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看看媒體是怎麽自欺欺人的吧

(2023-01-17 01:45:42) 下一個

看看媒體是怎麽自欺欺人的吧

                               2007年4月15日

何必

14日,以“群防群治、護車安民”為主題的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宣傳活動在全國各地統一展開(略。)

規律性地,隻要逢到周末,我注定收不到節目文稿,隻能臊末搭眼地自己個兒上網找點子什麽。給我發文稿的小夥子知道我曾經提到過時不常無法及時收到節目文稿郵件後,對我提醒說,如果他要是病了或者請假了,這是很正常是事,問題還是出在沒有其他人員可以彌補空缺上。

網上有“小白兔和熊瞎子”的段子。在森林裏,不小心踢翻一隻壺。壺裏出來一精靈,說可以滿足它們各三個願望。熊瞎子說,把它變成世界上最強壯的狗熊。它的願望實現了。小白兔說,給它一個小頭盔。它的願望也實現了。熊瞎子說,把它變成世界上最漂亮的狗熊。它的願望又實現了。小白兔說,給一輛自行車。它的願望又實現了。熊瞎子說,把世界上其它的狗熊全變成母狗熊!小白兔騎上自行車,一邊跑一邊說,把這隻狗熊變成同性戀。

這小白兔也真是的,還用找什麽精靈滿足願望,到中國來,隨便翹一個自行車騎著走就完了,甭說狗熊,連警察也追不上啊。

沒看見這家位於廣州的報紙振振有辭地說,破解自行車被盜難題,首先相關職能部門要真正行動起來,以一係列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果來增強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的信心。公安部、中央綜治辦等已聯合部署開展全國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專項行動,各地有關部門普遍建立了聯席會議製度或聯絡員製度,通過調查摸底,共同製定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和考核標準。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落實這些製度,並形成長效機製。絕不能讓專項行動成為“一陣風”,而是要徹底解決自行車被盜問題,真正讓百姓感受到治理成果。破解自行車被盜難題,更重要的是讓廣大百姓真正參與進來,不但不買贓車,還應主動報案、舉報,提供破案線索。公安部要求各地110報警服務台、治安、刑偵部門和派出所要依法受理、認真登記群眾自行車被盜的案件;同時,還出台了獎勵措施,對群眾舉報盜竊自行車違法犯罪活動最高可獎勵5000元。破解自行車被盜難題,要在全社會形成合力,讓企圖盜竊者不敢、不能偷盜自行車。我國每年被盜自行車近400萬輛,其中電動自行車70多萬輛,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僅僅靠幾個部門打擊治理的難度可想而知,必須全社會行動起來,緊密配合,形成對盜竊自行車者“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麵。

看了這樣的文字,但凡對中國社會了解些許的人都會笑破肚皮的:讓相關職能部門行動起來,幹什麽讓“老百姓”(我一向對這個有著明顯等級森嚴和居高臨下的稱謂嗤之以鼻,並專門寫過“別再叫‘老百姓’行嗎?”的文字,但媒體當然就是官方的走狗,不這麽說自然也無法合流同烏不是?)“看得見、摸得著”事,這簡直就像是癡人說夢。相關職能部門是幹什麽的?除了為非作歹就是搜刮民脂民膏,讓他們執政為民,豈非天方夜譚?

這兩天,媒體歡呼雀躍報道,廣州市市長在全國兩會期間咬牙切齒公告,讓廣州市民不要買房,相信委府有能力把房價降下來,並通過住房保障體係為適宜人群提供低價住房,話說了沒幾天,廣州市的住房價格平均每平方米下降700元,在全中國獨樹一幟,在房價普遍高企的情況下,竟然能夠下降。人們都在猜測,廣州市的房地產商們為了市長大人在首都兩會上發狠承諾,付出了什麽樣的代價,以及當地委府與房地產開發商們私下裏達成了什麽樣的交易,為市長大人的話得到應驗,變戲法兒似的維持哪怕些許工夫的低價位。人們更相信,市長大人如此作為,不過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政治作秀而已。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的相關文字。

2007年01月2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29北京時間 21:29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因噎廢食

中國人談中國

蜈蚣 水 

廣州今年開始逐步禁摩托車

(何必注,略。)

為了區區一輛自行車,委府竟然又花費如此巨大的人財物力,在來不來就搞什麽聯合執法行動的當前,再一次由若幹部委局辦弄出政治運動般痙攣式的社會治理行動,讓原本搖搖欲墜的法律的穩定性和權威性麵臨再一次挑戰。

讓“廣大老百姓真正參與進來”,憑什麽?在公權力威信每況愈下,官方成為揮金如土酒色迷離男盜女娼甚至成了與時俱進中國特色中艾滋病的重災區的當口,在衙門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之際,在譬如北京18個委府部門竟然連一個區區的井蓋丟失現象都無法應對、讓曾經與開篇報紙有同樣血緣關係的《新京報》評論版麵在建設性和理性的旗幟下發出成立“北京市井蓋管理辦公室”如此振聾發聵卻南轅北轍荒唐(增加納稅人負擔,並且有著“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般的惡性循環,使得官僚機構不斷膨脹,卻對社會治理狀況改善於事無補)呼聲的背景下,在中國社科院《2007年中國社會發展藍皮書》確認中國當下最為尖銳的矛盾已經從貧富轉化為官民的現實中,在中國人納稅痛苦程度高居全世界第二但社會保障和權利狀況的跌落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人們憑什麽要參與進去?

為什麽要全社會動員起來?媒體如此叫囂,不過還是文革思維模式的路數,采用政治動員方式,讓國民承擔日益沉重的壓力,而在25年間行政開支增加87倍的委府在麵對中國從自行車大國演變為自行車盜竊大國之際,卻被描繪成“僅僅靠幾個部門打擊治理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被強製性勒索了那麽多稅,成就了共產黨稅也多會也多的光輝偉業,可就連治理自行車被盜,給納稅人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為納稅人提供貨真價實的公共產品這種委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方麵,在權力高度集中並占用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同時還要進一步榨取民脂民膏,還要公眾的全麵參與,那麽委府還能幹什麽?

身為新聞圈兒裏的混混兒,我實在為當下新聞媒體的信口雌黃而倍感振爽。開篇報紙也算是中國自由主義的陣營,可還是在如此基本立場上出現了這般小兒科的謬誤,中國不實現偉大複興還等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