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央視直播哥德堡號抵穗背後的崇洋媚外

(2023-01-03 01:19:20) 下一個

央視直播哥德堡號抵穗背後的崇洋媚外

                       2006年7月18日

何必

2006年7月18日上午11時,廣州市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隨哥德堡號登陸廣州的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王後西爾維婭。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對此進行了現場直播。

媒體報道,近日來,廣州市民談論最多的就是 “哥德堡號”,據史料記載,十八世紀上半葉,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廣州是中國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歐洲諸國紛紛來廣州貿易,廣州也是中國為瑞典最早設立的港口。當年,瑞典的東印度公司(1731-1813年)承擔了瑞典與廣州間的全部貿易,該公司船隊曾作過130多次遠洋航行,除3次外其餘都直航廣州。當時,東印度公司在對華貿易中收入頗豐,年盈利曾超過瑞典全國的稅收,東印度公司的發展帶動了整個哥德堡市(瑞典對外貿易主要港口)的發展。而“哥德堡號”則是瑞典東印度公司船隊中最大的一艘商船,於公司成立當年建成,是瑞典製船業的驕傲。“哥德堡”號的製造工藝直到200多年後,才被廣為人知的“泰坦尼克”所超越。1745年,“哥德堡號”從廣州回瑞典途中,在距離哥德堡港口900米的海上離奇的觸礁沉沒。在瑞典人心目中,“哥德堡號”有著一段光榮的曆史,當年他一船貨物價值就相當於當時瑞典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重造哥德堡號,可以重振哥德堡市的輝煌。他們欲以此為契機,推廣瑞典文化樹立瑞典全新的國際形象,促進哥德堡市經濟的發展,擴大國際經濟貿易,尤其是推動對中國的貿易。瑞典是少有的沒有對華侵略史的西方國家,在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向中國販運鴉片時,瑞典東印度公司斷然決定退出,從未參與過鴉片生意,這是瑞典人到今天都覺得自豪的事。為了紀念中瑞建交55周年,2005年10月2日,由瑞典王後命名、瑞典沃爾沃集團(瑞典最大的公司)頂級讚助支持的“東印度人哥德堡Ⅲ號”已經從瑞典哥德堡港起航,駛向友誼國度——中國,這將是一次新的挑戰。

聽聽,多麽美好的往事。瑞典和中國,很令人神往的國際友誼,並且經曆了好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到今天不也鐵樹開花枯木逢春?

這廣州是中國最早為瑞典設立的港口,與中國的貿易占據了當時瑞典經濟收入的大部分,光是1745年在瑞典海岸沉沒的哥德堡號上的財物就超過了瑞典當時全年的GDP總額。所以,廣州應該是瑞典人非常懷念的地界兒。

現如今,廣州毗鄰深圳,飽蘸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成為舉國上下矚目的地方。現在,廣州刑事犯罪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全國城市看守所裏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廣州很榮幸地位列高位。

不止如此,2004年到廣東旅遊探親、投資設廠、經商貿易的外國人超過1200萬人次,其中極少數外國人有違法甚至犯罪活動。2004年,廣東警方查獲外國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的“三非”人員近800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00人,被警方遣送出境的外國人有338人,警方估計省內非法居留外國人約有1萬人。其實不僅是廣東,北京、上海等地也存在上述情況。

當然啦,這並不妨礙廣州成為這次隆重儀式的舉辦地。

說瑞典的東印度公司並未參與對華鴉片貿易,就可以說這是這是個太輝煌的曆史,這瑞典人的前輩沒有欺負咱中國人的祖宗,因此就值得我們如此興師動眾地迎接一條仿造250多年前的船的到訪,這似乎顯得很誇張。

說瑞典是少有的沒有對華侵略史,這話要看怎麽說了。姑且不說袁偉時們會如何評論這種說法,從各種對於這種說辭中所謂的侵略的定義以及具體表現的質疑中看,也足以看出現如今為了這麽個儀式的舉辦不惜強詞奪理。

瑞典人為了還原往日的輝煌弄了條仿古船到中國來,中國人憑什麽要叨陪末座哄著他們玩兒、還要由中國官方最高最大的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來由全中國觀眾跟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想當初,中國萬噸輪“東風號”下水,曾經引得文革中的中國人意氣風發鬥誌昂揚舉國歡慶炸了窩似的。現在,中國的造成能力已經在全球屈指可數。怎麽沒看見什麽地方政府為此舉行過儀式、央視對此也來個哪怕裝模作樣的現場直播呢?

說今天到訪的哥德堡號上有瑞典的國王和王後。如此,不知道是哥德堡傍了國王王後還是相反。可按照中國外事接待規定,這種層級的國家元首(雖然現在君主製更多的隻具有象征性意義)隻能在時政新聞中播發一條簡短的消息,來了那麽多的國王王後,央視也沒直播過。

朋友給我發來了網上的一個東西,用在此地倒也合適。

當代年輕人媚外言論大集合

(何必注,略。)

雖然說,這篇文字裏有些說法不免牽強附會、指鹿為馬或者語焉不詳,但總體上應該還是煞費苦心地集合了當今中國人崇洋媚外的德行樣。

現在翻開報紙雜誌看看內容,其中用詞方麵的崇洋媚外比比皆是。現在最流行的是什麽?PK!隨便什麽主流非主流的報刊上,這種詞匯鋪天蓋地。這次德國世界杯上,在意大利門後的黃健翔依然喋喋不休地介紹著在足球場上的PK,從而一次次地印證著我說央視就是崇洋媚外最甚之處的說辭。

在如此輿論引導下,日常生活中這類現象的出現也不足為奇。不信隨便聽聽周邊人打電話完結之際有幾個不說“拜拜”的?有多少人來不來就“OK”的?

知道央視新聞聯播新增添一男一女主播時新聞中心主任對其他媒體是怎麽說的?李梓萌能夠上任是因為她“有那麽點洋氣”!姑且不說央視格式化的播音路數最終勢必將所有播音員都弄成一副死皮賴臉不動聲色的樣子,就算央視現在憑借著壟斷優勢動輒就弄個類似哥德堡號抵達廣州這種事的現場直播以加強其媒體霸權地位之際,看看現場那些從播音員位置上改換為現場主持人角色的主兒們的表現吧,他們沒有陪同領導人出訪出鏡麵無表情背誦解說詞的機會,現場直播中更是渾身僵硬麵目呆滯一片茫然。如此,李那點子“洋氣”注定存留不了幾許,充其量隻是成全了央視崇洋媚外的情結。

91歲的老人王世襄日前在《北京晚報》撰文說:“數年前,一次在人大會堂中秋佳節茶話會上,我和中央電視台的方宏進先生坐在同一桌上。當時中央電視台第一頻道每天清晨播出‘東方晨曲’,從升國旗開始,然後是大好河山,非常莊嚴雄偉,此後一隻白色鴿子,穿過長城門洞飛來,到近處一轉身,明顯看出雞形的頭,長長的喙,顯然是一隻美國食用鴿,通稱落地王。這對中國傳統觀賞鴿有感情的人看來,實在無法接受。我國有如此美麗的觀賞鴿,而在如此壯麗的場麵,竟讓一隻外國食用鴿獨占鼇頭,實在有損我們的自尊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後來單隻白鴿變成幾隻白鴿,鏡頭稍遠,長喙看不見了,但仍是美國食用鴿。”

央視最為綜合而核心的頻道每天開篇就是如此,我們看到哥德堡號被大張旗鼓地直播,也就了然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