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民用天然氣漲價了吧

(2023-01-16 13:58:39) 下一個

北京民用天然氣漲價了吧

                                    2007年4月2日

何必

經市政府批準,從4月1日天起除使用壓縮天然氣管道用戶外,北京市範圍內銷售的民用天然氣價格正式上調……(略。)

北京的民用天然氣果然漲價了吧。這應該叫做果然不出所料。雖然這也舉行了價格聽證會,但是按照清華賈西津的分析,這種聽證會在程序上都有著很大的紕漏。而社會上也很形象地將聽證會稱之為漲價會,逢聽必漲,聽證會無非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官場作秀。

本來嘛,最近伊朗扣押英國水兵事件,使得全世界能源領域再度陷入全麵性的恐慌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重新攀升到66美元的高位,並隨著事態的日益緊張,再度突破70美元大關應該不成問題。

其實,對於能源的高強度需求,早就引發了注意。去年8月14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收到拖累。雖然最近在渤海發現的油田被國人興高采烈地歡呼為可能減緩中國對國際石油的依賴程度,但國際上對於中國瘋狂增長像無底洞似的吞噬能源所導致的前景並不樂觀。去年9月27日《華爾街日報》就報道,標準普爾料中國企業盈利增長明年放緩。(何必注,略。)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有著能源企業的居高不下的貢獻率。而能源企業的巨大貢獻,卻與這次北京市提高民用天然氣價格的舉措密不可分。

其實,去年國慶節前,北京市就密謀將民用天然氣價格上漲,北京市發改委對此很是反感,認為這是天然氣生產者為了提高自身的贏利水平而將成本轉嫁給市民的荒唐舉措,而且還要由發改委來舉行相關價格聽證會,背著聽證會的罵名,而實際上,天然氣漲價方案早就在北京市委府辦公會上得到通過,成為板上釘釘之舉。聽證會無非就是個騙人的幌子。

這種狀況也引起了社會日益增長的不滿和非議。去年12月15日《上海證券報》刊登時寒冰的評論。(何必注,略。)

這個作者所說法,接近了問題的核心。問題在於,這種聲音並不新鮮。2002年我在央視做經濟學家演播室訪談節目時,就曾經請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範劍平分析過如此現象,當時居民儲蓄剛剛達到8萬億,可卻呈現出隻儲蓄不消費,為什麽?怎麽辦?(見俺老潘主編《國民大問題:央視提問經濟學家》,北京出版社2003年出版。在這個節目中涉及到的內容有:短期分析:“911”、就業問題、市場價格走低是三大要素;長期分析:消費者對未來預期、農民增加收入是兩大動因;1998年出台的一係列擴大內需政策收效曾經顯著;為什麽看上去曾經有效的擴大內需政策在今年不靈了?內需不僅需要擴大,更需要培育;促進就業是關鍵;入世所需社會技術結構升級和企業技術改造帶來摩擦性失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發展中小企業並舉以充分吸收就業;強調就業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應該將有限財政能力放在就業方麵;儲蓄還是消費因人而異 8萬億存款是個積極因素;改革一定會是絕大多數人都能夠承受的;儲蓄在先,消費在後;企業別總盯著價格戰 應該想點新出路,等等。)除了央視節目要求必須唱高調的歌功頌德之外,應該說,相關問題也都提出並分析過。

問題的提出比問題的解決更重要?問題早就提出了,但解決看起來遙遙無期。聽證會依然在召開,價格依然在上漲,委府繼續以質次價高的公共品試探著國民的承受力並不斷擊穿社會的承受底線。

所謂的“本市低保戶和特殊困難家庭給予生活救助。綜合測算居民生活必需品上漲的影響,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及低保標準。2006年北京市在調整最低工資時,就已經考慮了氣價上漲的因素”,無非就是個自欺欺人的說辭。還別說什麽木桶理論,以及人們現在雞蛋裏挑骨頭般死死盯住比低保戶和特殊困難家庭稍微多出幾塊錢因而得不到補助家庭的窘境,並將其叫做“夾心層”,而且還發現,隨著公共產品和公用事業產品的全麵上漲,再加上新三座大山的壓迫,像神槍手一般將越來越多的家庭百發百中地從所謂中產階級人群中消滅掉,成就了除了國際上津津樂道的中國500家庭之外所有中國社會都貧困化邊緣化的奇觀。

因此,從這樣的層麵來看北京市天然氣漲價,也就很讓人浮想聯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