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盛讚廣州是日本人眼中的底特律
2007年5月3日
何必
日本人經常將廣州比喻為中國或亞洲的底特律……(略。)
網上流傳著“老公有外遇之後”中國內地不同地方的老婆會如何對待的文字:
(三)老婆一夜沒睡。第二天,老婆打扮得花枝招展,給初戀情人打了一個電話:喂,還記得我嗎?我很寂寞,我今天晚上有空……於是老公在外麵繼續瀟灑,老婆在家裏私會情人,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這是個廣東老婆。
這則報道的標題是“廣州:日本人眼中的底特律”,很是紮眼吧。日本人如何評價廣州,成為了廣州市委機關報赫然巨大的標題,
現如今,中國經濟發展到了全世界都快聯合起來圍剿的地步。廣交會也從單一的出口商品交易會改變了模樣,設立了進口商品的專區。雖然坊間指認,這不過是委府的作秀之舉,但還是被國內媒體恬不知恥地大唱讚歌。
其實,廣州、廣東乃至珠三角對中國經濟的拉動豈止是日本人可以評價得了的,又何止是一個底特律可以囊括的?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的相關文字。
2006年10月28日 3:53
從“老人頭"到"向日葵”
(何必注,略。)
看到了吧,現如今,一直甩不掉“文化沙漠”稱謂的廣東,也像模像樣地有了文化品味。從老人頭皮鞋像向日葵臨摹畫的轉變,凸顯出曾經被廣州師範學院教師認為粵語不是漢語、廣東不屬於中國的廣東,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路飄飄欲仙,也完成了皮鞋向繪畫的驚險一跳。
(5月2日的《北京日報》轉載了3月29日《南方周末》一篇署名“石岩”的文章,莫名其妙地再度提起往事,並且再一次捎帶上了我。這個“石岩”,我從來沒打過交道,也從來沒接受過什麽采訪,可卻在其稿子裏開頭和結尾都連帶有關我的內容。我實在不明白,那麽個陳芝麻爛穀子,不當不正地在這個當口又被死乞白賴地說是為什麽;如果是采訪當事人,按照起碼的新聞要求,也應該對采訪進程作個負責任的交待;如果說當事人其中的某個人有話要說,那就不要提及另外的人;最基本的,不要對我的狀態說三道四,因為很可能會影響到我現實已經非常艱難的生存。所以,從這點上看,廣東的文化大概也就是這麽個檔次。)
如此情狀之下,占改革開放先機並在經濟發展領域率風氣之先卻被國內外一直指摘為隻能在三來一補的加工業處於末端而在所謂“微笑曲線”中被擱置在最低端賺取血汗錢而引領全中國淪為國際民工的廣東,就不得不麵臨著人們耳熟能詳的“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命數。去年7月11日快訊,(何必注,略。)
而廣東經濟在完成自身基本形態變化上,也走上了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這條全中國概莫能外之途。去年7月5日快訊,(何必注,略。)
於是,全國性的對於重化工業的瘋狂追逐之中,廣東省也一馬當先,迅速地完成著將經濟結構重型化的進程。去年3月29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種態勢到了今年愈演愈烈。眾所周知,這種重型化必然產生對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日趨嚴重的汙染,同時,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對就業的貢獻也呈現下降的趨勢。更由於中國對各種資源性原材料以及生產要素采取著通過行政幹預方式人為壓低價格,導致了國內廉價資源和要素與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差異完全被國際上所吸收,形成了中國為全世界打工並維持國際上低通漲的局麵。
而從廣東的經濟成分上看,對外資的依賴也很是明顯。去年7月13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不僅如此,廣東在出口拉動型經濟中也是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同樣是去年7月13日快訊,(何必注,略。)
緣此,廣州市委機關報對日本人將廣州稱作底特律的現象彈冠相慶,表現出廣州、廣東乃至珠三角經濟、政治、社會的真實現狀。而這不得不讓人感歎,淞滬會戰中由蔡廷鍇、蔣光鼐所率領的由廣東子弟組成的19路軍拚死血戰讓日本人聞風膽寒的景象和風骨一去不複返了;更由於這裏是舉世聞名的富士通勞工事件的發源地,因而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成果典型的微縮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