域,也有著生產美學(技術美學、勞動美學),生活美學,運動美學的劃分。可以看出,運動在美學領域具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在國外學力評價理論中,將學生能力分知識領域(知識和智慧)、運動和技巧領域(操作、技巧、健康等)、情意領域(價值觀、審美觀、興趣、習慣等)三方麵去評判。凡優秀人才很少在這三個方麵畸形發展。

我們也可以看到,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個柔道愛好者,並且具有相當段位,到日本訪問期間還與日本專業運動員一試拳腳;美國小布什到了中國,也全副武裝與中國自行車運動員在野外進行運動……我們耳熟能詳的是,通常歐美國家的名人,大多具有著某個運動項目上的榮譽經曆。

而中國呢?在傾舉國之力謀殺奧運會獎牌的情勢下,出現了全國人民為奧運會獎牌做貢獻的奇觀。雅典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每塊金牌合擊人民幣近七億元,同期俄羅斯的金牌含量隻不過千萬人民幣的情形,而加拿大自行車運動員在奪取金牌後,忙不迭地要趕回國去,原因隻是因為自行車是租來的,滯留一天將要多付出滯納金。

當中國運動員取得了世界大賽的尚佳名次之後,就出現了全國人民通過日益嚴重的稅負供養著自己並不需要的運動員成績,但這個成績取得後的所有收益都與納稅人無關的景象,無論是劉翔,還是郭晶晶,或者其他人,成名之後風光無限,贏家通吃,鬧出的麻煩隻不過是如何在國家體育總局和運動員(還有教練員)之間如何進行收益分配,國家財政投入就這麽被中飽私囊,運動員成績作為國有資產也就這麽流失了,被部門化和私有化了。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人們的體質卻每況愈下。時髦的說辭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但這種資本的投入責任全部劃歸了公民個人,群眾性鍛煉運動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銷聲匿跡了,國家在公民強身健體方麵的責任也在對計劃經濟的深惡痛絕之中灰飛煙滅化為烏有了。

於是,中國的中小學生們的運動場地,在城市化進程演變為房地產化的財富掠奪當中,也就這麽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蠶食侵占,落到了如今,孩子們在學校沒有運動條件,隻能“自己在家裏釘籃球架”、“沒事老在家裏跳”等等聽起來讓人辛酸的結局。

現在中小學生們的體質下降趨勢非常明顯,數據顯示,小學、初中、高中的近視眼人口比例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中國近視眼人口比例也迅速成為僅次於日本之後全世界第二高的國家。2004年3月23日《武漢晨報》報道,武漢市學生在小學、初中和高中每上升一個學段就增加兩成近視,到高中階段達到了72.80%,學生視力下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據了解,近視眼作為學生“六病”(齲齒、近視眼、沙眼、營養不良、腸道寄生蟲、脊椎側彎)之一,其發病情況越來越突出,而此病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和手段,隻能提早保護。2000年,武漢市小學、初中、高中視力不良率分別為20.60%、41.32%、67.38%。2002年,該市再次對學生視力進行檢測,此次小學、初中、高中的近視分別為:26.96%、53.43%、72.80%,情況比兩年前更為嚴重。

(而中國委府領導人眼鏡的比比皆是,更是有著明顯的示範作用,前任領導人在外訪問期間彈琴賦詩,卻從來沒見過有什麽運動把式。)現在的孩子們,一個個運動素質和能力都出現了退化,男男女女的都是一副娘娘腔。

而最新數據顯示,有三成的求職者體檢不合格。

我們的教育在幹什麽?在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費、學雜費等等名目繁多的取費無處不在,到了高中的學費也水漲船高,而進入高等教育階段,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孩子考取了大學但無法籌集學費而自殺的現象。

在中國的各種教育成為吸血鬼的當口,中國的家庭為了孩子的前程掏出越來越多的錢,卻培養出根本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的垃圾,還別從知識和技能方麵,光是這體質,就讓越來越多的求職者談之色變。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教育不是謀財害命又是什麽?

長此以往,中國人在人類學意義上的存在規定性又會麵臨什麽樣的境況?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曾經喜不自勝甩掉的東亞病夫帽子,現在不是又被改革開放和惟利是圖而悄無聲息地撿了回來重新戴到了中華民族的頭上?

如此,就算中國在奧運會上獲取再多的獎牌,對於東亞病夫的我們來說,除了委府別有用心地進行民族主義宣傳之外,又有什麽意義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