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上海車展美女亮色的意味深長

(2023-01-17 02:09:15) 下一個

上海車展美女亮色的意味深長

                               2007年4月25日

何必

本屆上海車展由於和去年的北京車展相隔太近,因此新車發布數量大不如前,除了養眼之外,很難對今年的車市帶來太多的影響。……(略。)

我曾經有手機時,央視節目組同事總是給我發一些手機段子。其中一則說的是,一農場主誇耀他的農場:我開著我的汽車沿著我的農場繞了一圈,得花兩天時間!一老者深表同情:我很理解你,當年我也有這麽一部破車!

上海車展驚天動地開幕,給了中國崇洋媚外重鎮的這個地界兒鬧出了不少的喧囂。節目組也派出了大量人馬,專程趕往本屆車展現場,興師動眾,通過衛星傳送電視節目信號,每天對車展進行現場信息播放。

應該說,有關汽車的內容,一直是該節目所關注的重點之一,但卻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況。我曾經多次對汽車跑口記者說及,應該將視野放開,而不是僅僅盯住新車發布會(以及廠商為發稿而給予的那點子“車馬費”),可情況並沒有任何改觀。跑口記者在其稿件後麵從來不按照規定撰寫建議觀點,也成為節目組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實際上,本屆車展上新車少憐,缺乏亮色,讓媒體對如此車展充滿了質疑。北京和上海輪流舉辦每年一次的車展,並試圖打造全世界頂級的汽車展覽,這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目標。而中國在汽車領域的井噴,更是為全世界為之側目動容。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的相關文字。

2007年03月2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26北京時間 22:26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分析: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BBC駐上海記者 索默維爾 

論壇:如何看中國汽車市場和汽車製造戰略? 

(何必注,略。)

這種景象,應該很能夠讓人熱血沸騰。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著華夏大地。我們從一清二白的境地裏,迅速實現了國富民強。對於像我這等年齡的人來說,經曆過物質匱乏的時代,太知道文革期間能夠做一次小汽車是何等值得滿世界吹噓誇耀的事;而擁有一部在自己名下的小汽車,那簡直是癡心妄想。那個時代,漂亮姑娘們能夠嫁給什麽單位裏的司機,將會是非常榮幸的事,汽車駕駛員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與現在的富豪差不多。能夠看到汽車的風馳電掣,甚至聞聞汽車派出的尾氣裏的汽油味道,也算是很幸福的事了。

而文革過後,鄧小平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人們轉瞬間就看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場景。從供給製到琳琅滿目市場景象,彈指之間而已。賣方市場差不多在一夜之間就變換到買方市場,消費者主權用手中的貨幣作為選票,宣告著自身的存在和權力。而汽車從以往的達官貴人的特權符號,迅猛衝入國民家庭。人們還來不及體會從自行車大國向汽車大國遞嬗過程中所附帶的經濟、社會、曆史、文化、倫理等諸多方麵的含義,就被滔滔不絕的汽車洪水裹挾著一往無前。

在用技術換市場成為一個將遺留後世的巨大恥辱和笑話之後,中國汽車行業開始了步履蹣跚的自主品牌的研發和生產之路。可沒多久,我們就看到了中國汽車幾乎等同於破爛的結局。去年,在德國車展上,中國汽車質量的得分為零,讓海內外一片嘩然,國人驚叫德國鬼子對中國貨的歧視性態度的同時,卻根本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來證明,最終不得不反過頭來,忍氣吞聲接受中國汽車就是垃圾的國際命數。而去年歐盟委員會公布的《2005年非食用危險消費品年度報告》,列舉701種危險產品,其中50%為中國製造(包括香港)。報告負責人貝爾納多•德洛古承認中國很多產品質量非常好,但“問題的關鍵是設計意識”。比如那些做成汽車、動物或者玩具手槍樣的打火機,對兒童存在“很大隱患”。不過也有人猜測,在“特保”、反傾銷之後,歐盟是否又要築起新的貿易壁壘和中國產品較勁。

本屆車展上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自主品牌的高調大規模粉墨登場。可與此同時,我們卻看到了全中國對於汽車的狂熱、及其背後中國經濟的致命痼疾。去年8月1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其實,這種征兆早就出現,並且愈演愈烈。就連被稱作中國民營經濟聖地的浙江、以及中國輕工業重地的廣東,也呈現出經濟重型化的趨勢。而這種經濟重型化,表現出中國經濟依靠投資拉動的巨大頑疾。去年8月3日快訊,(何必注,略。)

不過,在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現實情況下,出台如此禁令遭遇到地方不約而同的聯合抵抗,形成了央地對峙的大好格局。如此局麵裏,作為中國經濟另一個支撐點的進出口也快速反映出對峙的成效。8月3日快訊,(何必注,略。)

同時,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中國官方動用大量的資源,以行政手段推進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心思。去年8月18日快訊,(何必注,略。)

到現在,投資拉動的局麵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國際上對中國壓低生產要素價格傾銷的行為顯示出幾乎清一色的反感。最近美國對華采取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雙重製裁,既采取對非市場經濟國家才適用的反傾銷措施,同時又采取了對市場經濟國家適用的反補貼手段(這種手段米國人已經有23年沒有使用過了,中國人該為此多麽幸福、自豪和榮耀),這種同時掄起兩個大棒的路數,也開啟了全世界排華的風氣之先,昭示著全世界反華方麵的漸入佳境,以及在手段上的無所不用其極。

人們注意到,中國向全世界的傾銷當中,絕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產品,是外國企業利用中國政權壓低生產要素價格為全世界貢獻廉價商品和通貨緊縮。如此局勢裏,外資企業卻毫發無損,而中國企業卻屢屢遭受反傾銷調查製裁,最近又被米國人加上了動用反補貼法案所造成的傾覆。

事實上,國際巨頭在中國汽車領域的投資愈演愈烈。去年5月19日快訊,(何必注,略。)

在如此情形當中,再來看上海車展所表現出來的自主品牌撐起半壁江山、香車美女形成的“強奸易躲意淫難防”爭搶亮點、以及日益興盛的民粹主義與世界主義交織中的四不象,實在讓人感慨作當今世道的艱辛蹉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